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对抛绣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及其与壮族文化的关系,对传承壮族文化的功能进行研究,得出抛绣球运动对传承壮族文化具有较多功能和价值意义,为推动壮族抛绣球运动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抛绣球 传承 壮族文化 功能
1.抛绣球运动的起源
抛绣球是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是青铜铸造的古兵“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手工制作而成的绣球。在上世纪80年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在中越边境壮族聚居地挖掘整理出抛绣球这一运动项目,并制定出相关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法,在1986年广西第六届民运会,首次设立高杆抛绣球比赛。目前在校园和社会上开展较多的抛绣球运动为“背篓绣球”和“高杆绣球”。在2016年广西学生运动会中就有“高杆绣球”的比赛项目。
2.抛绣球运动的特点
抛绣球运动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社会上和学校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和趣味性,很多时候美丽的绣球和美妙的歌声能完美的融合,产生美好的情景,使人拥有美的享受。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关键的技术动作反复练习便能熟练掌握,不管是娱乐的背篓绣球还是竞技比赛的高杆绣球,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人坚强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
3.抛绣球运动的壮族文化特性
抛绣球运动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广西各壮族人民聚居地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民俗民风。壮族体育是以地域和民族文化为背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及产生的传统体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近代体育不同,风格各异,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4.抛绣球运动传承壮族文化的功能表现。
4.1有助于壮乡人民身心健康,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在广西各壮族聚居地区,抛绣球是很普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简单易学,发展空间广阔。它不受性别、年龄、场地、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人可以因地制宜地参加这项体育活动。他们以抛绣球为乐,置身于体育运动的乐趣当中,再配合规则,使这项运动规范化的同时有竞争性。由于抛绣球运动具有较强的群众参与性,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丰富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长久的传承,既增强了人民健身意识,又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4.2增强壮族文化自信和认同。
抛绣球作为壮乡普遍流传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开展的简单性和参与的广泛性,成为促进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通过抛绣球运动,能增强壮族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民族同心力和民族凝聚力,能有效维系民族间的感情,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壮族文化和认同。
4.3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广西部分壮乡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使学校体育不断发展,需要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在教材选择上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因此,部分学校可以从当地流行的,符合本校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而抛绣球运动,就是各学校体育中广泛采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使抛绣球运动走学校体育化道路,既丰富了学校体育的资源,同时也促进项目本身的发展。
4.4发扬壮族绣球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壮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抛绣球运动不仅是在表演上获得成功,而且在体育竞技方面、壮族文化传播方面及产业发展方面等都得到有效发展,充分展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以壮族为主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宜州区,有优秀的绣球文化及其产业,为扩大壮族抛绣球运动的知名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几年来,绣球活动又演化为一种友谊的象征,如美观大方的绣球已被当作一件代表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赠送给全国甚至世界的各国宾朋好友,促进了制作民族繡球手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文艺演出结束时,演员向观众抛绣球,这是充分利用绣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绣球在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熟发展以及刘三姐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绣球文化产业带来的社会价值也随之而增长,以绣球为中心,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民族经济与市场逐渐接轨,民族文化被挖掘出来,登上了经济的大舞台,实现了绣球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更有成效地发挥了它的价值。
4.5推动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壮族聚居地区,抛绣球源于生活而形成文化,使人能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促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因此,从事抛绣球活动不仅使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等方面得到教育和锻炼,而且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由于抛绣球运动的群众参与性强,在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丰富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永久的传承。
5.结语
壮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积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实践,找准加大开发力度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结合点。而抛绣球运动作为壮族传统体育项目,集社会性、民族性及实用性于一身,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丰富广西壮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且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提高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加大对抛绣球运动价值的发掘,使抛绣球运动的价值得到全面开发和利用,使之发展更科学化,从而实现壮族文化更好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晓康.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明远.抛绣球与元杂剧[J].绥化学院学报,2006,(5):186-188.
[3]何卫东,伍广津.论广西壮族投绣球竞技的发展状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3):96-98.
作者简介:韦宝,1986年8月出生,男,广西宜州,壮族,硕士研究生,河池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