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杰
长期以来,部分职业院校过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得职业精神教育边缘化。这既与职业教育倾向于知识的工具性有关,也与部分院校对政策解读不足有关。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也要求职业院校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起来。对学生的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既是未来所需,也是现实所求。
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之异
一是目标指向不同。职业技能指向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侧重于工作完成的是与否。也就是说,当一项工作基本完成时(完成了基本的技术产品制造任务且产品具备基本功能),即称为具有某种能力,往往更带有“客观性”色彩。职业精神指向完成某种工作时的特定心态、精神状态、标准高低等,即表明完成某项工作时的质量高低和相關的其他主动要求等,往往更带有“主观性”色彩。如,在室内安装一个灯,“灯亮了”与职业技能有关;而灯的位置合理、相关搭配美观等细节则与职业精神有关。换个角度讲,职业技能往往与一个人是否完成了其分内工作有关,而职业精神则往往与一个人是否享受其工作密切相关。
二是内容构成不同。职业技能的构成大致包括具备完成某项工作的流程知识、工具的使用技术、对技术产品和服务具有核验的能力等,均指向“能否”完成某种技术产品制造或提供技术服务。实践中,一般用“严谨细致”“高超”等词汇来形容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则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实际工作中,良好的职业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攻坚克难、创新超越、团队合作等。
三是培养方式不同。职业技能更多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技能比赛等加以训练和培养,往往通过多次练习使受教育者掌握职业技能和提高效果。职业精神的培育途径则更为广泛。例如,入学教育、教师启迪、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途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培养职业精神的目标。当然,上述也只是大略区分,实际工作中通常可以在同一安排中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然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之间往往无法相互取代。理论上讲,职业技能之“才”与职业精神之“德”并不必然协调统一于某个人身上。一方面,高超的职业技能并不必然导致高尚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尽管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是引导具体工作者提高职业技能的精神动力,但这种引导和推动并不能取代职业技能本身的提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二者的培养和涵育有时也会出现脱节的情况。不少学者发现,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受技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教育者多采取单纯技艺传授型的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导致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被人为割裂,致使技术型人才的职业精神缺失。不少学生虽然具有某有职业岗位的相关技能,却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甚至出现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差等问题。
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之同
从本质上讲,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是职业主体不可或缺的两种职业属性,二者内在统一、相互依存。当一个技术工作者在从事技术产品制造或提供技术服务过程中,我们便可对其职业技术和职业精神做出初步的评价;当其宣布自己的工作完成时,即可对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做出一定结论性描述,甚至做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前瞻性推测。从职业教育角度讲,二者又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应是兼具高超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精神的职业人,两者是高度融合的。
从人才需求角度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制造”正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中国智造”,产业界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职业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职业院校生存发展和受教育者角度看,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是实现职业院校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础,是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生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之合
第一,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二者统一于良好的学校教育教学组织过程中。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框架,并对各门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将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育均列为课堂教学的部分目标,课堂完全可以转化为共同服务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加油站”。
第二,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育人,也是提高职业技能和培育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从一般意义上讲,学校通过思想政治课、专业理论课、日常的道德熏陶等多种途径,在培育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坚守底线、追求高尚等优秀品质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则在技术操作指标、规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体系、严格的工作场所管理规定等方面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触手可及的明确指引。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和机制的优化则可为二者的优势互补提供可能,并通过不断地相互交替实现融合发展。
第三,将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有机统一,也是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公益性使学校教育具有更多的非功利性色彩,更为关注道德教育;行业企业的效益追求则使其更多地具有经济性色彩。当然,日益成熟的职业院校会将职业技能提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关键点,也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砝码。日益现代化的行业企业也会将职业精神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这既是其响应“中国制造”“优质制造”的必须作为,也是业内竞争的形势所迫。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将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能性。
第四,组织良好的职业技能大赛也可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这里的组织良好既包括各项赛事组织有效性,更包括竞赛成绩评定标准确定与执行的科学性。从赛事安排来看,技术难度较高的技术竞赛对于参赛者的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会更高,参赛者能够基本完成可能便是一种良好的结果;相反,在技术难度一般或较低的赛事中,则可更多观测到参赛者对技术完成精度的自我要求,从而更多地具有职业精神要求的意味。从竞赛成绩评价标准来看,当评价标准更多指向技术任务完成度时,会对选手的职业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当评价标准更多指向工作完成的合理程度、团队协作要求等方面时,则对其职业精神或有更多暗示。而且,对技能竞赛的赛后总结和与日常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也会引导参赛者思考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谁更可贵、如何融合,从而对参赛者产生更多深入影响。
总之,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受教育者在两个方面的同向进步,是职业技术教育面向未来的应然目标。对其异同的分析仅仅是试图言明两者培养各有规律可循,并不能成为二者在实践中割裂的理由。诸多实践表明,二者既可以被不少职业院校成功融合,也会在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身上呈现出持久魅力。
(本文为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指向技术积累的职业院校综合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JA17108)
(责编 王鹏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