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摘要】美术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这是两门学科结合最完美的地方。在学习语文的课程中,我们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美,并且通过这种美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术教育语文素养文化素养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必需技能。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者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对周边事物的感悟能力,是每个语文老师思考的课题。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语文与美术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并茂,语文教学中渗透着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更加形象和直观,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今年二年级语文有一篇《雷雨》,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可是雨本是无色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到呢?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必须先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色,感受色彩的美丽。我灵感一现,不如把美术与语文穿插起来进行教学呢?
1.活跃学生的思维,灵活导入。上课时,我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样的提问式导入,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入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根据已的生活经验,能将“小雨,中雨,雷阵雨……”等一一用语言呈现出来。
2.認识身边的颜色,循序渐进。导入之后,我继续提问:你们想看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吗?然后带领学生认识常用色,教师一边呈现颜色一边结合语文教材解释:“这是黑色的乌云;这是被风吹歪的树木、黑暗的天空,紧闭的窗户、刺眼的闪电……”当这些鲜艳、生动、具体的颜色展现在学生眼前时,能加深学生的感受,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激发学生的想象,逐步深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在画彩虹之前,我给学生解释彩虹的形成:“彩虹是空气中细小的水珠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的,彩虹一般出现在雨过天晴的天空中。同学们想象一下:一场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一条七彩飞虹,那该多美啊!”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雨不仅能将大地妆扮得美丽,还能将天空打扮得漂亮,让学生体会雨的可贵与可爱。
经过这样安排,《雷雨》的教学果真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学生纷纷发表感受:“雨是没有颜色的,但是雨给树哇、房子啊、天空带来了颜色,让大地更漂亮。”
二、美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自古以来,很多汉字都能以“图画”来表现,可是由于久远,不断演变,有些已无法再现了。但语文与美术是对孪生姐妹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地说,语文与美术的结合,势在必行。为此,在使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语文教学和美术绘画有机结合。把美术绘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感受丰富的形象。教学中利用绘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年级《荷叶圆圆》一文中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这几句,是个比较抽象的句子,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感受画面,从而对课文句子进一步理解。并运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动物对荷叶的理解,分别画出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对各种动物对荷叶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理解课文和美图欣赏互为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相结合得更为紧密,每课都有插图,所以我善用课文插图、巧用简笔画、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由于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首都,所以就利用课文插图、很快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情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读书和理解课文当作了自己的事,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课程。优秀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深挚的情感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广博的文史知识,深奥的人生哲理。但是,这些蕴含着作品的人文美,学生能否深刻的体验,还在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独具匠心的诱导,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过程中穿针引线,启示主旨。在语文教学中萌发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在大力提倡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一时代,能开展好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良好的影响,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