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卫/泗阳县创意镇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刍议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徐 卫/泗阳县创意镇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气候、人文风貌以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域性景观风格。根据规划项目的地域性特征进行风景园林的设计,并充分融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元素,才能做出与当地特色和谐相生的风景园林设计。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不能一味的追求美观,而忽略地域性特色在设计中的展现。其必须与地域性特征形成全面的融合,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才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本文根据笔者的日常工作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地域特点对于园林设计规划的价值无法估量,而具体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强化相关设计人员对整个设计方向的把控,清楚了解设计流程中应当体现出什么,特别是基于当前格外注重人文特征的社会背景下,唯有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体现出其关键性的价值,也是设计规划的关键性参考;第二方面,研究地域特点,让设计者在获知地域情况后,选择最具创意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第三方面,强化地域特点研究,也是目前园林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地域特点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园林的辨识度和多样性,改变目前风景园林千篇一律、没有特点的现状。
地域特征的具体含义是指人文与自然的结合物,一般会体现在人文环境中与自然环境中。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各有不同,进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是具有一定关联的,若是其中的一个地域发生变化,周围地区也会发生一定转变。因此,在对各个地域进行特征分析时,一定要应用较为系统的方式,对地域特征中的细节进行充分掌握。设计师应站在地域特征的角度来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使其成为具有较高辨识度的风景园林,进而提高整体园林建设的价值。
1.地质地貌。地质地貌的存在会致使地表出现起伏的情况,从而使地表温度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一些山体的背风坡与迎风坡部位就存在温度差异。除此之外,地质地貌还会影响区域降水量,从而增加植物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地质地貌的变化还会出现众多自然遗址,所以,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时,需要重点注意对自然遗产的保护,要有计划、有限制的开发与建设,只有对其有效的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地质文化的重视,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自然植被。自然植被的存在是组建风景园林的核心因素,它不单单可以使游客感受到地域的独特性,还可以使园林景观丰富多彩。不同的植被可以体现不同的地域特性。因为不同地域的气候存在差异性,生长出的植被生长环境有所不同,所以植被的长成特点也会存在差异。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是以针叶林与落叶林为主,而我国南方地区则是以阔叶林为主。除此之外,同一种类的植被放在不同的区域中,所生长出的形态也各有不同。基于此可以看出,植被极易受到环境影响,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要充分体现地域特征,务必要以植被为主。
3.水文条件。通常情况下,水文环境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直接因素,同时其还具备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可以把区域内的天然河流作为规划的基础,进而提高园林的生态型程度。除此之外,在对风景园林规划中,还需要对水文环境着重保护,制约开发力度,保障生态河流的本质,从而将水文条件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1.历史文化背景。基于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人类生存是其最直观的反映,是为园林规划人员提供灵感的基础。因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充分的应用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景观进行重现。比如,在对风景园林规划时,可以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还原处理,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出地方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增加人们对文化遗址的重视力度。基于此,使更多人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从而提升人们对历史性风景园林的保护意识。除此之外,对园林风景中的各类建筑物,可以通过增加文字或是图像来进行表达,直观地表示出历史进程,进而增加园林风景古风古韵的特点,使游客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增添自身的文化底蕴,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民俗风情信仰。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且安逸的活动场所,使人们亲近自然的同时,可以加大对人文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风景园林中增加民俗风情的景致,可以增加游客的接受程度与归属感。但是在具体规划中,需要尽量避开同种类的景观进行应用与呈现,这便要求民俗所包含的范围要足够广泛。民俗风情信仰是属于风景园林中的无形资产,可以为风景园林添加更多的价值,进而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通过当时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规划而成的,在现代设计中依旧存有古典气息的建筑。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人们更加注重创造的过程,文化的存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无形资产,它也可以实现物质转化。在古典的园林规划中,与当地实际地域文化的特点融合的较为明显,比如在功能设置以及景区划分方面,都需要对其地域文化特点充分体现。基于社会的角度,设计风景园林的主要目的是给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依据一些特定的地域差异,人们可以规划出不同的建筑,再加上一些不同植被的配备,可以充分地展现出自然地貌。比如在南方气候比较湿热的地方,较容易出现暴雨的天气,因此在对园林进行构建时,通常会设计一些防雨的建筑,从而避免出现雨水冲刷导致的建筑物腐蚀情况。而在北方地区,可以对其构建成露台,使得园林中的植被可以直接接收到阳光的直射,从而增加绿化效果。除此之外,对于场所的特点,需要规划人员以及时间情况进行设计,进而将园林的美观发挥到最大,使其可以更加满足地域风格以及园林设计。
通常情况下,不同地域的历史进程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把不同区域的不同历史内涵与园林建筑进行有效融和,可以形成一种立体感较强的风景。同时,需要把地域发展背景科学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其贴近风景园林规划构思以及整体设计的目的,还可以全面表达出地域中独特的人文情怀与思想观念等,这是游客到达一个游览区域最期盼的内容。因此,基于地域特征进行园林风景构建,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增加园林风景的美观性,也可以从精神层面增加人们抒发情怀的场所。
风景园林设计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需要基于地域特性的角度来开展设计,同时还要将历史底蕴与建筑风格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保障风景园林的规划质量。但是在对含有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通常是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在实际规划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构建,进而推动风景园林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1]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1-4.
[2]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18.
[3]兰兴光.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