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去库存研究

2017-12-26 14:51:51周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7期
关键词:库存供给经济

周玲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去库存研究

周玲

我国城镇化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资金主要流向在房地产行业,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导致未能有效消化,阻碍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白银时代随之到来,这一市场转变,“控风险、去库存”成了市场主题。本文根据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形势,深入分析去库存现存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措施。

2017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财政政策采取更加积极有效地深化供给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货币政策采取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适当加大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信贷资源的倾斜,以降低一、二线热点城市居民的杠杆比例。从房地产政策来看,强化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同时,通过因城施策、精准调控和中长期长效政策,推动房地产住房体制建设。2017年国家对三四线城市的调控思路依然是去库存。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去库存形势

2016年多地把去库存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2017年实行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强调三四线城市作为房地产去库存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在330新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刺激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稳步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取得切实成效。截止2017年4月,我国房地产待售面积674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8%,较2016年末下降6.1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77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21%,较2016年末下降6.15%。

虽然现阶段房地产去库存突显成效,但任务依然艰巨,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去库存不仅对于房地产业的康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加快去库存力度,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升级转型,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

房地产库存产生原因分析

城镇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造城导致存量过剩。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政策宽松,资金主要流向在房地产行业。部分地方政府对城镇化概念理解错误,认为城镇化就是大规模造城,且对GDP指标过度关注,通过政策性倾向,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通过大规模建房来完成经济指标。这造成房地产库存逐步走高,阻碍房地产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落后,库存消化能力不足。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产业亟待转型,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经济增长较慢,产业支撑力不强,居民收入难以满足购房需求,且劳务外出导致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大大削弱了房地产库存自我消化能力。

土地供应相对充足,产品供给存在错位。由于三四线城市发展历程较短,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客观上使城市用地储备充足,具备较强的土地供应能力。而地方财政也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有较强的土地供给意愿,造成对土地供给缺乏控制,造成供需比例失衡。开发商盲目开发建设,由于项目周边缺乏基本配套,造成销售阻碍,形成库存。另外部分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违规开发建设,导致五证不齐无法销售,也形成库存。

去库存主要措施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从供需两端推动去库存。第一严控土地供给端,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商品房库存数量,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土地供应结构和投放数量限制,对于库存量大、去化周期长的三、四线城市,要严控或者暂停土地供应。在审批房地产项目规划报建时,积极优化房地产项目设计,避免重复性建设低品质、同质化严重的商品房。同时严厉打击房地产的违规建设等问题,注重城市建设的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扩大和激活需求端,一方面利用棚户区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政府回购商品房等手段化解房地产库存,另一方面加快落实鼓励农民工购买城镇商品住房的政策,出台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转变营销思路,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从而实现以价换量。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房地产发展环境。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去拓展新的财政收入来源,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房地产+旅游、房地产+农业等模式,促进区域定位和功能转变,从而助推房地产去库存。

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改建项目用途。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屋租赁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鼓励消费客群投资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将其持有房源向社会出租,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变。鼓励房地产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商品房改造为“创客空间”、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将去库存与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

成立去库存专门工作小组和部门。 从海南的房地产去库存经验来看,在房地产危机后组建了处置积压房地产的相关责任部门,这对房地产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库存较高的地区也相应组建房地产“去库存”领导小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调控目标,及时反馈各地“去库存”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地解决“去库存”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挖掘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潜力,激活房地产发展能量,促进房地产均衡协调发展,让房地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推进作用发挥更加出色。

房地产去库存的思路不应局限在房地产,重点应在于提升产业支撑力,增强城市活力,扩大需求、改善供给。在政策引导和金融监管的基础之上,依靠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政策只是辅助,最终还得依靠市场供给载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房地产开发商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海航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库存供给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3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