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明+周建平
深秋的北京艳阳高照,清风怡人。周末,“蓝色港湾”随处可见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留着银白胡子的美国人比尔·波特风尘仆仆赶到单向街书店,赭色夹克衫敞着怀儿,淡紫色毛背心的前襟上点缀着油渍和虫洞,磨破的后裤脚被踩在落满灰尘的懒汉鞋下。这身酷似拾荒者的装扮与这片国际商區并不协调。
上世纪80年代末,比尔·波特遍访中国几大名山,最后在终南山探寻到当代隐士群体,回国后写了那本颇有影响的《空谷幽兰》。
我们避开嘈杂,来到书店拐角处的一面砖墙前,墙面粗糙的肌理跟他这身不净不垢的行头还算搭调。他微眯双眼看向镜头,目光明澈。就在我拍照时,已有几个年轻人围拢在我身后,拍摄还没结束,他们就拿着比尔·波特的新书《禅的行囊》请他签名。他把挂在胸前的老花镜架到鼻梁上,为他们一一签名,他的指甲剪得齐而短。
接下来他要在书店参加一场“背包客与旅行家”的沙龙活动。房间内挤满年轻观众,有的站着,有的席地而坐,人群让室温迅速升高,坐在前面的比尔·波特先是脱掉夹克衫,接着又脱掉毛背心,只穿一件黑T恤朗声聊着。
身边沙发上是他的背包——一个鼓鼓囊囊的罗汉布袋,土黄色的布料上绣着一个醒目的“禅”字,落款是赵州柏林禅寺。
我想起他新书中的一句话:“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