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研究

2017-12-27 14:55:05马小微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问卷

文/马小微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研究

文/马小微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 高职院校实训存在的不足

1.1实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校内实训基地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几乎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没有从事过生产一线的岗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按照课本执教,导致实训内容和企业生产脱节,使实训教学的作用大打折扣。这种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达不到理想的目的。

1.2与企业要求有差距

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大多是仿真性和模拟性实训。学生虽然从实训内容上达到了深化专业技能的要求,但缺乏“实战”感。学生往往忽视现实中的外界干扰因素和一些突发因素,使得实训结果过于理想化,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失真性。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1.3校企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由于企业和学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学校的目的是培养能力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具有公益性;而企业以利益为驱动,由于学生能力不能达标,企业担心学生的生产活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是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满足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 校内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意义

生产性实训是指通过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是高职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训练,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兼具了教学与生产的双重功能,被视为校内开展职业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实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抓手。

3 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3.1以学校为主导的生产性实训

以学校为主导的生产性实训以工作室的形式展开。工作室由专业骨干教师牵头成立,引入企业的内部管理形式,按照实际项目的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及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承接社会项目。以电子商务为例,教师可以可以在威客网站上寻找一些适合学生团队来做的外包项目,如网店装修,网店客服、企业的网络营销等。工作室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成立多个团队,指导教师为工作室总监。工作室各个团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为教学实施提供了真实的职场氛围。

3.2以企业为主导的生产性实训

这种模式指的是学校根据专业能力要求对接企业,以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软硬件环境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并要求企业以学徒制的形式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同时,校内教师可以以员工或项目组长的身份一起参与生产实践,进行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提升实训教学能力。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强,学校可以节省教育成本,企业节约生产投入,又能为自己储备人才,实现双赢。

4 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体系的重构

4.1项目化内容重构专业教学体系

依托实训基地,面向专业主流岗位群,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形成以项目为载体,可操作性强、系统化、实战性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项目,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变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为项目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形式,形成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为例,整门课程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计若干个项目,而每个项目又细分成若干任务,通过每个任务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业的各个岗位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并得到有效的提升。

4.2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项目化教学过程

项目化的教学过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下面以《网络营销》课程“设计与发布问卷”这个任务为例,分析项目化教学的具体环节。

(1)知识引入

进入问卷星网站,观察不同问卷的形式。思考:问卷都涉及了哪些问题形式?为什么选择这些问题形式?教师介绍问卷问题形式、发送方式等相关知识点,并以“问卷星”为例介绍具体的使用方法。

(2)任务布置

为目标企业产品设计问卷,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发送出去,并激励网友参与调查。

(3)任务准备

每个小组明确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分工。

(4)任务实施

学生小组分析目标企业产品目标人群及需求点,并据此进行问卷设计,并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发送出去,并完成任务报告。

(5)任务展示

每个小组分别展示所设计的问卷

(6)任务评价

由企业导师、校内教师以及其它小组学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并由企业导师决定哪些作品可以作为企业项目成果,直接采用。

5 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

5.1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采用“校内+校外”双导师模式开展教学,即由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与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

5.2校内导师跨专业组成教学团队

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往往是以专业为单位的,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的实训项目也由以往的传统性实训转变为真正的企业产品的设计、加工。涉及的内容很可能是多门课程的融合,这就需要多个课程的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以根据项目要求,应该跨专业、甚至跨系部建立教学团队。在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有效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工作。

6 总结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不同的实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场地和学生人力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训,熟练掌握岗位的各项技能。采用项目化的教学过程,拉近学生与职业间的距离。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发挥作用最好的助推剂。通过研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间的“无缝对接”。

项目编号:本论文是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公司化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1701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问卷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问卷网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 04:28:52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6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探秘心战基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