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7-12-26 01:57王妍邓波王岚王涤非潘兴奕崔宏祥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师资科目素质

王妍+邓波+王岚+王涤非+潘兴奕+崔宏祥

最新的高考改革主要解决唯分数论的弊端。1.人才选拔考核制度大多是采取一考定终身的方式,使许多学生都深受影响。小小的一张试卷能否科学地评价学生多年苦读所达到的真实水平。而考场上的发挥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运气好坏,是否遇到适合自己的题,心理素质的优劣等直接影响到考场上的发挥。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高考成绩;2.学生的学习充满了功利性,所有的学习只为了考试而进行。考什么学什么;而不是喜欢什么学什么,或擅长什么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个性,个人特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3.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各种素质,如意志品质、品格修养、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完全被忽略,如果不加入到考试的评价体系中,素质教育等都形同虚设。

针对这些弊端,高考改革提出了新的考查方式:取消文理分科,扩大选考科目,形成“必考+选考”的科目结构;综合评价,考试成绩多种计分方式;部分科目提供多次考试机会。

此次改革,上海和浙江作为先行试点已取得了良好成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远选拔的格局。说明了高考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2018年全国展开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

1. 选考出现的问题。

由于在最先实行改革的两省市中,实行的是必考加选考模式,即:必考3科(语、数、外)、选考7科(物、化、生、史、地、政)中选3科。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据其所好、依其所长。从兴趣出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加强学习效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颇为严峻。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个性、才能、兴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学业发展与职业理想建立的關键期。但是初入学校,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对自己的发展倾向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会出现选择上的犹豫、反复、乃至不知所措。这就为选课的实行增加了难度,需要学校提供对学生的介绍、引导和大量的由于学生中途改变科目而引起的麻烦的善后工作。

2.走班制教学面临的问题。

从现有的试验中,走班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如:选课科目人数参差不齐,给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带来困难;选课走班造成的教学管理上的复杂性;学生喜好不一造成的科目的不均和随之而来的学校教室、实验设施不足和师资力量的分配问题等等。这些都为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

3.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

教育部规定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首先,在这些规定中,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十分明确,所以可操作性较差。其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是否公平也受到质疑。第三,全国的中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之间如何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评价机制是否细致到可以细微地排列出学生梯度。

二、高考改革能切实的贯彻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选课体系

分析学生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导向作用。如学生入校首先参加各个学科的各种考试和测验,积累大量数据,来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学业水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在各科目的学情,既能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或是渐进式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试听多门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一段时间,再确定选择科目。有必要一提的是最近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提出。许多学校开展了此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对学业能力的规划,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特长选择恰当的学习科目,合理规划学业发展,能够制定阶段目标。在学校可以先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设置对学生开放的咨询服务,或是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这些有赖于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资源的支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强调的是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需求,绝不能将升学率作为考虑选课组合的主要依据。不能单纯追求考入名牌大学的升学率。

2.走班制的合理安排

选课制度对中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及师资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课改实施后,学校教室等硬件资源、师资等软件资源很难短时间解决。而且不同层次的学校面对的问题也不同。经调研,未来高校各专业对物理科目的要求最多,这将使考生对物理科目的需求远大于对化学、生物的需求。同样的,文科科目中,选考历史的比例相对高。因此改革后,高中对物理教师和历史教师的需求会加大,打乱了过去的师资结构;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难题,由于过去的班级比较稳定,所以班主任制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随着走班制的开展,学生课程不固定,人数不固定,教室不固定,都为课改的顺利进行带来难题。

只有建立严谨的走班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学校要保障师资。教师数量要充足,还有不断地提高师资质量。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出去,到外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其次,合理的课程安排。学校还要做好充分的后勤工作,教师的课程,教室的安排都要合理,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特长;再次,细致的管理。具体安排教师的负责课程和学生,实行导师制,落实到人头上,做到全体教师充分参与。还要制定学生干部岗位的责任,重视班长、学习委员等学生干部作用,解决好考勤、学生反馈、作业收发等细节问题;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人数众多,家庭背景复杂,学习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家长了解走班制的规则与要求,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3.建立公平、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

如今,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没有进入高考体系,只是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一个参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录取的是自主招生。学校对学生的推荐和评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细化评价的角度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做大量的记录。作为充足的评价标准。做到每一条可供参考的评价都有据可循。

其次,设置公平公开的监督方式。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信息划分为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做到透明化,使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一目了然。做到让人们能够了解并且信服的效果。

总之,高考改革为高中教育带来了许多难题,但更是一个机遇,如果学校抓住了机会,便可建立自己的办校特色,在一众学校中脱颖而出。我们只要领会高考改革的精髓所在,以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为目的,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效。

猜你喜欢
师资科目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考“新科目”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