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2017-12-23 05:41程明王跃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颅丁苯血清

程明,王跃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骨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程明,王跃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骨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常规补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8 d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28 d后测量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检测两组血清NSE、S100B和GF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28 d后症状好转;治疗14、28 d神经功能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28 d有效率和痊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MEP潜伏期和CMCT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血清NSE、S100B和GFAP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并降低患者血清NSE、S100B和GFAP表达水平。

脑卒中; 丁苯酞; 重复经颅刺激;运动功能;血清学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167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一侧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头晕及偏侧肢体运动障碍等。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47~79岁,平均(64.3±13.6)岁,磁共振显示梗死位于基底节48例、颞叶29例、额叶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8±5.3)分。对照组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63.1±11.6)岁,磁共振显示梗死位于基底节45例、颞叶31例、额叶6例,NIHSS评分为(15.2±4.2)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组 别n性别/例男女年龄/岁NIHSS/分基底节梗死/例颞叶梗死/例额叶梗死/例对照组82483463.1±11.615.2±4.245316观察组85493664.3±13.614.8±5.348298

1.2 纳入及排除条件

纳入条件:(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3]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年龄 45~80岁;(3)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介于24~72 h;(4)影像学检查明确为梗死区位于前循环的供血区;(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配合研究。排除条件:(1)合并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史;(2)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3)有丁苯酞过敏史;(4)精神异常无法正常评估;(5)病情较重、生命体征不平稳。

1.3 治疗方法

入院以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调节血压、血糖、血脂,补液,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并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每天2次,间隔时间至少6 h,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患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参数设置如下:磁场强度为80%阈值,频率5 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刺激时间2 s,间隔时间25 s,连续刺激 2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评价标准与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7、14、28 d后使用NIHSS评估患者恢复情况,以治疗28 d后的NIHSS评分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标准。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取静脉血3 ml,即刻离心取上清,置于-80 ℃保存,集中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NSE、S100B、GFAP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按照NIHSS评分的减分率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4个级别,痊愈为减分率>91%,显效为减分率介于46%~90%,有效为减分率介于18%~45%,无效为减分率<18%,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NIHSS评分的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 后检测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发现:治疗7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进一步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之间疗效比较

治疗28 d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痊愈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注:括号内为百分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MEP潜伏期和CMCT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MEP潜伏期、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EP潜伏期、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和GFA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NSE、S100B和GF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后,NSE、S100B和GFAP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恢复更好(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EP潜伏期和CMCT比较m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 别NSE/μg·L-1S100B/μg·L-1GFAP/pg·ml-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7.43±5.6513.42±5.23a1.41±0.560.22±0.14a1.33±0.360.87±0.23a观察组16.98±6.2611.01±4.32ab1.35±0.460.18±0.16ab1.26±0.240.79±0.19ab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1例患者在治疗时感觉头皮刺激部位麻木,可耐受,未进行特殊处理。

3 讨 论

血管阻塞导致脑局部区域供氧、供能中断,线粒体功能丧失,而微血管再生和侧枝循环开放可以有效地减小脑梗死范围,从而保护缺血的脑组织。多项研究显示:丁苯酞可以减轻缺血的脑组织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缺血区域的梗死和水肿体积[4];还能够改善缺血区域的能量代谢和微循环,增加局部脑血流量[5];同时降低体内花生四烯酸和谷氨酸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抗氧酶活性[6]。rTMS是一种皮层刺激的神经电生理技术,于1985年由Barker等首先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其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作为一种新的脑卒中康复手段,rTMS具有无痛、无创、不衰减、操作简便等多项优点[1]。正常大脑半球两侧皮质功能处于协同与抑制的动态平衡中,发生缺血损伤后,患侧半球兴奋性降低,双侧半球间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影响患侧半球运动功能的恢复,而rTMS就是通过物理刺激的方法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诱导双侧大脑半球间重新恢复平衡状态,以促进脑梗死后功能的恢复[7]。

一般来说,MEP潜伏期主要用于反映运动神经纤维从皮质至肌肉传递、传导通路的完整性,而CMCT主要反映上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功能的完整性[13]。本研究中采用电生理技术检测MEP潜伏期和CMCT,用于判断患者神经下行传导束和运动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MEP潜伏期和CMCT明显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说明了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rTMS联合丁苯酞治疗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效果较单用丁苯酞更好;除此之外,联合治疗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清中NSE、S100B及GFAP的表达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rTMS联合丁苯酞治疗脑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Effects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combinedwithbutylphthalideonmotorfunctionrecoveryandserummarkersinstrokepatients

CHENGMing,WANGYue

(DepartmentofOrthopedic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Si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Chengdu610072,China)

stroke; butylphthalide; repeated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motor function; serum markers

R743.33

A

颜焕敏)

猜你喜欢
经颅丁苯血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