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2017年湖衢丽高三联考第17题】
王荆公居金陵半山,又建书堂于蒋山道上,多寝处其间。客至必留宿,寒士则假以衾裯①,其去也,举以遗之。
临安薛昂秀才来谒,公与之夜坐,遣取被于家。吴夫人厌其不时之须,应曰:“被尽矣。”公不怿,俄而曰:“吾自有计。”先有狨坐②挂此梁间,自持叉取之以授薛。明日又留饭,与弈棋,约负者作梅花诗一章。公先输一绝句,已而薛败不能如约,公口占代之,云:“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欲将明艳凌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
薛后登第贵显,为门下侍郎。至,祀公于家,言话动作,率以为法,每著和御制诗亦用字说③。其子入太学,夸语同舍曰:“家君对御④作诗固不偶然。顷在学时,举学以暇日出游,独闭门昼卧,梦金甲神人降而呼曰:‘君可学吟诗,他日与圣人唱和去。今而果验。”客李骥者,素滑稽,应声蹙■连曰:“果不偶然!果不偶然!”薛子诘之再三,骥曰:“天使是时已为尊公烦恼了。”盖以薛不能诗,故戏之也。
韩子苍为著作郎,人或谮之薛云:“韩改王智兴诗讥侮公,其词曰:‘三十年前一乞儿,荆公曾与替梅诗。如今输了无人替,莫向金陵更下棋。”薛泣诉于榻前,韩坐罢知分宁县。其实非韩作。
(洪迈《夷坚丙志》卷19《薛秀才》)
[注] ①衾裯(chóu):指被褥床帐等卧具。②狨坐:用狨皮连缀而成的坐褥。③字说:指王安石(王荆公)所撰《字说》辑,今已佚失。④对御:谓皇帝赐宴,与群臣共饮。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 分)
(1) 临安薛昂秀才来谒,公与之夜坐,遣取被于家。 (4分)
(2) 公先输一绝句,已而薛败不能如约,公口占代之。 (4分)
这篇文章选自南宋洪迈的《夷坚丙志》,书名最后一个字“志”告诉我们,这本书是笔记体小说,这类作品常常记录古人的奇闻逸事。
从标题《薛秀才》可知,这篇文章大致讲的是薛秀才的故事。薛秀才年轻时曾拜访王安石,王安石乐善好施,留他聊天、下棋、作诗,薛秀才作不出诗时王安石代他作。后来薛秀才官至显贵,不忘王安石恩惠,不仅在家供奉,而且言行举止均以他为标准。但薛子不懂事,吹嘘自己的父亲能在御前作诗是受了神人指点,遭到李骥的嘲讽。后来,有人说韩子苍改诗讥讽薛秀才当年作诗不成由王安石代替,薛秀才向皇上哭诉后,韩子苍被贬。
文后两道翻译题的典型错解,反映了同学们在文言文翻译上的一些短板。
(1) 临安薛昂秀才来谒,公与之夜坐,遣取被于家。
参考译文: 临安秀才薛昂来拜见王安石(荆公),王安石和他深夜坐谈,派人到家中去拿被子。
评分标准: 翻译出关键词“谒”“夜坐”“遣”,各得1分;翻译出状语后置“遣取被于家”,得1分。
错解1 临安的薛昂秀才来拜访王荆公,王荆公和他坐在半夜,叫人去家中取被子给薛秀才。
错解2 临安秀才薛昂来拜访,王荆公和他整夜坐在一起,从家里拿了被子。
错解3 临安的秀才薛昂前来拜访,王安石和他夜里交谈,便回家取卧具。
错解4 临安的秀才薛昂前来拜访,王荆公和他一起坐到深夜,王荆公被请求回家拿被子。
从答题情况看,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同学们都明白了,但是落实到每个字的翻译上,有些同学的理解不太准确。
“谒”是古代常用的实词,意为“拜访”,初中课本《伤仲永》中就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的句子,因而这个词同学们都能翻译出来。
“夜坐”一词中有个特殊的语法现象,用名词“夜”修饰动词“坐”,这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需要把名词“夜”翻译成介词短语“在夜里”,“夜坐”的字面意思就是“在夜里一起坐着”。错解1“坐在半夜”、错解4“一起坐到深夜”,都没有把这个词类活用现象翻译出来。
最后一个分句“遣取被于家”中,有关键词“遣”和状语后置两个得分点。
“遣”就是“派遣”的意思,错解4将其翻译为“被请求”,显然错了。还有一些同学可能认为“遣”和“取”是同义连用,于是只翻译了“取”的意思,忽略了“遣”。比如错解2翻译为“从家里拿了被子”,错解3翻译为“便回家取卧具”,都没有“派遣”的意思。
既然是派遣,肯定有派遣的对象,句子里省略了派遣的对象,翻译时需要将它补充完整:“派遣(仆人)”。从以上典型错解看,只有错解1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了。
至于“遣取被于家”中的状语后置“于家”,指的是动作“取”的场所,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于家取被”,“到家中拿被子”。这个状语后置,同学们基本上都翻译出来了。
(2) 公先输一绝句,已而薛败不能如约,公口占代之。
参考译文: 王安石先输一局,作绝句一首;过了一会儿,薛昂也输了,却不能按约定作诗,王安石代他即兴作诗一首。
评分标准: 翻译出关键词“已而”“如约”“口占”,各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错解5 王荆公先说出一首绝句,后来薛昂不能对出来,王荆公就代他说了。
错解6 王荆公先出了一句绝句,过了一会薛昂落败,不能按照约定,王荆公用口述代替他。
错解7 王荆公先输了一首绝句,后来薛昂输了,不能如约赋诗,王荆公就说由他来代替薛秀才。
错解8 王荆公开始不能答上一句绝句,这之后薛昂失败不能答出,王荆公说出代替了他。
错解9 王荆公先输掉一首绝句,是因为薛昂输棋不能按约定作诗,王荆公口述着作诗代替他。
这句话在第2段的最后,理解起来有點难,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在这句话之前,讲的是王安石与薛秀才下棋,并约定输棋的人要写一首梅花诗,所以“公先输一绝句”,不是王安石先出一首绝句,也不是王安石输掉一首绝句,而是王安石先输了,作了一首绝句。“已而薛败不能如约”,后来薛秀才输了,但不能按照约定(作诗),于是“公口占代之”,大意是王安石替他作了一首诗,也就有了后面紧接着的诗句。有了这样的理解后,再来落实具体字词的翻译。
“已而”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一句,意思是“不久、后来”。错解8、9分别将其译为“这之后”“是因为”,没有把它表示时间的意思翻译出来,导致失分。
“如约”就是“按照约定”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差距不大。错解5、8分别将其翻译成“对出来”“答出”,虽然句意是通顺的,但是属于“意译”,不是字字落实的“直译”,所以不能得分。
“公口占代之”一句,从前后文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代替薛秀才作诗,最后一段也有“荆公曾与替梅诗”一句可作佐证,但是其中的“口占”究竟是什么意思?
根据句意,“口占”应该是修饰“代之”的,在句子中作状语,形容王安石如何代替薛秀才作诗。“口”是一个名词,在这里和“夜坐”的“夜”一样,也是名词作状语,直接修饰“占”(口授由人记录),表示作诗时的状态不是笔写而是口述。像这样随口说出一首诗,就是“即兴而作”了。“公口占代之”即“王安石代替他即兴作诗一首”。
“口占”是古文中的固定词组,意为“随口而成”。一些诗词标题中就有这个词,比如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朱熹《出山道中口占》,表示这首诗是随口而作的。虽然我们不明白这个词的具体意思,但是根据上下文能揣摩出大概。很可惜,同学们只知道是王安石代替薛秀才,没能翻译出“代替他作诗”,且是“随口即兴而作”。只有错解9“口述着作诗”比较接近答案。
从以上错解可以看出,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同学们必须追求字字落实、准确翻译。这包括:
(1) 不漏字。比如“遣取被于家”一句中,只翻译了“取”,忽略了“遣”,像这样有关键字没有翻译出来的,阅卷时一定会扣分。
(2) 尽量直译。比如“已而薛败不能如约”一句中的“如约”,意译成“对出来”“答出”,不是直译,也会扣分。
(3) 注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句式,以及名词作状语等词类活用现象。“公与之夜坐”的“夜坐”、“公口占代之”的“口占”,如果知道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时会容易很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