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运会后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2017-12-26 17:31李维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全运会体育场馆场馆

李维强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 712046)

第十四届全运会后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李维强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西安 712046)

在某种程度上,体育场馆标志着体育发展水平,也是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55万个形式多样的体育场馆,但很多体育场馆由于建设不科学,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导致体育馆经济效益低下,甚至成为了当地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在我国十四届全运动会之后,很多体育场馆都逐渐遵循市场机制得到因地制宜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当地体育场馆的发展实力。基于此,分析、研究十四届全运会后场馆的运营模式,以期促进体育场馆的专业化建设。

十四届全运会;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下,转型和升级体育产业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十四届全运会之后,很多体育场馆呈现了网络化经营态势,这样的体育营销模式为发展体育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体育”时代为传统体育营销结合网络时代提供了新的营销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营销模式不得不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

一、分析影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几点外部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约束。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会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由于具备政府建造的特征,因此很大层面上决定着体育场馆实际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发控制社会宏观经济,为了避免经济出现过热情况,推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战略会减少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上的投入。体育产业属于第三大产业,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之后,我国第三产业尽管发展态势很好,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值依然很低,与很多发达国家对比而言,还有着很大的距离。比如,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后,有的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依然保持自主经营的模式。而且部分体育场馆相当于事业单位,具有相应的事业编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依靠全额财政拨款或差额拨款的管理形式来经营。在其体育场馆中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开展自主经营,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但这种经营模式的目标性不强,而且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力都无法得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依赖”的思想。再比如,有的体育场馆在第十四届全运会后采用了委托管理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将原有工作人员继续留用,并通过其委托方进行管理。其场馆费用在管理时,通过协议合同的方式,明确委托方的使用权等。

2.我国体育场馆承担着过重的税费。在我国体育场馆支出总额中,很多能源费用都是要比商业标准低很多的,但其经营模式并未完全实现商业化形式,这样就为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些年来,我国注重文化产业发展,颁布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这无疑为文化产业运营以及实际发展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困难,但是吸金能力却比文化娱乐行业中的体育产业低很多。对于各个地区娱乐表演以及体育赛事发展状况不佳而造成各地区体育场馆运营效率差的这样的情况,我国还是实行统一的税收标准,并未区别式对待,这样就加重了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的发展负担。

二、分析影响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几点内部因素

1.设计与建设缺乏合理性。我国很多体育场馆是为了体育竞技赛事的举办而进行建设,刚开始并未结合大众实际健身需求。因此,这些体育场馆在建设前都是以大型田径赛举办为标准开始建设的,而没有考虑运动项目的专业性,也没有具有运动健身多样化的需求。如西班牙甲级足球联赛,使用了专业性的足够场,观众席与场地之间距离很近,气氛浓厚。而在我国足够超级联赛过程中,运用的是标准式的田径赛场,观众离赛事距离很远,这样观众就没有办法近距离观看比赛,影响着观赛感。从这方面上来讲,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与建设缺乏人性化,这也是我国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一大原因。

2.建设规模过大。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普遍注重建设规模,在各地新建的体育场馆普遍呈现出规模大、先进化的特点。对于大型赛事的承办来讲,规模大自然有很多方面的益处,如能够满足大量观看者的观看需求。而对于赛事运营而言,规模的大小与承担的负担是呈正比例关系。对于体育场馆而言,大型赛事可能几年才举办一次,如何在赛后做好经营工作才是着重考虑的事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有40多个体育场馆的座位数都已经达到了65 000个。这样规模巨大的体育场馆,在刚刚建设时必然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在将来漫长的使用过程中,维护运营成本必然也是高昂的,每一年就需要上百万元的维护经营费用。

三、第十四届全运会后场馆运营模式分析

1.APP客户端的实现。移动客户端APP软件便捷化模式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认可和使用,这种及时咨询的方式为客户进行体育锻炼带来了很大方面上的便捷。如果由客户端与大数据的支持,在浏览中,用户就能够了解自身所需是否可以被满足,一块球场的预约就能够让客户毫无顾虑、满心高兴地带上自身装备走入球场。同时,体育场馆还能够将增值服务开通,可提供体育教练员的服务与技术支持。租赁装备服务也能够以客户端为主有效进行。这种大数据点击率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体育场馆哪些服务是当前广受欢迎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从而针对性调整项目场地时间、场地价格,便于用户第一时间内对使用场地价格与状况充分了解,并结合被预约时间段进而针对性调整自身实际需求,这样的大数据通过后台层层筛选之后,可以更好地优化和配置体育场馆资源。另外,体育场馆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小型赛事,在APP中设置报名入口,发挥赛事组织效用。在新的运营模式开展过程中,消费人群能够在线上对报名费用直接支付,这样既方便,又简单。同时作为主办方,也可以设置一些奖项来吸引群体的参加。

2.“互联网+”时代体育场馆的宣传和推广。现代化媒体移动端口中的广告商业价值巨大,在投放传统馆内商业广告之外,现代新媒体窗口转入移动客户端里,加大力度推广和宣传了运动社交APP,增加用户数量,并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收入。并且,体育场馆承接各种形式的赛事,组织各种类型的运动会,这样还能够增加转播业务,设置活动讨论区,让原本简单的赛事转变得更为丰富、有趣。在AAP中经常宣传各大企业,接受企业承办的运动赛事,在宣传企业产品的同时,可构建“商城菜单”,满足长时间内或者短时间内企业宣传和展示,并在APP中宣传企业的产品,在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同时,也能够为体育馆带来一定收入,实现共赢。

3.实现“互联网+”线上支付形式。当前,现代化网络支付广受人们喜欢,俨然已经成为了未来的一种消费趋势。这样的消费理念延伸,并不只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很多老年人也参与这股潮流中。将APP支持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积极与这些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场馆利用折扣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可以减少消费人群在消费中的等待时间。与之前的“窗口发售”形式对比而言,不但缩短了售卖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售卖效率,闲置场地也被充分运用了,大大提高了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电子钱包”线上支付形式,也省去了人工结算这一环节,带上一部手机的健身方式就完全足够用了,线上结算中的附加服务也会刺激着广大人们群众的消费行为。在APP中设置相应的消费分类,以折扣形式或者组合形式只是提供在线上支付行为过程中,还能够提供相应礼品兑换积分,这样的营销方式必然也会大大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场馆与第三方开展合作,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保障下,不管是消费者,还是运营者,都不需要担心账户资金,大大提高了储值行为的安全性。

4.确保“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上交易确实还是存在着很多风险。这样,体育场馆作为拥有后台数据的一方,必须要保护好客户的隐私数据。体育场馆网络服务平台中拥有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共享性、高效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这是整合和优化地区体育场馆一大平台,也是体育建设实现现代汉、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在强化体育场馆利用效率、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设计网络平台中应做好如下两点工作:一是数据管理效用;二是客户服务效用。安全消费平台已经为广大客户带来了很多种潜在服务,体育场馆中提供的私人服务,客户愿意与教练分享自身的隐私,让体育教练在网络上针对性进行指导。在用户群体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平台必然会打造自身数据管理效用,并线上编排体育场馆。场馆网络数字化的要求在于更新发布的各方面场地信息,场馆也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者及时维护场馆,确保场馆可以及时地为广大体育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但我们也需要明确意识到,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地区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并根据当地公众运动健身实际情况,针对性、有目的地建设和设计,并确保场馆运营与设计模式的先进性、现代性。唯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各地区体育场馆发展实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体育场馆面临的发展与运营困境,其很大原因在于我国长久以来都不注重体育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在建设场馆缺乏合理的、具体的规划,造成场馆无法满足公众健身需求。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场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该积极拓展自身发展市场,力争摆脱依靠我国政府补助而维持运营的情况。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之后,很多场馆切实意识到想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场馆且集开放性与共享性于一体才是将来我国体育场馆需要具备的特点。需要对各大场馆实际运营以及管理全面考虑好,从而对体育场馆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建设。

[1] 潘国斌.互联网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8):19-20.

[3] 梁枢,王益民“.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研究——020商业模式的开发与应用[J].体育与科学,2016,(4):36-41.

[4] 巴特尔.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9):187-188.

G818

A

1673-291X(2017)36-0185-02

2017-06-18

陕西省体育局课题“第十四届全运会后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和研究”(17113)

李维强(1982-),男,陕西岐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基础体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李晓群]

猜你喜欢
全运会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