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郭蓓蓓
“格桑花”开满雪域高原
——山东援藏23年侧记
文、图/郭蓓蓓
“GALSANG FLOWERS” BLOOMING ALL OVER SNOW-COVERED PLATEAU
○在白朗县农业生态园,山东农技员给藏族群众讲解种植知识。In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ark of Bainang County, the agricultural technician from Shandong explained planting knowledge to the Tibetan people.
穿过拉萨河,登上宝瓶山,慈觉林古村尽收眼底,这里是文成公主回望家乡的地方。从山东而来,踏上这片赤诚的土地,仿佛也能在稀薄的空气中触摸到一份异乡人的执着。
这些异乡人见证了日喀则23年的巨大变化。曾经80平方公里的雅江北岸常年漫天风沙,寸草不生,如今的雅江北岸绿网阡陌纵横。曾经无人问津的高山雪岭、草场山川、戈壁荒滩,如今是一排排整齐的安居房,一丛丛整齐的果蔬温室大棚,一个个功能齐全的科技生态区。
在西藏,援藏的山东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正值人生中最关键的中青年阶段,他们的故事平凡而伟大却又鲜为人知,他们常年承受着高原反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格桑花是西藏最美的花,在日喀则百姓的心中,山东援藏干部就是遍开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这句话已在西藏家喻户晓。白朗县从只有7个温室大棚发展到如今的近6000个温室大棚,成为高原有名的蔬菜产业大县,并借助寿光蔬菜集团产销一体的产业链,将蔬菜卖到了香港。为了这一切,山东援藏干部足足奋斗了20多年。
在白朗县,说起张际明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蔬菜种植专家“老张”,那是无人不晓。1998年,山东第二批援藏干部、时任白朗县委书记时文进决定将蔬菜大棚引进白朗县。2000年,时文进去济南历城区考察蔬菜种植时,一下子就相中了唐王镇农业技术员张际明的种菜技术。
在时文进语重心长的劝说下,张际明带着妻子来到白朗县,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当时白朗县的蔬菜品种极为匮乏,只有萝卜、土豆等很少的蔬菜。其实,这里虽说海拔比较高,但土壤比较适合种蔬菜。”张际明回忆。一年年下来,张际明将青春洒在了这片土壤,虽头发半白,却带出了几千名徒弟,种菜能手遍布白朗县各个乡村,许多祖辈种植青稞的藏族同胞也在自家大棚里架起了五彩瓜果。
如今,董家草莓、章丘鲍芹、山东大樱桃、台湾西红柿等100多个果蔬品种,装点着日喀则农牧民的菜篮子。其中,桑珠孜区边雄乡的萝卜,也让农牧民直呼“开眼界”。一粒粒种子,精准下地,光种子费用每亩节省600元。全机械化,一个劳力一台机器一天能种20亩,效率提高10倍多,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全都配套落地。第八批青岛援藏干部赵瑞说,“青岛莱西有个‘萝卜小镇’,年蔬菜出口早就突破了2亿美元,于是就把‘萝卜小镇’复制到日喀则。”
边雄乡出政策,与农户签合同。按“萝卜小镇”方式种萝卜给补贴,种植收益全归农户。青岛农委捐赠了全套机械装备,赠送了有机海藻肥,并派出专家上门培训农民。边雄乡54户农民,在近300亩土地上,迈出了种植现代化的第一步。种管机械化,还可腾出100多名劳动力外出打工。边雄乡党委书记扎西次仁说:“边雄乡过去也种萝卜,但都是分散种植,管理落后效益差。而现在这样种地,不是种萝卜,而是种思想。”
沿海的“萝卜小镇”,在高原上生根发芽。离“萝卜小镇”不远,山东援藏干部引来企业,建起了“光伏小镇”,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相结合。还有“土豆小镇”“青稞小镇”“苗木小镇”等,各具特色,让西藏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
○日喀则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厨师班的学员们进行理论学习。The trainees of the Chef Training Class of the Shigatse Training Base for Vocational Skills carried out theoretical learning.
“我不仅想学厨师,其它的我也想试试。”来自康马县的德吉巴旦大学毕业后来到日喀则市公共职业技能服务中心学习厨艺,一个月的时间,零基础的她已经可以在家中炒出各种大菜。培训结束到大餐厅工作,是她的初步规划。
在实训基地,像德吉巴旦一样的学员还有很多。“对于学习厨艺,农牧民们热情不减。两年共办了11期厨师班,主要培训初级和中级厨师,在两个月的培训期内,无论是川菜还是藏菜,每个学员都能做出40-60道。学业完成后,90%以上的学员都能解决就业问题。”厨师班教师琼达次仁说。从实训基地建立之初,在拉萨烹饪学校工作的琼达次仁就被日喀则市人社局引进为技术人才,如今他的徒弟已达2000多人。
引入当地人才,解决了教学语言障碍。“使用藏语、汉语双语教学,以20%的理论与80%的实践相结合,让每位学员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专业知识,并做到让农牧民掌握一门真正的技术。”山东省人社厅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社局副局长刘保俭说,中心由日喀则市人社局整合山东援藏和国家资金兴建,对学员全部免费,成为了农牧民从技能培训到就业上岗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除了厨师、挖掘机、电工等技能培训,实训基地还开设了创业班。“所谓创业班,就是教会农牧民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校长唐军说,10天时间,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制作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创业班讲授的是实用性知识,企业遇到问题,基地还可以帮助解决。
创业班教师索朗坚参是从日喀则就业办引进的高端人才,仅一年时间,他就培训了1000多名学生。“从创业班毕业的学员,依托良好的扶持政策,基本都能成立运营自己的小微企业。”索朗坚参说,去年参加创业班的一位学员成立了生产藏豌豆粉条的小微企业,现有员工30多人,年产值达到百万元以上,在日喀则小有名气。
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920人,实现就业培训10695人,开发就业岗位5400个,职业技能鉴定3098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8万人……日喀则市人社局2016年的数据,让每天忍受着强烈头痛和严重失眠的山东援藏干部们倍感欣慰。如今,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下,日喀则市人才培训网络平台正式启动,搭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培训平台。明年山东计划建设的新实训基地也将开工,刘保俭和他的同事们,又增加了新的“职场”。
○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家整建制医疗援藏团队。Nyalam Health Service Center established the fi rst integrated team of medical aid for Tibet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2014年,相距4300公里之外,在烟台对口援建的聂拉木县,9岁的藏族小姑娘丹增曲珍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待骨髓配型移植手术的费用近70万元,让这个贫困的农牧民家庭陷入绝境。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在下乡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奔走救助,在山东烟台与西藏聂拉木之间,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
当时,聂拉木年财政收入只有1200万元,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仅有3800元,像曲珍这样治不起病的孩子,在聂拉木还有很多。为了挽救曲珍的生命,烟台第七批援藏领队、聂拉木县常务副书记孙玉荣向家乡人民求助。一呼百应,烟台市民捐助了大量资金,不仅用于曲珍的治疗,还用于当地儿童救治基金。
无私救治当地儿童的故事,在日喀则不胜枚举。23年来,山东对日喀则区县的医疗援助从未间断过。“以前我来聂拉木县医院,只能看些感冒这样的小毛病,有些病严重了就得坐10个小时的车去日喀则,现在搞了组团式医疗以后,来了很多专家,很多疾病都能看。”来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当地村民看到了“组团式”医疗的好处。
今年5月,由莱州市8名医疗专家组成的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在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上岗,加上烟台市第八批2名医疗援藏干部的力量,一个涵盖神经外科、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医疗援藏队伍组建起来,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整建制医疗援藏团队,实现了区域内患者小病不出县的目标,截至今年7月底,援藏医疗队已接诊门诊患者1200多人次,住院患者40多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4.7%和50%。
○每位农牧民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来到实训基地学习创业之道。Each farming herdsman with dreams came to the training base to learn how to start a business.
针对聂拉木当地地广人稀、牧民交通工具缺乏的情况,近期,山东又安排援藏资金购买了两辆大型巡诊车,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地百姓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山东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副主任泮仕广说:“巡诊车过来后相当于一个流动医院,所有检查包括放射、B超、查生化的血糖全部都能做。”
用好专家团队的力量,推动“输血型”援助向“造血型”援助转变,是组团式医疗援藏的初衷。山东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杰说:“组团医疗援藏队伍过来以后通过培训,通过日常手术,去培养带动当地队伍,这样组团医疗队伍撤离后,当地的医疗队伍可以有效把技术传承下去。”
In Tibet, the Shandong people aiding Tibet are a special group. They are all in the youth and middle-aged stage which is the most critical in their life. Their stories are ordinary yet great and rarely-known. Though they suffer from altitude stress for years, they still work hard perseveringly.
From 7 to 6,000 greenhouses, Bainang County has become a renowned county in terms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Besides,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duction-sales industry chain of Shouguang Vegetable Group, it sells vegetables to Hong Kong. The cadres sent to aid Tibet from Shandong have striven to achieve such a result for over 20 years.
Considering the vast and sparsely populated land of Nyalam and its shortage of vehicles, recently, Shandong arranged funds for aiding Tibet and bought two large medical patrol vehicles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local common people faced of being far from hospital and dif fi culty in getting medical service.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medical aid for Tibet in groups is utilizing the strength of an expert team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fusion aid” to“creation aid”.
编辑/栾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