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筹资问题及对策

2017-12-23 12:58李艳艳
市场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老龄费用养老

李艳艳

我国建立长期照护制度筹资问题及对策

李艳艳

随着我国高龄化程度加剧,长期照护的需求逐年攀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文章在评述各专家学者对于目前我国长期照护在成本和筹资两个方面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总结我国长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长期照护;成本;筹资

一、长期护理需求激增与服务资金匮乏相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日趋严峻银发浪潮蜂拥而来,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习总书记5月27号发表中也提出一个概念“创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如今引起我们广泛关注的人口老龄大国日本的托老所,仅在东京就已经超过2000家。其一个月的实际费用大约2万元人民币,其中老人自身只需要负担费用的10%,由护理保险负担剩余的90%。由于托老所的服务多样以及价格低廉已成为日本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我国没有护理保险,我国养老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私人资金,政府财政补贴占比很少,我国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不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政府投入约240亿元于养老服务业,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12亿元,其余128亿元为全国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4%,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养老机构来看,2015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公布的“12城市养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机构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大多以收取入住费用为主。营利性民办机构全都是以入住费用做支撑,收取的入住费用在民办非企业机构和公办机构的运营资金中分别占93.6%和65.2%。所以我们要建立长期照护制度资金筹集问题成为一道坎,这笔钱该由谁出?怎么出?

二、实施长期照护制度可能存在的资金问题

(一)成本问题

1.我国市场现在做的老龄产业包括智慧养老等都是走高端、中高端路线,但是在这个巨大的产业市场后面是以强大的老龄科技做支撑,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这些老龄用品都是进口国外的产品,然而这些高级技术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布局研发,所以市场是别人的我们没有核心技术一味地进口付出的就是高昂的成本。而且市场化的照护以利润为目标低端低成本的老龄产业基本无人涉及,这就是我国照护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2.医疗和照护没有明显区分引发高昂的额外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常常以医疗护理的需求,把照护服务的成本带入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失能失智老人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只是简单少量的,却很容易以疾病治疗方式住院治疗,如此不仅要支付高昂的住院费用还要长期占据医院床位,公共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告急,财政压力加大。

3.“老年”与“失能,失智”一把抓,导致照护资源浪费。对于“老年”应是老年服务,针对“失能,失智”应是长期照护服务,但是很多时候是把老年人与失能失智老人混为一谈,认为只要上了60岁就是该享受养老服务的人群,同时政府的很多照顾政策也刺激了这个范围的人群争相享受各项政策扶持和政府补贴,这样就使得不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也参与进来,导致照护资源的浪费。

4.当前养老服务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政府倡导养老服务市场化以及政府的政策倾斜,许多民间资本竞相投资养老行业,造成养老市场可能的恶性竞争,加之效仿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养老机构模式而很少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导致成本上升,而这些成本最后会分摊到政府和个人身上。

5.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体系、动态评估系统以及专业化的护理人才。虽然我国已经效仿日本等国家的长护经验呼吁全国建立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是目前处于起步与试点阶段,还没形成完善的护理体系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对服务质量与效果缺乏一个稳定的预估效果信息,因此无法为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进行详细的测算提供数据支持,在实施中也会使监督程序受阻,如此就很有可能造成各方面的漏洞导致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再者没有专业化的护理队伍不能保证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老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此外相对来说就是辛苦的工作会因为得不到社会认可以及待遇设定不合理造成人员缺口大和人员流动频繁,进而导致岗位空缺护理,进程跟不上。

(二)支付问题

1.城乡差距大,个人收入水平低,养老金基数小,长期照护成本难以为继。在我国没有长期护理保险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我们现在建立大量的服务机构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乡差距大,目前的社会保障还未达到平等,占中国70以上的老年人口实际上都是中低收入者,养老金总额不高,所以仅靠养老金不足以支付照护费用,个人更是无力承担,负担就只能扣在政府财政的头上,而政府购买这个服务也无法支持持续激增的长期照护需求。

2.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单一,养老负担沉重。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单一,结果是子女承担的养老负担重,加上妇女参加工作生育率降低,失独家庭等问题突出既没有精力和时间居家赡养,也无法支付足够的资金送父母接受长期照护。

3.单一地从养老金给付照护费用也会造成资金分配问题。德国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多数选择护理之家,护理费用由养老年金支付,但照护费用却比年金增加额涨速快很多,资金缺口逐渐增大,而这个缺口要依赖社会救助制度来填补。导致社会救助费用年年增加,其中约三分之一被用于补贴照护费用。

4.不完善的照护服务使老年人没有很强的获得感以及未广泛普及的护理保险使老年人长期护理意识薄弱,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老人不愿意在此项服务投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个人负担缺口大的原因。

三、长期照护资金如何解决

(一)降低成本,减少所需资金总额

1.在服务方面,提倡中档设施,经济适用,专业化水准,优质高效服务,融入社区,惠至居家,降低照护成本,提高照护可接受度,力求照护普惠。将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取消清理,将闲置的旧厂房、办公用房和转型后的公办培训中心、疗养院等改造成养老用地,以此来增加养老服务数量并降低高地租带来的养老服务高成本。当然最重要的是尽快发展自主老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老龄产业向中低端倾斜更加惠民化。

2.把长期照护归结到社会服务而不是医疗服务中去,也就是把护理服务从医疗服务中剥离出来,说到底护理服务成本是低于医疗成本的。日本专家在90年代得出一个研究结论,即同样一种服务放在医疗服务需要七块,但是在社会服务这边只需要一块,7:1的价格,这个可能在当前中国差距会更大,所以以此来剔除过度医疗成本,从而降低照护成本。

3.以科学统一的筛选和需求评估工具为匹配长期护理的基础,我们往往认为60岁以上或者退休以后就可以统称为老人了,然而我们身边频繁可见的是60岁甚至70岁的人都可以同年轻人坐在一起开会工作等等,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上的以年龄划分老龄群体,以不同的年龄人的功能状况去划分以此来匹配适用于不同功能状况的老年人的长护方案,筛出不需护理的健康人群。这样可以确保服务惠及最有需要的老龄人,从而避免浪费护理资源,还可以形成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照护体系。

4.建立专门的培训系统培养专业化的护理人才,当然这个在短期内培养的人才只是一种救命稻草式的培养,我们需要放远眼光从根源消除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歧视心理,呼吁社会以正确的观念认识这个岗位,最重要的是设计一套专业人才建设模式,把服务实实在在地从每个环节都做的专业化,包括护理中的远程会诊、上门服务、技术指导、动态评估等各个方面,再从福利薪资等方面加以引导,把工作做成一个值得做的、可以吸引很多优秀青年参与进来并且愿意长期做下去的工作。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1.建立独立于其他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缴纳),辅之以商业保险、政府补贴、公益慈善等为不同收入水平社会群体设置不同的资金筹措渠道。长期护理保险的缴纳借鉴日本经验按照不同收入水平分别设定固定保费额度,在服务费用负担上为保证负担的公平性并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使用者自行支付部分费用:一是负担养老服务费用的百分之十;二是超过服务需求等级的保险支付上限的费用也由个人负担,三是对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被保险人要支付住宿费、膳食费和一些生活杂费。由此而来的部分个人所承担费用也会较大,所以就需要政府额外设立不同程度补贴和公益捐款来减少个人缴纳费用,即是与保险、补贴、救助相辅相成的多元化资金支付方式。

2.政府补贴以地方政府补贴为主,中央政府补贴为辅。中央政府通过概括性预算补助将财政拨款直接纳入地方财政,由地方政府决定怎样分配和设定个人社会照护的预算与照护服务的提供,这样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等区别对待,自筹经费也会起到激励作用,从而缩短距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资金与服务的无缝对接。用于筹资的保险、补贴等资金保障手段和用于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的服务保障手段融为一体,统筹考虑,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融为一体。

3.大力宣传,培育长期照护的保民。让全体百姓意识到长期护理保障不仅要靠政府靠部门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需要这样的保障。还有一点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让老人实实在在地从中获益,而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获益非常大,要有一个准确的预期和保证在未来的几十年老人都可以从这项服务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可以服务提高老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中国研究长期照护计划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寻找符合中国特色的模式。主要关注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因素,考虑到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因素,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并轨的问题,逐步推动和尝试,在过程中调整,寻找最优方案。

[1]林闽钢,梁誉.准市场视角下社会养老服务多元化筹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07):73-75.

[2]杨团.中国长期照护的政策选择 [J].中国社会科学,2016,(11):99-100.

[3]唐均.马云的成功给予老年服务业的启示[J].社会观察,2015,(11):24-25.

C913.6

A

1008-4428(2017)08-159-02

李艳艳,女,甘肃白银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居家养老。

猜你喜欢
老龄费用养老
DRG病例分组错误与费用结算申诉探讨
养老生活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英国养老费用贵过伊顿公学
养老之要在于“安”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