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崇文+段茂春+徐娥
摘要: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对设施农业的概念、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对设施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业经济;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38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44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promote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n the rol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農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克服的难点[1]。
“农业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时,就农业和粮食方面的问题做了重要讲话,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把准脉搏、指明方向,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业发展所要求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设施农业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利用综合性的技术手段为其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从而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因此,设施农业已逐步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 设施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设施农业是指通过人工实施的工程技术手段,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对动植物进行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在国际的称谓上,欧洲、日本等通常使用“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这一概念,美国等通常使用“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一词。设施农业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业设施,它还涵盖了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1.2 设施农业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至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和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随后,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
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设施结构也由简单到复杂,设施功能由单一到综合,设施的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现在已形成多种类型。
1.3 设施农业的意义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的生产技术体系,是综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需要拥有配套的技术体系,选择适宜的品种通过必要的设施设备才能够获得高效的生产效益。也正是由于设施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且对于资金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设施农业的初期投入也相对较高,但其获得的收益也远远高于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受天气、环境、地域的影响比较大,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已经不再适宜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设施农业必须取代传统农业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设施农业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的限制,摆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在人为打造的环境条件内,实现了各种农作物的反季节生长,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农产品[2]。因此,设施农业是缓解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紧张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工程。而设施农业所带来的高品质农产品对于打造农业品牌、实行集约化、品牌化农业生产无疑是最好的支撑,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双增的根本保证。所以,发展设施农业不但能够解决产品供需矛盾,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还从根本上优化了农业的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科学长足地发展。
1.4 设施农业的现状
2012年,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的85%以上,其中95%以上是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中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中国设施农业进入量变质变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截至2016年底,中国设施农业面积达208万hm2,其中连栋温室40 500 hm2,所占比例为2.00%,连栋温室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温室类型,主要用于种植花卉、育苗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日光温室696 600 hm2,所占比例为33.00%,是全国温室设施的第二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北方地区;塑料大棚132万hm2,所占比例为63.50%,使用比例最大,是全国温室设施的第一大类型,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等南方地区。2016年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30.18%,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为70.90%,种植机械化水平为11.73%,采运机械化水平为5.87%,灌溉施肥机械化水平为49.49%,环境调控机械化水平为25.10%。从各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江苏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为40.86%;新疆兵团其次,为37.75%;贵州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为19.63%。南方地区则大力推广塑料大棚和遮阳网栽培,解决了夏季防雨冬季降温问题。使得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人均占有量已达到240~250 kg。
设施栽培产量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工程。设施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设施农业研究领域,中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本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农业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2 设施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占作他用,农业耕地逐渐减少。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创造出更高的农业效益,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3]。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设施农业使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种植转为多样化的种植,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位于城市郊区的农业不仅拥有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绿化城市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瓜果蔬菜,还能够通过设施农业建设成为观光旅游点,从而为农民创造增收点。
2.1.2 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设施农业为打造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升农业生产产量,从而促进农产品的供需稳定。因此设施农业能够提高农业风险抵抗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市场的竞争力。
2.1.3 实现农民收入增收 设施农业是提升养殖业和种植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其效益是传统农业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能够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提升。例如,陕北地区的相关资料表明,虽然2015-2017年陕西省安塞县县南沟流域约有249.54 hm2的耕地退耕,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减少,但设施蔬菜的单位面积产值分别是粮食作物的19.58倍和经济作物的7.13倍,在经济效益不减的前提下,使土地治理度达70%左右。
2.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有些地区只能靠天吃饭,尤其是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因为北方寒冷时节比较长,无霜期较短,很多地区在自然环境下,无法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在干旱缺水的季节想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只能是一种梦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南菜北运解决了一部分缺菜地区的苦恼,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实现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满足农作物以及牲畜正常生长的需求。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的吃菜难问题,而且对全国各地的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大棚菜”产业成为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山东省的设施农业从1989年的寿光蔬菜种植开始大面积兴起,寿光蔬菜的出口创汇年近2 000万元,蔬菜商品率达95.5%以上,是粮食商品率的3.5倍。2016年中旬寿光蔬菜已有19万hm2耕地,其中设施农业面积占到60%,1 000效益接近35 000元。
2.3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展设施农业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设施农业打破了地域、季节的限制,通过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的调控,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打造最适宜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而且设施农业中的植物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病虫害的侵扰,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率,生产出无公害高品质的产品[4]。在很多农村,代表设施农业的“大棚菜”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湖北省荆州市绿色蔬菜基地——李埠镇蔬菜基地为例,据调查,一般露天种蔬菜667 m2每年毛收入在1 500~2 000元,大棚菜667 m2的毛收入在15 000元左右,好的收入还超过20 000元。1 hm2无公害大棚菜的收入相当于7~15 hm2露天种蔬菜。
以芹菜、生菜和黄瓜三种蔬菜为例,普通农业大田种植芹菜、生菜和黄瓜以667 m2为单位,大概需要投入农药费用分别约为86.5、91.4和167.9元,人工投入費用分别为863.3、472.4和398.6元,产量为3 597.6、1 467.8和4 890.1 kg,普通农业大田生产的蔬菜为应季蔬菜,市场价不高,芹菜、生菜和黄瓜单价约为1.10、0.95和1.00元/kg,计算总收入分别为3 957.36、1 394.41和4 890.10元。
李埠镇蔬菜基地大棚种植芹菜、生菜和黄瓜三种蔬菜,以667 m2为单位,需要投入的农药费用分别是60.3、61.3和131.2元,人工投入费用分别为214.2、121.1和99.0元。产量约为6 434.7、2 543.6和8 859.4 kg。单价分别为1.10、1.45和1.90元/kg。总收入分别为12 225.93、3 688.22和16 832.86元。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李埠镇蔬菜基地通过设施农业种植芹菜、生菜以及黄瓜等作物,农药的投入明显低于普通农业大田,而人工投入方面,普通农业大田比设施农业大田高出了将近4倍。因为设施农业污染小,投入的农药不超标,所以单价高于普通农业大田。从产量上来看,因为设施农业水、气温、光照等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都是可控的,能够达到符合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所以产量是普通农业大田的近2倍。
设施农业是综合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包括环境生物、地质等,其能够与其他相关技术结合,从而使自身的技术得到提升。同时设施农业能够将所有的土地资源与技术结合起来,形成集合产业。并通过机械运作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农业大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就是在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在保障生态环境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消耗最少资源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是一项运用技术得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发展战略[5]。
在湖北省石首市南口镇白沙洲村的蔬菜种植研究区,通过对农田的产量、发病率以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质量评价的研究,以数据统计的方法对露天蔬菜、日光温室蔬菜和塑料大棚蔬菜3种种植模式下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大量元素、有效硫、有效锌、土壤pH和全盐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田模式下有效磷和日光温室蔬菜模式下具有相对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显著,总的趋势为设施农业的蔬菜优于露天蔬菜;化学性状的影响高于物理性状,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影响高于中量元素,设施农业对微量元素的影响较小。设施农业的运用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3 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当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设施种植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hm2,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 000亿元。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中国温室人均管理面积仅为日本的1/5、西欧的1/50和美国的1/300,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3.1.2 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业作为设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也是推广设施农业的重要着力点。如何有效地推广养殖设备是目前设施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在中国目前的设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集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整体程度不高,设施较为简易,发展速度较慢、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仍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为主,经营方式、投放方式较为粗犷,难以实现整个资源的高效化可持续化发展。需将粗放的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目前可以借鉴的包括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还有养殖加工技巧,这些都是可以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在未来农业发展中,设施养殖业发展需立足于基本国情,立足于生态发展的优势,大力推广区域化特点,实现整体全面的构建。
3.1.3 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设施农业不断地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中国设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更多企业反映设施农业生产销售企业内部管理不力及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缺少完善的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导致地区设施农业自身发展速度缓慢。
3.2 当前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纵观整个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全局,可以发现其整体的布局结构是较为合理的。由于国家政策的推行以及各个地方的积极响应,全国各个省市的设施农业的发展势头较好,但从细节方面也不难发现,由于目前的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着发展较晚、程度较低,低投入、低产出的问题,整体的设备与国外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为实现设施的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仍需国家不断地强化与推广。
3.2.1 科技推广硬件设施建设 各地农业部门可加大农村地区区域农产品生产技术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带动农村地区设施农产品种植与防虫不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长期将此作为国家建设规划的重要部分。农村地区应积极构建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将当地特色设施农产品的营销市场扩展到内部及其他地区,并且围绕不同农产品等设施农产品,构建出系统的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平台,推动农村地区当地特色设施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
政府在推进农村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的过程中应充当中介组织的作用,将市场信息准确及时传达给农户,同时基于农户对于设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及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平台的需求,提出一系列带动农村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发展的政策。为能够更精准为农户服务,应尽快创建包含林业、农业产业、技术、管理及市场领域信息的生产信息系统,解决设施农产品信息流通不準确的问题。
政府目前应将重点放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各部门要共同参与到农村区域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推广上,其中加大对区域设施农产品企业的支持,实现公共购买、公共服务普及等,这一行为将直接推动地方设施农产品种植技术交流的大幅度发展。
3.2.2 构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构建设施农业发展而言,培养专业的人才是实现整个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在当前的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才的缺失对于整个设施农业发展也起到了限制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转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强化专业人才理念的建设,这就要求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人才传输的设计,不断地培养人才的兴趣爱好,并且在专业的学习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设施农业特殊性应用到整个过程当中。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相关人才的专业创新能力。由于设施农业的发展实质就是农业创新的发展,因此在构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人才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保障设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实际现状,利用不同的地域特点,实现区域化发展。
3.2.3 加快技术引进与推广力度 如今国际社会绿色环保是主流意识,进口国的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无公害的设施农产品越来越关注。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是否安全、是否会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产生影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要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了解各国和各地区的消费要求,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采用符合绿色有机标准的包装,生产符合要求的农产品,运用绿色营销手段,扩大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带动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3.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对于设施养殖的用地审批予以重点解决,对改造有一定成效的,经组织验收合格,新建或设施养殖面积达100 m2以上,按每平方米给予现金补助,对管理水平高、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设施养殖基地、设施养殖生产企业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简化审批手续或补助。二是在用电上对设施养殖大户和设施种植大户给予农村用电政策。三是对于设施养殖、种植大户在购置配套先进设施养殖耕作机械、加工机械、修剪机械、植保机械等给予不低于60%的补助。四是加强设施养殖营销队伍扶持,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营销大户外出创业,拓宽营销渠道,开拓设施养殖市场,并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企业应给予奖励。五是加大品牌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养殖知名度。加大对设施养殖的宣传力度,每年政府应安排设施养殖生产商参加博览会和农业博览会,鼓励和支持企业创立品牌。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并在省部级设施养殖评比或博览会获奖的应给予补助。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媒体、展会做品牌宣传,并按宣传费用总额给予补助。
3.2.5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从源头抓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管理,提高意识,解决农产品农药、细菌和重金属等的残留问题。在生产和清洗、分级等加工过程中注意减少农产品不必要的损失。注重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入手,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的声誉和地位,降低由于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提高而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下降的事件发生的概率。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4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要想满足市场需求,就需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设施农业的优势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尽管设施农业已经在市场中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但是其发展现状与设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要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就必须对一些传统和以往的做法予以改变,要通过市场调查,及时将生产布局以及种植品种等进行调整,着眼于设施农业增产、地区农户增收、设施农业企业增效的目标,探索出设施农业产业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谈春成.浅谈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及举措[J].天津农业科学,2013,17(3):108.
[2] 池 强.发展设施农业机械促进蔬菜产业增产增效[J].农民致富之友,2017(8):63-64.
[3] 张 震,刘学瑜.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5):64-70.
[4] 胡 建.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34(7):245-248.
[5] 李中华,王国占,齐 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6] 王建华,赵学慧.曲霉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改良产淀粉酶能力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5):642-645.
[7] 李志勇,王菊芳,郭 勇.大蒜细胞悬浮培养生产SOD的初步放大[J].生物技术,2002,1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