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的“海淀模式”

2017-12-25 18:45严星林
中国教师 2017年23期
关键词:项目组海淀行动计划

严星林

2016年6月,经过多次的研讨论证,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积极引进“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一年多来,海淀区“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一边实践、一边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海淀特点的项目“实施模式”。

一、清晰的项目实施指导思想

成立之初,项目组反复思考: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项目的核心理念?海淀区作为教育经济发达地区,项目究竟能为海淀区的教师教育甚至教育整体发展做什么样的探索?又能为总项目作出哪些贡献?经过反复研讨,项目组逐步明晰项目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三条。

1.“四有”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工作上,更为注重的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忽略了教师职业本身的价值引领和认同。在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总价值观要求下,偏重“传道”的“四有”标准,无疑是当下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一个风向标。这个风向标突出的是教师综合育人能力。因此,海淀项目的实施方案指向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将“四有”标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2.“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是助推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的大平台

“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是一个高起点、大范围的平台。项目的推进者多元,推进领域广泛,推进模式多样。尤其是项目提出的培育与发现、总结与提炼、交流与共享等策略,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式,对各个地区的教师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因此,海淀区以海淀教委的名义,以区域整体推进的形式,加入行动计划,成为“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的国家级试验区。海淀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响应总项目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宗旨,同时也借助平台,做好海淀教师发展的工作。

3.海淀“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是促进海淀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借助这个项目平台,海淀区必将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多元、综合、统筹的改革思路,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深化、提升办学水平、扩大区域办学影响、增强教育强区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立体化的项目实施内容

项目组围绕“四有”标准与“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的项目特点,构建了以“七大专项、四大行动、三大课题”为具体载体,从纵向、横向和点上合力推进的立体化项目实施内容。

(一)七大专项聚焦海淀教师发展核心素养

结合海淀区教师教育实际情况,项目组将“四有”标准进行细化和分解,聚焦教师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以下研究专项。

1.海淀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专项

针对区域基础教育中各学科、各发展层级的教师,做到造就一批名师、引领一支团队、产生一批成果、带动一门学科,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以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卓越发展为核心,立足课堂,聚焦核心领域,面向实践开展体验式的深度学习,聚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元互动学习共同体,引导其成长为专家型

教师。

2.海淀干部教师领导能力提升专项

切实提升中小学干部教师领导能力,一方面,更新干部教师教育观念、育人观念,帮助干部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以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先进治校理念,系统掌握科学诊断学校发展状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技能,以及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积极发展的优质学校的策略方法;另一方面,让学校干部教师学习先进的学校管理思路,开阔国际视野,优化教育管理理念,提升自我认知和领导力,掌握正确的人才“选用育留”方法,掌握组织管理的技能与工具,提高学校文化塑造能力。

3.海淀教师师德提升专项

倡导全体教师用日常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微行动传递教育正能量。针对全体教师开展“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学习践行活动。组织“我身边的好老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等评选活动,唤醒教师的职业价值感,营造尊师爱师的良好氛围。开展体验式的深度学习,构建跟进式、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新模式,引领教师在真实的教育事件中自觉反思和提升、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4.海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项

以“行”求“知”,以多种形式的参与体验式活动,帮助教师增进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提高教师的道德与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带动千家万户的经典传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增强教师传统文化底蕴。

5.海淀教师研究素养提升专项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科研种子教师研修、科研骨干研修、专家型教师研究等子项目,为学术型教师培养提供专业支持。

6.海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

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为目标,围绕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展主题式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活动体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技术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提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7.海淀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研究专项

结合海淀区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探索区域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海淀区教师入职、培训、晋职、奖励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为海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四大行动践行“四有”标准

项目组根据学校所处学区的地理位置,将54所试验学校组成11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其中11所优质学校成為基地校,43所学校成为项目校。每1所基地校联合3~6所项目校,组成11个区域内学校发展共同体。以基地校为龙头,各项目试验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下行动。

1.践行“从我做起”行动计划endprint

本行动计划倡导学校引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从我做起,提升育人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而自觉行动;倡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言传身教、读懂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特需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2.落实“尊师爱师”行动计划

本行动计划倡导学生敬爱师长、感念师恩,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推动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家长心中、在全社会深深扎根,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

职业。

3.做好“记录传承”行动计划

本计划倡导采用多种形式,记录好老师的生命故事、挖掘好老师的先进经验、塑造好老师的动人形象、传播好老师的崇高精神,让好老师精神得以传承。各学校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或者社会资源收集整理在本地区、本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教育故事。在学校发起“寻找身边的好老师”活动,充分挖掘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传播当代好老师的育人故事,唤起全社会对身边好老师的关注与关爱。

4.开展“互通互助”行动计划

通过区域、学校、教师间的互通互助、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之间、东西部学校之间互通互助,共同成长。由一所优质学校带动本区外若干所学校的方式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将搭建名校等优质资源辐射平台,尤其鼓励名校发挥担当,用行动真正践行“中国好老师”精神,实现教育扶贫、精准帮扶,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师育人能力。

(三)三大课题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本专项面向试验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和德育干部三个群体,通过本专项的研究,切实帮助教师树立新时期的教育理想信念。着重探索学科渗透与活动体验两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策略,形成相应的内容资源、活动资源、典型案例和读本。

2.认识学生行动研究

本专项面向学科教师、班主任群体,将围绕如何认识和了解学生这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研究学生的能力。着重探索认识学生的主要内容、认识学生的途径与方法、帮助学生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三方面内容,形成认识学生的基本策略。

3.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育人方式创新研究

本专项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群体。将围绕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的建构为重点,提升教师在新形势下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育人方式的能力。着重探索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进行育人的方式两方面内容,形成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育人方式的典型案例及资源库。

三、行政主导、科研推进、学校实践的区域整体实施框架

切实发挥行政、教研、科研和培训等教师教育的职能,用项目的核心理念统筹各项工作,结合海淀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系统设计教师教育各项工作,形成有价值理念引领、有策略方法落实、有相应机构承担、有系列标准检验的区域教师教育模式。组织机关相关科室、基地校、项目校不同群体的研讨交流,建立起顺畅的交流机制、明确各自任务分工、完善各自项目实施方案,形成项目实施过程性评价管理思路,形成一个团结进取的项目实施团队。

四、初显的项目成效

(一)海淀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提升专项研究有序推进

根据海淀教师的不同群体和时代发展需求,项目组对七个素养提升专项进行细化分解,形成10余项子项目,全面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学科能力、传统文化素养、研究素养、心理健康,关注干部群体的领导力提升,通过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培养的探索,完善海淀教师教育政策。

由教委机关科室与直属单位牵头的专项,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完成三年的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在项目实施中,与本部门的重点工作相结合,促进干部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教育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二)试验学校积极开展践行活动,积累了教师专业发展具体经验

项目试验校一年多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包括启动会、系列活动、联盟校共同体活动、专项课题开题活动,骨干培训活动等,在学校形成一定的影响。

(三)“讲述海淀好老师的教育故事”反响巨大

2016年,项目组在54所项目试验校开展大型征文活动,积极营造尊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活动共收到征文10419篇,获奖文章5619篇,获奖率54%。项目组利用征文评审结果,分11个发展共同体组织系列育人故事论坛活动,宣传新时代的好老师。163名教师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育人故事分享。这些故事都来自教师的平淡、真实的教育生活,但是就在这平淡、真实中都蕴藏着教育正能量和“好老师”群体的共同追求。

(四)借助“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平台,提升海淀教师育人能力

协助完成总项目组在本区域内进行的各项活动,组织项目试验学校参与总项目组的各项培训和交流活动。开展体育教师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组织海淀区教师云南文山州公益送教支教活动;参与“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的专属网络平台试用工作;组织针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校长三种人群的“教师育人能力提升系列专项培训活动”。

(五)不断提炼和总结项目实施的策略,固化经验

在具体的推进策略上,项目组总结了三个策略:统筹策略,全面考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借势做事策略,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平台,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点面结合策略,活动组织与课题研究结合进行,防止项目实施泛化。

在项目管理上,项目组提出项目实施“四个一”:每学期做一次工作计划交流、每学期做一次工作总结交流、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项目专题活动、每学年完成一次项目实施阶段报告。逐步形成规范的项目推进纪要,建立起学校通讯员联络制度,学校项目活动简讯上传机制。

在项目的推动下,海淀教师在各个发展层次上,形成了梯队完善的教师队伍,一批综合育人能力突出的“好老师”涌现出来。部分专项推进效果喜人,总结提炼了富有操作性的经验和成果。项目组的大部分试验学校发挥担当精神,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等省市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用行动践行“中国好老师”精神,将优质资源辐射至中西部、老少边贫岛等教育发展薄弱地区,为实现教育扶贫、精准帮扶,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师育人能力做出了海淀的贡献。由于海淀试验学校的突出表现,海淀区54所项目试验学校被纳入京城百校联盟,并成为全国的项目基地校。海淀区的项目实施模式,也多次在全国各地做交流,得到总项目组与当地教育同行的認可。海淀“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项目组,将继续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组海淀行动计划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香山名字的由来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教育部:拟支持20所高校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坐地铁 游北京(十四)16号线(北段)穿梭海淀后花园
“智慧海淀展”成功举办
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探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