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受,而在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注重开发思维潜能,从多渠道,多角度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成功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将潜力化为现实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策略核心素养逻辑思维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受,而在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注重开发思维潜能,从多渠道,多角度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教给学生知识,传授学习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在现实中体现数学价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的“解惑”能力还不尽人意,主要是在思维方法上出现很多不适。如读完题,不知题中有哪些条件?哪些是明确给出的,哪些是隐含的?哪几个是待以解决的?如何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所以,教师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上应多去思考、探索。成功的引导学生体会题中的意境。做到迅速记住题中所涉及的已知条件,具体表述的是什么,并能结合语境或图形边进行下一步分析,并确定解题思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了如下探索。
一、注重培养学生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在审题时,有些条件是题中明确给的,而还有些条件则隐含在语句中或图形里,要启发与提示学生自己审题时把这些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这样对形成思路或数学模型的建立,形成精密的逻辑思维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1: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在挖掘这一隐形条件时,要明确行程问题本身有三个元素:“速度,时间,路程”。而船的往返时间所知,速度为所求。那么,“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这一隐含条件便显现出来,成为建立方程的重要依据。
所以,培养学生在读题后,能独立复述出所给的已知条件,能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那些隐含在文字表述和图形中的条件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学生养成善于挖掘题中隐含条件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自身隐含的潜力也同时得到挖掘,数学的价值也便得到了体现。
二、注重训练学生处理条件和结论的思维方法
条件与结论是因与果的关系。联系因果关系所形成逻辑思维过程,便是打开问题这把锁的钥匙。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问题的因与果列举出来,用智慧的火花来撞击他们心灵,那么孩子们脑海之中知识宝的大门必定会为之而开。
1.从条件入手,学会执因索果的思维方法。
在做一道题审條件时,可先分析两个或三个条件分析得出几个新的条件,再结合其它条件综合分析得出一些待解决的量,当解决的量越来越多时,所求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可行。
例2:在△ABC中,AD是高,AE平分∠BAC,∠B=70°,∠C=50°,求∠DAE的度数。
读题后,从∠B、∠C开始入手,①由∠B、∠C的度数→可解∠BAC(AE平分∠BAC)可解∠BAE;②由∠B、AD是高→可解∠BAD;③由∠BAE-∠BAD可解∠DAE。
2.从所求入手,学会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
为了要解决所求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个量?这个量又需要解决先解决哪个量?如何解决?一直逆推下去,直到推到已知条件,解题途径便可形成。如上题①从所求∠DAE入手→需要解决∠BAE-∠BAD;②∠BAE→(AE平分∠BAC)需要解决∠BAC→(三角形内角和)需要解决∠B、∠C;③∠BAD→(AD是高)需要解决∠B,每一步逆推到最后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条件,所以在正推回来便可解题。
3.条件和所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即“两头凑”。
先由已知结合已学过的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看能推导出什么结论,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去分析结论,要证明此结论,需要什么条件,一步一步倒推,当和已知条件推导出的结论相吻合时,那么问题就得以解决。
“学以思为贵”。教师启发诱导的得当,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发展的好,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自身的潜力也与聪明才智便能得到有效的发掘,这对学生本人自身的终身发展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时的情感态度
有的学生对于文字表述较长的题目一看就有抵触的心理,没等思考就热情减半,短暂读题后便草草放手;有的学生对于图形较复杂的题,上手就信心不足,怀疑自己。
信心是成功的源泉,教师主动参与学生求知的行列,引导学生间互帮互学。鼓励学生有勇气去挑战每一个问题,放下思想包袱,不怕失败。育人者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主动求知。在课堂提倡人人动眼看,人人动耳听,人人动脑想,人人动手写。人人互动,对问题进行全方位观察、理解、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通过认真思考,运用精细、严密、准确的逻辑思维,使题目中的概念明确、评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教师此时的角色则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鼓励者、激励者、引导者,更是成功的喝彩者。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和策略。为此,育人者要对课堂精心设计,成功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将潜力化为现实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