微电影的校园文化表达突破与未来发展

2017-12-27 20:03:44马钰琪刘佳慧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数码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发展

马钰琪 刘佳慧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微电影的校园文化表达突破与未来发展

马钰琪 刘佳慧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电影在电影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它因为时间短,反映问题直白、突出等特点,在填补人们空白时间的同时,给人们以启迪。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文化融合其中,在让人们在“重走青春”的同时,也让微电影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本文将以微电影中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现有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微电影中的校园文化表达突破,微电影中的校园文化的未来发展为思路来进行具体的阐释。

市场比重 时间短 反映问题直白 填补人们空白时间 启迪 传播

微电影作为新时代信息的产物之一,它让人人参与不是梦。让电影这样的艺术殿堂变得平民化。由于它特别的短,所以成本较小。现今人们也将其拍的越来越精致。从注重商业转变为以人为本,加之政府对文化的扶持,微电影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微电影一般分为五类:草根恶搞型、青春爱情型、励志奋斗型、感人亲情型、唯美风景型。而其中青春爱情型又大多在反映校园文化,在现今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在升高。所以,对于这一类微电影的创新突破与未来发展融合方向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微电影中校园文化的表达方式

1.1 微电影中校园文化的叙事表达

微电影中的叙事表达具有以下特点:跳跃式的叙事,这种叙事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一切可能不必要出现的部分,如果是加抒情的微电影,就将泪点放大。剧情简单。

人物的对立:没有矛盾就没有看点,用矛盾的激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欢喜冤家,相爱相杀。

1.2 利用视听表达

善用小景的作用:微电影一般的开始都是一个远镜头,远镜头的出现,再到近景,给观众一种逐步推进的感觉,没有突兀感,顺理成章。

消色系为主的光影倾向:在电影中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可以让人物的情感表现的更加强烈。可以深化主题、渲染气氛。

2 现有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微电影的特点虽是短小,但却应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内容上给人以震撼和启迪,在创新的有直达心灵的力量,现今微电影部分内容粗俗、滥情。让人不能够接受。

第二,微电影植入广告泛滥。内容本就少,大量广告的植入,虽然为电影制造商谋取了一定的利益,但却给微电影市场增加了不好的影响。

第三,拍摄业余化。我们不是不鼓励大学生创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微电影的制作现今市场业余化程度太严重,没有专业的摄影、制作团队,演员表演不到位,画面感太廉质。只是去追求数量,形成了不好的微电影风气。

3 微电影的校园文化表达突破

第一,微电影的制作又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的,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所以学生群体在微电影的创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只有不断提升专业制作水平,提高微电影的质量,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一种新兴的影片拍摄方式,更应当重视其内涵的塑造,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走一条校园特色的道路,将影视制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才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第二,校园的推波助澜,利用数字媒体、影视编导等专业积极引导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室模式,以相对专业化的团队,力求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微电影的创作,也可以通过以赛促创、与企业行业合作,以项目拉动,走一条商业合作化的道路,研究经济效益,增加创作团队收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驱动力去创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定能走出困境,走出校园微电影自己的未来。

第三,目前,青春系列微电影的大热,成为了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将来微电影的制作中,我们应该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且传播校园文化中的正能量,真正的让微电影可以在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微电影这种新兴的影视创作模式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微电影的校园文化的未来发展

第一,从注重商业价值转变成以人为本。

第二,微电影对校园流行文化具有一定的引导机制,而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电影的广泛传播体现了网络文化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让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机不是梦,因此校园类的微电影当众对校园文化的表达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微电影引领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微电影必须突破突破其娱乐性、教育性的模式,构建传播、审美创新为特色,能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中,是时代对校园流行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的新要求。

小结:在论文书写的过程中,让我不仅了解了如何去用电影技巧来表现人物,还让我认识到了现今微电影的发展以及弊病,收益匪浅。最后,我们还针对微电影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如何突破,微电影的校园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希望让大家对微电影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香凝.《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结构福建师范大学

[2]孔晓飞.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美学探略小说评论

[3]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天津师范大学

[4]陈媛.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福建师范大学

刘佳慧(通讯作者)性别:女。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职务:教师职称,讲师专业,创意媒体。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