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
中国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方面,也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历史的车轮也使世界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与此同时,人类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共同挑战。在全球增长乏力、发展不平衡、逆全球化思潮以及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面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坚定表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做“和平稳定之锚”
过去五年来,中国展开了全方位外交布局,积极组织和参加一系列国际论坛,包括去年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今年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BRICS)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CICA)以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中国还于2016年加入国际移民组织,并加大向国际组织派遣专业人员的力度。随着一些新成果的取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进一步提高。这与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科学判断相适应。
通过吸取上一阶段全球化的经验与教训,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构建与改革,提倡包容、普惠的全球化理念,并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在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遇到阻碍时,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论坛上向世界表明中国态度,展现中国智慧和勇气。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就世界经济困境宣誓了中国的主张和方案,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和对世界经济恢复的信心。李克强总理在联合国第71届联大解决难民和移民大规模流动问题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也明确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难民和移民问题全球治理,就推动停火止暴、实现政治和解提出中国主张。
推动“包容性全球化”
当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传统上由发达国家和西方世界主导的全球化进程,虽然在推动产业和技术革新、塑造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明高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一过程伴随着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推动的“逆全球化”潮流。难民问题、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以及欧洲民粹主义爆发,特朗普上台后先后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发“禁穆令”,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遭受了考验。
短期来看,“逆全球化”可以让一个国家获益。但这是通过零和博弈获得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在当今社会,国际贸易中的产业链已经逐渐为价值链所取代,由此带来的大分工、大调整,使得贸易的功能已经无法完全对应全球产业分工、经济分工的获利分配,而传统贸易“追求顺差”的思路已经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不适应全球化时代新型经济体的发展需要。在价值链时代,价值创造只能由分工不同的国家之间拆除贸易壁垒以释放红利,并通过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在国家之间、民众之间公平地分配红利这一思路推动“包容性全球化”的实践。
中国重视全球治理体制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当前全球化所遭遇的挫折,主要是由于旧的全球化体制在利益分配上不公平,存在国家之间、阶层之间的失衡,国家之间的宏观政策缺乏协调,导致国际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反全球化”不能建设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各国携手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克服民粹主义的狭隘,才能解决全球体系中结构性不平等的问题。
各国在互相塑造中寻求稳定、
共赢双边关系
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此次特朗普上任后的首度访华,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谈判,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可预见的双边关系。现在中美两国的投资速度都在放缓,双方也存在着对于投资不平衡的担忧,如果两国政府可以给予“绿灯”,企业想要在海外蓬勃发展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贸易方面,美国自2005年以来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一直维持在千亿美元量级,2016年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仍然是逆差,但数额却比去年下滑200亿美元,且很多货物实际为中国加工亚太地区国家提供的中间产品后的出口。与此同时,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保持着与中国的顺差,2016年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达到560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的40倍。这意味着中美贸易问题应从更全面的视野来看,从全球价值链的规律来更好把握中美合作广阔的前景。
中国更突出在全球议题中的
“两个担当”
中国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方面,也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行动上,中国更突出在全球议题中的“两个担当”,即发展机会担当和全球治理担当。中国主张加强对全球贸易投资的规范和指导、积极平衡好国内利益分配、照顾底层民众、发挥好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协调作用、抵制保护主义、规划互利共赢的路径,在不断成功的实践中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案、规划。与此同时,中国致力于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包容、有序、公平、有责任感的全球化。
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多次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共同利益、共同安全维度的人类社会新境界,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选择”发挥全球性价值的新舞台。中国方案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遵循国际关系历史上形成的主权平等、国家平等原则,坚持以和平的沟通协商化解分歧、解决冲突,公平地适用国际法各项原则,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决策国际事务。
首先,中国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并让更多人分享全球化福祉。十九大作出了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部署。指出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此外,十九大后,中国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等。这是进一步落实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路线图,成为近些年来最大规模的金融开放举措。
其次,继续遵守国际规则并参与甚至引领新规则的制定,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人力、财力、智力支持。在推动全球化、建设全球治理新秩序的进程中,中国可为全球范围的框架性合作提供“中国智慧”。在完善全球治理相关的重点议题,如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国的实践和方案的分量将越来越重。中国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亚太自贸区(FTAAP)较好地融合了TPP和RECP各自的优点,有助于推进亚太一体化、消除贸易投资壁垒,更完善、合理地进行经济治理。此次特朗普访华双方签订了有史以来超过2500亿美元的大单,是推动自由贸易、促进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的最具体的体现。在气候变化治理方面,中国近年来不仅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投入每年大幅增长,在国际气候治理过程中也公平公正地参与国际制度安排,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推动国。
再次,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世界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它是中国推荐的一个汇聚世界发展潜力的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将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加广阔、更有活力的合作平台。中国发起创办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的丝路基金将继续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提供支持。中国还可在一些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改革,打造引领世界的“中国标准”,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增加全球化进程的正能量和凝聚力。
最后,抓住区域发展和第三方合作等机遇,促进中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金砖国家等之间的合作,通过创造机会、发现机会,开辟新的合作区域和合作领域,使全球主要国家步入共同发展的轨道,并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此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金砖+”也将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加强南南合作,在全球治理平台上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提出有利于公平、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全球性解决方案。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欧盟等国家都充分享受到了全球化的红利,并且至今仍是受益者。鉴于美国退出TPP、气候变化协议等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全球化未来的发展越来越系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世界人民的支持。在G20、金砖国家、APEC等全球治理场合和平台上,致力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倡议”,将在多种模式的竞争中体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并將演化出各国各地相互响应、相互促进的全球化实践。世界正处在快速且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相信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化的“中国智慧”将引导国际社会达到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