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新邻里关系
2017 BJDW Baitasi Remade: Towards New Neighbourhoods
1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地图
2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海报
2017年9月22日-10月7日,由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成功举办,白塔寺再生计划作为设计周设计之旅的分会场参与其中。
白塔寺再生计划于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首次亮相,这一长期项目致力于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改造更新、文化提升,以白塔寺历史胡同街区为背景,结合公众参与、建筑及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形式,用一种温和的发展方式将设计思维和文创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计划之中。2015年和2016年,白塔寺再生计划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分别为“连接与共生” 和“城市研习,共享未来”,共计举办了180余场展览、活动、论坛,吸引了大量居民、知名设计师、文创爱好者等参与交流。
在前两届的基础上,2017白塔寺再生计划由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世界建筑》杂志团队作为总策展,将探讨老城与城市发展的议题转向片区内部,主题定为“白塔寺:新邻里关系”。
主办方在白塔寺片区中选出30多个空间与院落,提供给参展团队改建为展览展示场所,加上片区内鲁迅博物馆等合作机构提供的场地,在人本主义、社区设计与白塔之旅3个版块中,共计举办139场活动、展览及论坛,其中包含72个展览、35场论坛讲座沙龙、32个其他活动(其中2项市集),共5万多人次参与、参观了相关展区、院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由typo_d:打错团队负责设计的“白塔寺再生计划”与“白塔寺:新邻里关系”全新视觉识别、标识及导视系统,为片区注入了活力。
白塔寺再生计划作为中国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案例,其创新的操作方式使它成为国际当代城市更新的新人口学实践,反映了当代人类学重要话题的本质与核心。“人本主义”主题及相关活动,旨在当代建筑与城市人类学浪潮中将白塔寺片区创建为具有广泛学界与业界知名度的代表性话题中心,树立为国际当代城市人类学领域的活态样本,为白塔寺片区的可持续更新提供智力支持,活动以两次研讨会和两个国际合作设计的院落改造项目最为突出。
“白塔寺:社区演进中的人类学”国际研讨会
9月23日,该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世界建筑》主编张利教授主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军,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弗罗伦丝·格莱策-比迪奥(Florence Graezer Bideau)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书记张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书记程晓青教授,OPEN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李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CU office)主持建筑师车飞教授围绕各自长期以来的研究阐述了以人本主义观念为出发点对城市老城片区与城市发展诉求的思考。
“院落·胡同·片区·参与·共享”研讨会
10月3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清华大学遗产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熙,熊猫慢递创始人刘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书记张悦教授,阿那亚首席品牌官田海成,AaaM建筑设计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陈树仁,META-工作室、META-跨界研究院创始人王硕参加了此次研讨,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范路的主持下,从北京市总体规划调整讨论了北京老城更新的未来,并以规划师、建筑师、开发商与运营者的不同角度交流了相关案例和实践心得。
共享城市中的共享院落
“共享城市”设计课题旨在基于新兴的共享概念为城市提供解决方案,从社会、经济和人文角度回应公共空间共享和可持续城市发展,讨论、分享了8个不同主题:共享居住、共享办公、共享交通、共享教育、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商业和共享设施。
位于前抄手31号里共享城市中的共享院落展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国际硕士生的作品展览;二是以促进社区活动与使用为目标,由学生设计作品基础的装置作品,它是清华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合作的关于城市复兴问题的成果,由不同的独立家具组成,在设计周结束后,已被安置在学校里继续使用。
主办: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策展人:和马町(Martijn de Geus),黄鹤,张悦
指导教师:张悦,黄鹤,和马町
参与的清华EPMA 学生:Laurene Belcour (比利时),Mohammed Sairally (毛里求斯),Deelip Kumar (印度),Ahmed Elmelegy (埃及),Xiaowen Zhang (加拿大),Ying Yan Boey (马来西亚),Alessandra Coppari(意大利),Deandrea Smith (亚美利加),Jamar Rock(巴巴多斯),Ricardo Simmons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David Vargas (哥斯达黎加),Huixin Loo (马来西亚),Cheng Fung Chiun (马来西亚),Gyoung Min Ko (韩国),Katja Toivola (芬兰)
执行展览设计:汉荷设计 (北京) 和马町,ZHANG Han,LOO Huixin,Simon Henstra
承包商:壹零壹壹(北京)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摄影:和马町
胡同乐园
“胡同乐园”的主旨是为白塔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一个综合性功能的空间:它将现有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变换得到一个新的活动场所,通过加入各种中国和欧洲的游戏和活动,强调人的尺度在空间内的重要性。
既有空间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合院。新的空间汲取了合院建筑的优点,人在空间中成为了重要的抽象体量。以表面涂绘来界定的边界包括了原有建筑的部分室内和院子的部分室外空间,划分出的空间范围成为了重要的社交与游戏的场所,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将公共空间的活力注入到私人空间之内,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与私人的界限。
主办: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 主会场
4 “白塔寺:社区演进中的人类学”国际研讨会
5-7 共享城市中的共享院落
8.9 胡同乐园
10.11 微++: 院落功能植入与居住开间更新探索(10图片来源:参展团队)
12.13 CityGrid & CityEye白塔寺智慧社区大数据成果展(12图片来源:参展团队)
承办:Politecnico di Torino, DAD-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PoliTO).
协办: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Switzerland, Institute for Area and Global Studies, College of Humanities (EPFL).
策展人:Michele Bonino (PoliTO)
其他:Alberto Bologna, Silvia Lanteri, Marta Mancini,Maria Paola Repellino with Enrica Perrot and Lidia Preti(PoliTO). Florence Graezer Bideau (EPFL).
此外,由非遗青年策展的“砖情·北京”非遗艺术展与“民间瑰宝·魅力之都”时尚非遗公益体验系列活动也将北京的民间技艺带到了白塔寺片区,由多名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来到现场,展现了北京非物质遗产的一个侧面。
该版块着重于通过院落、胡同、片区不同层次的规模展示白塔寺再生计划实施以来片区居民生活与设计结合以及社区共建上的进展,探索老城改造的新途径。建筑师张轲、董功、华黎、徐甜甜、朵宁等以及2016白塔寺国际方案征集“小院儿的重生”部分作品改造的院落成果以多种形式对外展出,以白塔寺地区8条胡同为题发起的2017白塔寺国际方案征集:“设计市集”23组入围作品也在胡同里模拟搭建,并于9月28日举办了现场终评活动,与此同时,“微++: 院落功能植入与居住开间更新探索”也展示了现阶段联合连片的老城改造更新成果与尝试。
微++: 院落功能植入与居住开间更新探索
“微++”老城更新探索试点院落位于福绥境50号院,是“微++”策略的第一次项目实践。以福绥境50号院为原型,探索历史街区院落“开间更新+设施植入”的微更新设计模式,包含一系列老城微更新策略:历史城市片区交通微循环、小市政公共设施系统协同提升策略,传统院落成套化功能模块的植入,传统建筑开间改造模式,居住品质提升的适用性策略,社区公众参与与全产别院落的实施路径。
主办: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
赞助商: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策展人:张悦,郝石盟,聂聪,李静涵,陈成
城市更新设计团队:张悦,吴俐颖,聂聪,曹梦醒,王钰,李清纯,张阳
示范工程设计团队:张悦,郝石盟,李培铭,刘雁鹏,訾滨阳,聂聪
协办:北京加合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CityGrid & CityEye白塔寺智慧社区大数据成果展
主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北京市西城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
协办:喆杉天津有限公司,北京相数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人:王鹏
微鲸未来之家
微鲸“未来之家”为独门独院,共100m2,室外空间45m2、室内空间55m2,室内空间由主空间和相对独立的厨卫单元组成。在室内主空间中,设计师创新性地建构了3个模块,可移动、可固定,既是墙体亦是家具,集沙发、床体、书桌、电视墙、投影台为一体。通过3个模块的变化,空间被重新化分,呈现出大开间、一室一厅、一室两厅3张床的多种可能,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居住、办公、沙龙、聚会等多元需求。微鲸智能语音电视既是拥有海量内容的家庭娱乐中心,也是“未来之家”智能操控终端。入住用户可通过电视端专属应用,完成对家具模块的移动操作,也可对如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常用家电、灯光氛围、窗帘进行一键操控。
主办:微鲸科技有限公司
策展人:刘扬
设计:度态设计
白塔之旅版块联动片区内所有的文化遗产、文化业态,以及短期的互动参与活动,增强来访者对白塔寺的认识和关注,将新的应用方式注入到白塔寺片区既有空间之中,设计、时尚、科技、知识与探索老城使用的新方式结合,展现新邻里关系的多重可能,“黑匣子”“梦影”等艺术项目展现了白塔寺场景、情感与记忆的其他可能性,所有的创作中,其中表现最为吸引人的是“海边的日常”与“潜·望”。
基于仿真或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盛行;美国和欧洲药学课程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比较;基于团队的学习课程中的同伴评估工具开发、管理和评估;学生对药物治疗学团队学习和讲座的态度和看法;比较面对面和在线团队学习教导苯妥英的药代动力学的有效性;课程中实行翻转课堂模式和虚拟病例相结合;以过程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培养药学学生交流技能;运用幽默提高学习效果;利用虚拟病例、虚拟患者促进自主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研究。研究的趋势是基于仿真或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例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以及团队学习。
海边的日常——阿那亚生活展
阿那亚为原有的老城院落置入了全新的视觉、听觉与触觉体验,在白塔寺东夹道54号院呈现海边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社群共建、邻里共同创造生活之美的历程。
16.17 海边的日常——阿那亚生活展(16图片来源:参展团队)
18.19 潜·望——第三角度看白塔(19摄影:陈树仁)
20.21 编织白塔
白塔寺东夹道54号院,是通往海边桃花源的入口。这里有完全模拟海边气候环境的空间。脚踩沙滩,呼吸清新而潮湿的空气,耳边是浪花拍岸的激荡,眼前流过的,是大海的四时之美,心也同这片无边无际的浩瀚连成一片。
在这个院落中,阿那亚也呈现了建筑之美。海边礼堂、孤独图书馆、咖啡厅、美术馆,以及人们如何在这些独具特色的空间中发生互动,将阿那亚社区代入了白塔寺。
主办:阿那亚策展人:马寅
设计:临界工作室
制作:北京思路创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潜·望——第三角度看白塔
白塔寺的胡同虽然日久失修,但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感。AaaM Architects以游玩作为切入点,把胡同的合院设定为具有公共场所属性的游乐场。装置是转转圈与潜望镜的结合,希望透过玩乐的形式,令年轻人从“第三角度”观察白塔寺,继而思考什么是“新邻里关系”。
主办 :AaaM 建筑设计工作室
策展人: 陈树仁 , 彭展华 , 萧健伟 , 林建均/AaaM 建筑设计工作室
灯光顾问 :郑芸 , 王景峰
赞助商:北京上品 + 互联网城市奥莱
与此同时,一方面,白塔寺再生计划以自身突出的特色吸引了“腾讯·大家”“财新·世界说”等媒体,在设计周期间举办了沙龙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回顾了北京老城的历史,结合活动举办环境讨论了菜市场在世界城市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将当下的知识分享与白塔寺社区结合,如知乎网站贴出了“想法”海报,胡同里举办了“绘教育”幼儿科普绘本展。
社区共建共享、居民参与是白塔寺分会场的亮点之一,在展览活动过程中设计了诸多社区居民参与的项目——白塔寺片区多个社区编织队的参与了“编织白塔”的活动,居民手工编织的毛线织物将电线杆等城市基础设施围了起来,改变了原有的胡同空间,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相关视频在网上短时间内活动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阜城记忆”系列征集活动面向白塔寺地区居民,以老故事作为征集内容,完善人们对白塔寺地区的人文历史记忆;“白塔会客厅”项目通过社区服务产品,以不同的合作形式去影响和链接社区商户、居民、社区居委会等,实现社区人文再生;与鲁迅博物馆合作开展“书·筑”展系列活动;“设计市集”在设计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从征集环节到评选环节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智塔计划”将白塔寺地区打造为全感知物联网街区,通过亲子参与解谜游戏,在胡同化作的迷宫中,破解连环谜题;“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推出“折叠与共生”,打造童行会客厅和共生院合作社,关注教育问题。
共有50多个设计团队受邀或主动加入了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短时间内,创造性地将设计、建筑与白塔寺的历史、文化结合,创作出了生机勃勃的作品,更有意义的是,几乎所有的参展项目,受到“新邻里关系”这一主题的影响,无不将作品与周围社区、居民联系在了一起,也因此,白塔寺再生计划吸引了国内外媒体超过150次的报道。有关“新邻里关系”的探讨将持续推动社区建设,未来也将是白塔寺片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白塔寺社区会客厅
23 “书·筑”展
24 居民与2017白塔寺国际方案征集:设计市集入围作品模拟搭建展品(除特殊标注外,其余图片摄影:晶彩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