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玮民 李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越城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高玮民 李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就业方针调整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增加了“鼓励创业”内容。这体现了创业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鼓励创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为摸清绍兴市越城区创业促就业的工作现状,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笔者走访了越城区各镇街,深入村(社区)和企业用工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分类统计、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
(1)全民创业活力得到新的迸发。自2010年以来,全区通过大力探索、实践全民创业活动,以优化创业环境为手段,以培育经济主体为核心,掀起全民创业的新潮,激发全民创业内生动力。截止2014年末,全区参与创业活动人数达 5.3万人,占全区成年人口的24.5%,全民创业活动指数分别比2012年、2013年上升了20.28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
(2)创业为带动就业提供新的引擎。近年来,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面推进,全区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失业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金德隆商贸创业园区、科创园区、创业街区等成为扶持创业新亮点。如2010年建立绍兴首家商贸创业园——金德隆商贸创业园,入驻创业企业295家,带动就业3100人。此外,越城区创新提出创业街区的概念,先后培育府山街道水沟营社区丁向弄创业街区、越都社区仓桥直街创业街区等,帮扶大学生、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推动就业。其他自主创业实体也逐年增加。2012-2014年全区累计扶持城乡劳动者创业18845人,累计带动就业30896人,创业促进就业的倍率达1:1.64。
(3)创业服务需求得到新的满足。一是充实创业队伍。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分别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服务室,同步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初步满足创业者“就近就便”创业就业服务需求。截止2014年末,全区各镇街、村(社区)平台工作人员283人,比2012年、2013年增长13.65%。二是深化创业网格。通过区、镇、村三级组织联管,中心、站、点三级平台联托,推动创业服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三是拓展创业载体。结合《越城区2014年就业创业“万千百”活动方案》,向城乡居民“送政策”14035户、“送岗位”3469户、“送培训”1956人,培育创业实体100个,已提前完成方案任务。四是搭建创业平台。建立34家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创业项目活动,力促大学生创业。五是成立首届“创业导师团”。该团由20位企业家和6位相关高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提供就业援助、见习岗位对接、创业项目指导等。
(1)行政体制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越城区尚未设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全区创业管理与服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也只限于起步阶段,开展创造性工作力量明显不足。
(2)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一些人自主创业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有些虽有创业欲望,但缺乏创业的勇气。目前全区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务工人员,分别只占被调查人数的35%、20%和6%。有些领导干部把创业工作作为边缘工作,影响了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经费投入与创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经费缺乏使全区创业促就业服务工作略显后劲不足,如越城区创新开展的创业街区工作,由于既不能享受创业园区政策,也没有其他渠道资金保障,越城区人才市场常年举办免费招聘交流、创业培训活动也没有得到资金保障。
(1)抓好组织领导,优化创业环境。一是建立统一的越城区创业促就业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镇街成立相应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创业机制。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及实施步骤,将全区创建创业型城市考核评估项目、考核要点等分解至各成员单位,并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加大财政保障。以职权下放为契机,积极向市级争取与创业就业职权相匹配的财力,确保工作开展。四是形成社会合力。建立社团兴办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多人(次)提供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服务。五是加强创业宣传。培养挖掘创业典型,培育越城特色创业文化,在社会上营造全民创业、创业快富的舆论氛围。
(2)抓好政策支持,释放创业能量。一是推进创业政策向政策普惠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和全民创业,实现“低成本”创业。二是做到创业扶持措施持续完善,明确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解决融资瓶颈、落实税收优惠、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增加创业场地、鼓励带动就业等扶持政策。三是着重强化推动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对入驻创业园(基地)的创业实体给予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将毕业学年的普通高校生纳入公共创业培训范围;通过税收减免积极鼓励军转干部、随军家属、退役士兵等群体创业就业,鼓励小型微利企业发展。
(3)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质量。一是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发挥越城区人事劳动培训中心的作用,全面实行创业培训、实训(见习)补贴制度。二是发挥社会化专家团队作用,组织创业专家参加志愿者咨询团,充实首批“区级创业培训师资库”。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人员、发展型项目的创业培训力度,开展面向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模拟实训试点工作。四是着力提升培训质量,推行“创业培训+基地见习”、“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1+X”创业培训模式。五是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如创业意识教育及IYB、GYB、GBO等,使各类群体能找到合适的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