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会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 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
一、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应该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如教师看到 幼儿在桌面游戏中,把积木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积木,把它捡起来!”有的孩子听后反应不大,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积木的家,我们把地上的积木送回家吧。”这样效果就会很好,(这里借用早教的观点说说,教师在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时候应该具体到位,切勿模棱两可。如:你今天表现的真好,应该说:你今天和小朋友玩玩具时没有乱扔玩具真好、你今天自己吃饭没有挑食很棒等等)。
二、利用环境创设常规要求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老师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入口处贴上小脚印,孩子就知道从哪上下楼梯;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卫生间贴上等待线,活动室内可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等等。
三、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
做老师的都有感触,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却常常为了省事大声音说话,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都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举例:我班巧巧)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上学期我带托班,发现班级孩子倾听习惯特别不好,于是我们几位老师积极采取方法,每天给孩子听有趣的故事,听舒缓的音乐,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们安静了、有序了、能听老师的话了。(现在的孩子不缺乏视觉刺激,为了方便,家长经常给孩子看动画片。所以要多给孩子听音乐、故事等,增加听觉的刺激,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四、用音乐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起到收心的作用。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樂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轻轻地搬小椅子回座位。在进餐时我们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午睡起床时播放一些柔和的曲子,孩子们听见后会慢慢有序的起床、穿鞋等。我们园区的幼儿现在每天都是听着音乐起床的。这里强调两点,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选曲,尽量选一些舒缓、优美、欢快的乐曲。另外,在固定的活动用固定的乐曲,比如:午睡时的摇篮曲、区域活动中的优美曲子等等,大家不要觉得麻烦,只要几周孩子就会习惯,虽然开始的时候稍显麻烦,可是对于安定幼儿情绪确实有帮助。实践证明,节奏感好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可见音乐对孩子的影响。
五、运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可以反复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如:孩子吵闹时,可以用,走路轻,说话轻,放下东西也要轻,这首《我叫轻轻》的歌曲;比如:午餐前孩子们要洗小手,我就会把自己编的儿歌融入进去: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打上肥皂搓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叉叉……。当然,语言也是有节奏的,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上一次的家长会上小班一个当医生的家长还介绍了个新的六步洗手方法也很有趣,大家可以一起做做,“内、外、夹、弓、大、立、腕”,孩子们学起来可开心了,现在我们已经在全园四个园区进行推广。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知道活动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 以上是针对小年龄段的孩子建立的常规。
六、中大班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中大班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规则。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孩子们既然参与了规则的制定,那么他们一定更愿意去响应和维护这些规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幼儿教育在其发展中也不断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问题,因此,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永远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形成体系,推进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