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的六种实用技巧

2017-12-23 16:33胡铁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环节微课情境

胡铁生

自从笔者2011年首次提出“微课”概念以来,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课程教学的载体,由于其制作技术简单、表现形式多样、类型数量丰富、应用面广、使用灵活、效果良好等诸多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微课的教学价值,纷纷开展了基于微课的设计开发、竞赛评比、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翻转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移动学习等的应用实践与项目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水平。但我国微课建设仍存在“重开发轻应用”“重技术教设计”“微课体系缺失”等问题,导致开发出的大量微课作品质量不高,使用方式落后,应用效果不明显。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教师对微课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不准,缺乏微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下面介绍六种简单实用的微课设计技巧,希望能给教师设计微课一些启迪。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用户正式学习微课内容之前首先是通过其标题来取舍与判断的。好的微课标题会让人眼前一亮,先声夺人,能吸引学习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微课内容“短小精悍”,故标题也应“短小精准”,即:微课标题字数不宜太多,宜简明扼要(短);反映的内容主题要小,不要宽泛模糊(小);标题文字精练、概括性好(精);教学目标与适用对象等定位准确(准)。此外,微课越来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了符合在线学习的规律和要求,标题名称要有新意和特色:或能表现主题,或是特点概括,或能激发兴趣,或有目标愿景,或是方法比较,等等。此外,微课标题的表述方式尽量多样化,除最常见的陈述句式外,可以适当采用疑问句标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大标题+小标题”或“主标题+副标题”的微课标题(适合系列化专题型的微课,利于构建微课知识体系),或结合当前时事热点,适当引入网络新名词作为微课标题。

总之,微课标题要做到准确表达就实避虚、浓缩精华抓住要点、生动传神抓住视线。

微课不等于微视频,也不同于课例片段,更不是浓缩课。微课是一个简短而又相对完整的教与学活动的多种资源有机构成的整体。微课主要以微视频为核心载体,还包括与微课主题配套的辅助学习资源,如微课学习指南(任务单)、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思考题)等,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微课构成的“非常4+1”(如下图)。这五部分资源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因此,微课设计不仅要制作好微课教学视频,还要设计好教师开展微课教学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资源,以及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高效学习的“微课学习指南”(任务单)。这五部分资源把微课的建设环节与应用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既提升了微课开发的品质,又促进了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交互设计最关键

微课不同于传统线下的“面对面”班级教学。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微课设计与应用的一大特色,即“教”的环节一般由教师提前录制成微课,“学”的环节由学生在课前、课后等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个性化学习。由于许多微课中没有教师或学生的“出镜”,只有教学内容的呈现、分析与讲解,教学过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缺少學习伙伴),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更多只是依赖视频的单向播放,缺少必要的教学互动环节(如提问、思考、练习、动手、探究、分享等环节),学习氛围不佳,容易导致微课学习流于形式化和浅层化,因此,微课教学的交互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微课的交互实现的途径通常有“显性交互”(如在微课视频后期通过技术手段增加微课的暂停、跳转、测试等功能按钮,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隐性交互”(即教师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微课隐性交互)两种。隐性交互主要通过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来实现,如:①将微课教学内容先转化成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并在适当时机提出,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与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②适当布置一些练习或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可以暂停微课视频,进行练习巩固或动手参与活动;③微课小结后可板书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或思考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继续深化和探究,实现微课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④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一些不需要教师讲的教学内容(讲太多会占用微课教学时间)、学习拓展资料、交互在线测试题(可以用“问卷星”设计)或教师本人的信息(如简介、邮箱、博客地址)等内容,可以用“二维码”链接的方式呈现在微课屏幕上,让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进行多样化、自主性、个性化的多重有效交互学习。

“创设情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法宝,教学情境是有效提升微课可视化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有人认为,微课时间有限,应该直接进入主题,专注于内容的讲授,营造教学情境是多余的环节。可笔者认为,微课虽短,时间有限,但仍具有一定的教学环节(只是各环节有详有略),教学结构仍然要相对完整。

微课情境创设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营造的教学情境宜简短,一般就是几十秒,最多两分钟,拖沓冗长会破坏微课的教学结构,使微课显得头重脚轻、主次不分;二是微课情境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能说明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微课情境类型尽量多样化,可以是故事、案例、问题、动画、科学、人文、活动等;四是情境要有一定的新颖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五是情境出现时机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创设,而不应拘泥于仅在开始或导入环节出现。

“一对一”感觉最重要

微课不同于班级课堂教学。微课的简短性、多样性、层次性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非常吻合。因此,微课教学与学习如何精准服务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与体验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强化微课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服务。

一是微课教学语言表达方式要“一对一”。微课教学语言要区别于班级课堂“一对多”的大众教学语言,要体现个性化学习氛围,不宜出现“大家好”“同学们好”,应转变成“小伙伴”“同学你好”等个性化亲切的语言。

二是语速要适当偏快些。微课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在10分钟内)讲清讲透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学语言必须偏快些。相关研究也表明:语言节奏偏快的教师,往往音量较高、感情饱满,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愿意随着教师的讲解提示、分析演示学习内容并进行同步的互动思考。因此,语速偏快的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不出镜”类型微课的学习氛围不好的缺点。

三是时间分配要精确。除了总体时间必须控制,微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也要精细规划、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学会将微课教学设计(教案)改造成微课录制的脚本,对教学环节、内容、活动等进行精确时间控制;其次,微课正式录制前,要多次练习、反复演练,务求教学过程主线清晰、语言精练、详略得当、环节完整;最后,对微课视频进行必要的后期编辑,剪辑多余的空白时间和讲错的教学环节,让视频更精简。

我国当前的微课更多的是离散碎片化的“线下微课”,制成的微课多放在电脑硬盘、U盘或网盘文件中,偶尔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或课前预习,微课的共享易用性体现不够。在移动互联时代,应该将这些“线下微课”资源重新整合、优化设计、改造利用(如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发布在微课网络平台、移动APP、微信版微课),供用户在线访问、浏览、观看、练习、评论、反馈,营造一个完整的微课学习生态环境,形成应用面更广的“在线微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节微课情境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