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璐
农业标准化进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刘璐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消费已从过去的数量需求转变到质量需求,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逐渐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也是适应加入WTO后的需要、是解决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有效措施。
由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尚处于初步阶段,一部分群众对滥用农药、化肥等副作用认识不足、了解不清,在选择种类和使用标准等方面仍缺乏科学性,造成药害残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尤其是优质产品上不了档次,难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仅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保障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解决从“田地到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法律中对违法者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既不能形成高效运行、配合默契的行政监管体系,又不能引起违法者重视。各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导致监管混乱,推皮球的现象层出不穷,职能分散,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责任划分不清出。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资料质量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06年4月29日,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因此尽快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先进检测手段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是完成新时期农业工作任务的重要环节和迫切要求。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实施农产品质量管理也是我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适应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实现由传统生产型管理向质量效益型管理的重要体现。当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必须转向市场服务和监督,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我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迅速,检测任务十分繁重。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是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随着农产品的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以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通过质量检测,引导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的需要。农产品从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以后,农产品质量问题就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加强质量检测可以有效的把好市场入口关,杜绝有害食品在市场上流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差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加强质量检测可以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发展,以优质的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实现农民增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是促进农业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的迫切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县的农业调整最大的切入点就是努力把农业发展引导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多样性变化,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以质量监控为手段,强制生产者、经营者执行标准,规范安全生产和市场行为,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创立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加入WTO后,只有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促进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才能顺应农业国际化趋势,按照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生产,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各种挑战。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转变生产观念,真正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市场检测手段,督促生产者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如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的应用技术,秸秆还田,平衡施肥技术等,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不断培肥地力,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味,对促进农村、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特色、无公害农产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国际相关行业的做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以强化技术标准为手段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市场准入机制建设,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学习生态农业技术,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建立稳固的生产基地和加工销售体系。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集合起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做法,进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在加工销售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帮助,能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体系。建立公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使消费者和生产者能第一时间对接,并了解产品质量,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消费误差。
加强监管和法律处罚力度。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监管上职责分明,确保没有重复管理和缺失管理,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力度上要大力惩处,绝不姑息。
政府引导,制定扶持政策。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有论证、合理科学的建立农业组织,进而引导各级农业组织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性政策,鼓励或奖励个农业组织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风险信息分析和评估,加强应急处理能力,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原料安全,做到防重于治,以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农业现代化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途径和效益分析》SKL-2017-3393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