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集团:基础创新引领新时代

2017-12-26 08:40张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23期
关键词:旅行者空间

张兴军

[作为2012年12月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视察的第一家企业,过去五年时间里光启在集团党建和源头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2010年,5位来自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的博士学成归来,在特区深圳创建了光启。七年之后,光启已经成为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级的创新研发团队,并掌握了隐身新材料技术、新型空间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的引领性科技公司。

这个中国科技界的新星,在过去七年时间里诠释了跨越发展的核心逻辑。而作为深圳本土孵化的创新体,光启在过去七年吸引了世界的眼光。

11月14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一行,对深圳光启集团创始人、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刘若鹏进行了专访。在十九大刚刚闭幕之际,刘若鹏向《中国经济信息》讲述了集团在基础创新、源头创新领域的努力和突破,同时也畅谈了集团在党建工作和学习十九大精神上的收获。

聚焦党建

“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当下以及接下来怎么发展,有了非常全面的部署,是一个非常系统、非常全面的指引纲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国,在未来变成强国,变成超级强国的可能。作为科研人员,我们要更加抓紧时间,做好源头创新和基础创新。”在十九大闭幕之后不久,刘若鹏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样表示。

实际上,刘若鹏也是光启理工研究院的党委副书记,光启集团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一直贯穿于各种工作当中,集团负责党建工作的同志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十九大开幕时,光启集团党委书记高国辉组织深圳总部的全体党员在会议室觀看十九大直播,并全程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在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党员同志们一直认真听取总书记所作的报告。

2017年7月28日,对于光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党员大会在南山高新区软件大厦召开。会上当选为党委书记的高国辉表示,新一届委员会将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光启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抓住当前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提升光启党建工作水平;要结合光启自身特点,把握好军民融合战略新机遇,积极探索有利于光启党委的党建模式。

刘若鹏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在光启的5个创始人中,有4个是中共党员。全集团的党员比例占到近四分之一。可以说,集团对党建的重视,客观上也带来了各项事业的稳定开展。在具体工作中,党员们体现出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为各项工作带来了积极的能量。

光启突破

2017年10月25日凌晨3时57分,光启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3号携带生保舱在新疆库尔勒成功放飞,内部搭载了一只小乌龟,升空高达20882米高度的临近空间。并于10月25日8点28分降落在预定区域,被成功回收。这是光启在临近空间载人项目上的再一次突破。

事实上,为了实现普通人的“近太空”梦想,光启从创立不久就开始了对临近空间的探索。早在2015年2月,光启临近空间载人项目就已经正式启动。

2015年6月,光启在新西兰成功放飞了中国首个临近空间商用平台“旅行者”1号,到达设计高度21公里,在临近空间完成了天地高速通信、海事监控、光学监控等商用载荷测试,引起强烈反响。

2015年8月,以打造具备国际一流航天航空研发能力的研究机构为目标的海口未来技术研究院暨光启临近空间技术研发总部正式揭幕,进一步提升了在临近空间飞行器等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领域的技术综合开发能力。

2016年11月,光启“旅行者”2号在新疆试飞,完成了携带舱体升空、天地对话和飞行中数据采集的实验。而2017年旅行者3号的成功放飞,标志着光启完成了环控生保、天地通信、空间环境数据采集等3项实验任务,囊体设计加工、充气放飞、环控生保、自主控制、轨迹预测、着陆回收等7项关键技术也得到了验证。

光启对临近空间的探索,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不仅为企业自身成长完成了积淀,同时也填补了国家空白。

“对临近空间的探索,是光启在垂直细分领域深度布局的重要一环。”刘若鹏表示,随着国家建立“天临空地海”全方位一体化战略的提出,如何全面发展和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成为迫切的需求。“旅行者”号系列对临近空间的探索,是浮空器利用的开拓和创新,也是在进一步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在新的空间和领域进行战略卡位。

前瞻布局

2017年9月20日,雄安新区迎来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落地,雄安新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光启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和光启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拟在雄安新区规划成立。

据悉,光启与河北省政府及保定市政府签订了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超材料创新产业基地、新型转子发动机创新产业基地拟在保定市选址建设。并与中国电信等多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布局军民融合、警民合作、智慧城市等相关垂直细分领域。

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刘若鹏坦言,光启能够落地雄安新区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一家总部在深圳,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创新共同地的机构,光启的创新能力与实力终于获得认可,能够在制高点参与竞争和加强合作。

很难想象,一家创立仅7年多的机构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光启能够在国内脱颖而出,并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超材料领域的绝对王者,皆源于其持之以恒的耕耘。

截至目前,光启集团已经在人工智能、公共安全和交通三个垂直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技术和人才积累,为后续的产业化之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刘若鹏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光启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原因就在于对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重视。“我们的团队更加青睐和崇尚于用科学和技术来解决问题,而非既有的经验思维。”刘若鹏说,这种创新和研发的路径,决定了光启的创研是一条维艰之路,但其对于未来整个行业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预见未来

光启一直以来的理念,都是“未来即现在”(Future is now)。超材料、马丁飞行包、SkyX无人机系统、U-1悬浮站、“云端”号、“旅行者”号等具有未来气质又炫酷的创新产品,使之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龙头企业,创新足迹遍布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及大洋洲。

迄今为止,光启已经建设了一系列源头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包括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启科学有限公司、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等。

截至目前,光启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200件,授权超过2400件。创新机构遍布5大洲18个国家与地区,总人数超过2600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行者空间
成为更可持续的旅行者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时间的旅行者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