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俊汶,昆明市第三中学空港实验学校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呈现全球化趋势,特别是中国国家实力提升之后,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开始变多,所以要关注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仅仅关注单一地区,而是要将世界看作一个经济市场,拥有把握全局的眼光,这样才不会被经济的快速发展落在后面。近几年也是世界经济动荡较大的几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实行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局面发生变化,中国在此情况下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遭受了巨大的金融动荡,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各行业相继遭受重创。近几年世界金融的发展开始逐渐恢复,但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同,世界各地的恢复形势也不一样。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西方欧美国家发展速度较慢,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势头较猛。
随着中国的崛起,带动了亚洲经济也飞速发展,使世界金融的重心不再集中于西方国家,东南亚、非洲等国家经济发展逐渐起步。特别是“金砖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等的建立,使得第三世界的经济话语权逐渐提高。近年来中国由“世界工厂”开始逐渐向“世界市场”进行转变,中国制造不再是山寨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与此同时,由于人力成本的增加,更多的手工密集型劳动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逐渐打开,与西方各集团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同时中国近年来发展“一带一路”政策,重启古代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力图将中国的中西部经济发展起来,同时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重新建立起中国与亚欧非大陆的联系,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此局面下,我们在考虑经济发展做出决策时,就不能再局限于国内单一市场,而是要培养全局眼光,立足全球经济,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
中国在经历了各种社会问题之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逐步发展壮大。现在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立了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其中不乏管理理念与规模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中国市场与世界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外资企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中国企业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要抓住机会,学习先进经验,与自身企业相融合,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不断进步。
国家实力的提升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变高,逐渐获得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权。近年来,中国的军事实力、航天科技实力等大大提高,各行业创新技术不断涌现,领头企业不再以重工业或者制造业为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展露头角,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科技软实力。尤其近几年,以中国为主导进行了多次世界性的商业会谈,中国作为领导者和东道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能力。这些都证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在经济上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比中国要快,在中国经历一系列社会变革时,西方国家正全力以赴发展经济,所以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其相比,落后了极其大的距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企业正好可以以此为参照,在发展过程中避免很多错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同行业的管理有不同的方式,将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国内,可以使创业者少走弯路,更好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行业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当地民情来制订相应的政策。中国的社会文化与西方有着极大的差别,很多适用于西方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相悖的,所以在借鉴参考时,也要注意将这一部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能一味的照搬,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都要承受一定的风险,我们从西方国家经历的几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一旦决策失误,违背市场的发展规律,无论多庞大的经济体都会遭受重创,而我们要做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在做出的每一项决策之前都充分考虑好将要承受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
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后,不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都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及时抓住机会,发展国内经济,但也有许多老牌国家,受时势的影响,经济形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下滑。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发展开始迎来一个全面开花的繁盛时代,国家军事实力与经济软实力共同进步,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生存,我们必须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学习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这样才能在长久持续的发展。
[1]2018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中国经济时报 2017-12-27 00:00.
[2]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郭雪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5,10(3):18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