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颖
世界历史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发展
◎孟繁颖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人类一直是进步向前的。在科技日益进步,文化信息交流更加频繁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进步关系,变得更加密不可分。基于此,本文从宏观的世界历史视角,探讨中国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着人类与全社会的进步,加速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从世界历史视角来看,属于比较完成的历史发展体系。当前处理转型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未达成绩。这一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世界历史的含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含义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概念内在逻辑的推理分析,认为时机历史包含着历史的整体性与人类的全面性两个层面,世界历史是对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整体变革关系的一种科学揭示[马晨颖.《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D].兰州理工大,2017.]。站在世界历史的视角,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我们能够以更加客观和长远的历史眼光,认识到社会变革是一部滚滚向前的历史。
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 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容非常复杂,它既包含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因素,也包含其转变的基本过程;同时世界历史理论又对其深层次变革的本质进行研究。从当前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向来看,世界历史的转变主要是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变革中出现的内在社会矛盾最为重要。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世界历史终归是要向社会主义转变,而目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世界历史视角来看,更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国家。
科技创新能力与转变发展模式扮演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很多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在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有着强大的元朝、繁荣的唐朝、发达的宋朝等等。不过到了明清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社会在各个领域开始被西方超越[苏流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5.]。中国社会的封建农耕文明,被西方列强的蒸汽大炮所打败。导致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长期落后,导致了近现代中国持续落后挨打的局面。
而经过近百年的持续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开始探索走出一条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挫折与磨难不断,但是,坚强的中华民族部位挫折艰难,在科学技术方面,冲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不断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逐渐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充足的动力。例如,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自改革开发之处,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再到大规模的贴牌加工时代,而直到今天,我国已经有一批技术先进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世界范围内去投资,这源于国内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资本实力的积累。因此,在这一系列变化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支撑。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如果说中国社会发展是一部漫长的历史花卷,那么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正是这幅花卷成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达到一定的高度。在科学技术领域,我国在部分高新技术创新方面,已经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追随者变成了引领者。中国的高特开始在世界不少国家进行修建,高铁技术促进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联系;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电子商务技术更是引领全球潮流。这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归根结底,源于我国制定的科学发展规划,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黄月细,著.民主政治视域下的公民政治素质及其培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当然,在看待我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在一定时期的粗放型发展,给我国很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就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去看社会的发展,现今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我们不可能实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现代化,并且西方方式的现代化道路在我国也根本行不通。因为西方发达国家达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是建立在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消耗世界资源和能源,世界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极大地破坏了人的生存环境,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去考虑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代价主要是被置于社会发展辩证法的语境中,它属于历史哲学范畴或发展哲学范畴,从而标示出发展与代价具有同时序性、内在共生性、辩证统一性。一方面,“代价”是社会发展的坐标和指南,它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反馈性、警示性、促动性因素,它既标示出现有发展模式的弊端,也预示了新发展模式的可能性路径,从而使社会始终处于日新月异的动态进步之中。另一方面,“代价”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牵引力。代价具有客观必然性,依据代价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得出代价未必带来发展,但发展必然要付出代价,发展是人类通过扬弃代价以寻求更大进步的实践。
通过上面的论述分析,我们知道了世界历史视角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充满了崎岖坎坷的经历,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不过,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不断努力奋斗,为世界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书写属于中国的精彩篇章。
河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