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初探

2017-12-27 13:30:56刘涓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改革

文/刘涓,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金融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初探

文/刘涓,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时代的发展为金融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在高校金融课程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课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金融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型金融能力的人才。如何有效实现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金融课堂质量与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今各大高校金融教师研究探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我国各大高校金融课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讨了现阶段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问题,进一步分析了改革与创新金融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已有的问题阐述了实现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并列举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作用。希望能够结合各大高校创新金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对自身教学提供必要的启发,并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也在不断加快,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等金融专业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金融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性

1.1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案例缺乏时效性

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教材体系的设置。这也要求我们首先要认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处于领先地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日新月异。现代金融业发展表现出新的态势:一是金融业转向虚拟化;二是混业经营模式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银行表内业务转向表外业务;四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金融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五是金融业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六是现代理财服务业发展迅速,专业型理财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要求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亟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2 理论联系实际

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21世纪是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资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理财将成为 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而受传统观念的 束缚和旧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素的制约,高等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 标仍然徘徊于宏观管理型。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高等院校大众化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已经深入社会 经济的各个层面,大众化理财人才呼之欲出而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1.3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次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作了较大的调整,在不影响教学内容连贯性的前提下,对一些内容该突出的突出,该删的删,该简的简,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可是这里面也有一定的问题,如在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选择上,财会专业与营销专业的差别不是很大,但这两个专业毕竟有区别,在其它专业课的开设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的有些内容上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别。如在财会专业的学生中,应对国企的利润分配和国有资产管理作详细的讲解,而营销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只作一般性的讲述; 在国际结算方式这一内容上,营销专业又要作详细的讲解并应准备一定的单据材料,而财会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这样的安排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又比如在税收这一内容的处理上,原先考虑到已开过 《国家税收》这门课程,因此在《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里就不再进行教授,实践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税收不仅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税收》这门课程中重点是讲授税收本身的问题,并没有强调税收与宏观经济的联系,在有限的论述中,由于学生没有财政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也不能很好地掌握 ,但在《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中经常要提到税收与宏观经济的联系,特别是在财政政策这部分内容中,税收又是核心内容。因此在《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中,还是应再讲授一下税收知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让学生来掌握这部分知识。

2 实现金融课堂实践教学创新方式

2.1 学生要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时刻体现主人翁地位。

在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实践环节中去,主动搜集金融原始数据资料,并将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整合,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观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为进一步摸清金融规律、掌握实战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大胆探索,金融学生要想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就必须要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将新旧知识系统归纳在一起,寻找两者间的异同,最大程度上提升金融分析能力。

2.2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的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高校的金融实践

课程可以合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寻求专业的金融投资顾问指导教学活动,以此收获更多的专业金融知识、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将金融方面的问题与家人探讨,从不同人群对金融问题的看法上获得帮助与启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在国际金融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为了培养出更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益的高级金融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国家经济的腾飞积蓄力量,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希望以此为国家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促使其走上健康长远的发展之路。在高校内对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促使教师摆正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

[1]侯迎春,王桂丽.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中国投资,2013(S2).

[2]陈佳.对高职学前教育金融专业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5,10:223-224.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改革备忘
PYRAMID PAINS
汉语世界(2016年3期)2016-11-16 08:20:37
改革创新(二)
P2P金融解读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