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荣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
文/周荣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是我国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时代农民工群体的重要成员。加强对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创业问题研究,引导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积极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是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地方经济的重要视角。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问题;职业方向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野,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出打工和本土创业的女性农民工群体的创业背景、创业能力、创业选择、创业路径进行的相关研究,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和创业能力拓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为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农民工家庭收入提供新的思路。
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问题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少数民族;其二是女性农民工创业。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地域和特色的角度进行研究。地域性或者民族性,主要强调不同的民族文化或者民族经济发展可能对女性农民工创业带了的特色或者优势;性别为女性主要强调创业主体的自身的性别特征或者性别优势可能给主体的创业活动带来的优势或者劣势,从而对其创业活动产生的限制作用或者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等几个方面。只有在厘清了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深层次的根源,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解决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问题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是我国目前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与思路:
第一,加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制约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历史影响以及少数民族封闭心理的制约、女性自卑心理的影响方面。因此,解决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特定地域范围内少数民族女性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从而开始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创业的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得到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引,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进行创业宣传,创业推广,创业引领,以点带面,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氛围和趋势,实现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二,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优势。少数民族女性因在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女性形象也自然地被赋予了过多的少数民族标志成分。一味的追求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千篇一律而不注重特色和创新,很难实现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上,必须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彰显民族文化内涵,反映民族历史沉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和文明,尤其在少数民族女性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创新与创业的大背景下,从少数民族女性的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农民收入问题,就必然要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优势,以此来实现少数民族女性在创业过程中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三,加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对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也是其创业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少数民族地方开展积极有效的面向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集合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创业培训活动,比如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创业培训活动,增加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可能性和积极性。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方实施的以提高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刺绣技能水平的培训,有效激发了广大苗族同胞热爱刺绣的积极性,增加了地方少数民族女性同胞的创业动力,提高了她们的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保护、传承、弘扬地方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增加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的投入。资金投入是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的基本保障。强有力的资金投入,将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情况,将成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成败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状况不仅仅只是其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对少数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的创业投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和长期的工程,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女性农民工创业实现的可能性、长期性和持续性。
[1]郭云涛.社会网络与山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非农职业流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6-113.
[2]郭志仪,祝伟.我国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成因的框架分析——基于市场参与率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23-129.
[3]程芳.市民化背景下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心理障碍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72-77.
[4]里昕.基于族际对比的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08-116.
周荣(1977—)女,江苏赣榆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立项重点项目“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SHA0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