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政府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探究

2017-12-22 01:03袁媛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4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网络舆情新媒体

摘 要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它的便捷性使得其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在这一平台上舆论风波是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政府在网络舆情引导这块的现状,找出引导能力不足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提升政府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舆情 舆论引导

作者简介:袁媛,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06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手机、数字电影等等这些带有互动性强、信息飞速传阅的新兴媒体愈加广泛的被应用中。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身处“人人手握麦克风”的网络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播,新媒体使得网民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接收者,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随着网民人数的日益增加,在这一平台的舆论风波也是此起彼伏,网民就其所关注的某一热点话题就可以吵得沸沸扬扬,这样一种力量,在无形中正考验着政府的应对能力。政府如何有效引导舆情在新媒体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近期频发的网络事件,如中国留学生马里兰演讲刷屏朋友圈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于欢辱母案事件,无不彰显着网络舆情的影响力,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来说的,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产生的,主要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人们主要通过各类门户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收发信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时间、传播方式、传播空间、传播主体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性化突出,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新媒体既可以做到面向大众又可以做到面向个人。根据人民的不同需求推送信息,所以人们拿到手的信息内容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二是多向互动,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性传播,人民既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体和信息源可以产生互动;三是及时性,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差,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四是多样化,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新媒体可以做到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等融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的推送,提高了受众着的阅读兴趣;五是海量信息,相较于传统媒体信息的简洁单薄,新媒体中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体可以无时无刻进行信息的互动与交流,产生出海量的信息。

(二)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以山东疫苗事件为例

网络舆情是人们对自己密切关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或社会热点话题所持有自己的观点、意见、态度、情绪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传播、互动,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力的集合。

舆论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刺激-反应”的一个过程,同理,网络舆情的产生也需要一个刺激源,而它的刺激主体就是网民,通过网民就某一事件发表言论看法,信息经过网络的传播、扩散整合,经历了个体意见表达到群体意见相碰撞再到网络舆情形成三个阶段。网络舆情的演变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进程:

1. 预热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诉求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民众提过了一个更加自由、便利诉说平台,使得人人都有了话语权。山东疫苗事件启发于2016年3月,由山东警方破获的价值5.7亿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各地公众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疫苗到底还能不能打,政府监管责任到底落实了没,为何疫苗安全事故问题一再发生”等等,网络上的质疑声正在逐步汇聚成一股股大浪潮。网络舆情危机一触即发。

2. 爆发期。曾有一学者将网络舆情的爆发比喻成爆米花模式,一旦到达那个爆发点就会急速扩张。网络热点事件一旦被社会公众所关注,但凡网上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蝴蝶效应,网络舆情危机就会瞬即爆发。一篇名为《疫苗之殇》的文章以旧稿嫁接十余位疫苗相关过世儿童的照片与经历,这种煽情的报道将网民导入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未经冷藏的疫苗等同于有毒的疫苗。一时之间网络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随即另一篇名为《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新文在厘清了山东疫苗事件和《疫苗之殇》的明显差异,又将一部分民众导向了“中国网民素养低”等舆论声中。

3. 消退期。在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下,政府开始高度关注该事件,集结社会各方力量全面介入案件的调查。领导的表态,真相的披露,民众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网络热点事件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随着网络事情得到逐步解决,网民的舆论热情也随之消退。

4. 终结期。政府权威领导发言立誓严加处理此次事件,定给公众一个交代,同时并作出相应疫苗安全知识的普及,安抚民众无知恐慌的情绪。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发文强调,过期疫苗几乎不会产生毒性。通过政府的一系列补救措施,事情得到不断的解决,在此过程中新的事件又开始,人民的关注点开始转移。

二、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应对滞后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的新兴媒体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飞速化,它能在短时间内将具有共同关注点的公众迅速聚集,一热点话题也就会迅速发酵成公共舆论危机。此时如果政府不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引导舆情方向,就会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助推了舆情危机的升华,不利于舆情危机的化解。比如在“山东疫苗事件”中,由于政府在疫苗案告破后并未在第一时间里出现对此次流出的非法疫苗的安全性做出解释,没有做到第一步中的安抚人心。导致之后那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推送出不属实的博文赚取眼球引发更大的恐慌,错失了舆情走向良性的最佳黄金時期。

(二)政府进行选择性回应

政府选择性回应是指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它可能已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作表态,但是由于舆情信息收集的不够全面或者事件调查深度还不够再或者该事件涉及得到政府某一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等等,政府可能会对公众所提出的诉求以及质疑无法做出全面的回应或者进行模糊性的回应。比如“常州毒学校事件”,事发后,常州官方回应称,早在2016年3月下旬,学校已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学校内空气、土壤等进行检测,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同时常州新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称,暂未发现央视报道中的有学生患白血病的情况。当地政府的这种隐瞒谎报会导致舆情事件恶化,回应不全面的行为很容易让公众进入到恐慌和失控的局面。政府的这种选择性回应,是担心事情的根源在于自身失职所引起,怕失去其公信力、激起民愤而做出的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其更加不利于舆情事件的合理解决,更不利于得到民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三)政府回应信息不透明

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事件发生后,第一要义就是封锁信息,采取能瞒多久是多久的战术。可是他们忽略了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新媒体时代,公民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若政府依然坚持不公开不够明无疑将其置身于公众的对立面,不利于其公信力的维护。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如果政府不进行信息真实的全面公布,很容易让一些负面的信息滋生于网络环境中将舆情导向恶化的一面,使得政府错失了最佳解决问题的时机。如“7.23动车事故”,关于人员伤亡情况、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救治措施等在整个事故报道过程中政府都给予了无声的回答。在政府失声情况下,谣言四起,遮遮掩掩的行为让舆情危机升级。

(四)舆论引导手段单一化

部分官员“官本位”思想严重,常常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善于与公众进行沟通,更不要说用新媒体这样一个新式媒介来与公众们进行互动。他们习惯于用命令、强制的方式来获得服从,认为政府无论做的什么都是对的,你们公众都要去服从安排,这样的“官民”关系易于把政府置身于舆论引导的被动地位。

三、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的法律法规

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法律管理很有必要。现今,我国缺乏专门针对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使得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爆发时,政府没有相关的约束机制督促他去回应、去引导,也使得公众没有法律依据去监督政府的行为。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网络舆情的法律监管体系。首先,在现有网络安全管理法律基础上将法规条例进行补充、修改、润色、提升,并制定配套的司法解释。其次,尽快制定专门针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管理的法律政策,使得在处理网络突发舆情事件时能够有法可依。最后,健全问责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法律追究。以法的形式确定责任追究,既能确定行政主体的职责功能,又能使公共行政的监督得到完善。

(二)转变官员思想,完善政府回应绩效评估机制

强化政府官员的回应意识。长期以来的“官本位”思想让我们的政府官员“只享权不担责,只唯利不为民”。首先,要注重新媒体运用意识教育培训,佛洛依德曾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观念。处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若想赢得舆情引导第一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新媒体的应用,虽然现在有不少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开通了政务微博等,但是绝大部分只开不用、流于形式。所以我們要对政府官员进行网络技能培训,尤其是那些年级较大的官员,他们接触网络比较少,网络知识相对于年轻的职员较少,加强政府官员对新媒体的利用。其次,就是完善政府回应绩效评估机制,为了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公平,我们要改变之前的封闭模式,推行内外结合,让公民参与到绩效评估的中,借此加强政府的外部监督。完善政府回应驾校评估机制需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第二步建立奖惩机制,把绩效评估结果和奖惩机制相配套,激励政府对民众诉求能够主动回应,提高政府的回应效率。这样才能为建立新的舆论引导体系提供思想基础。

(三)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协调联动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沿用的是一套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自身结构体系的不足是政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的根本性障碍。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以及“只唯上,不唯下,不唯平”的行政思想,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影响了政府的回应速度。因此政府急需加强舆情引导协调联动机制,要合理界定政府各部门职能,明确不同机构部门承担某些特定的舆情引导职能,将职能相近的机构整合,减少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局面,提高政府的应对效率。除此之外,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在以政府人员为基础上,充分吸收社会上的优秀人士,汇聚各类精英人才专家,组织起来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出最优的应急方案。

参考文献:

[1]石翠仙、闫利平、靳兰.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国人才.2011(6) .

[2]李玉娟.网络舆情危机的深层透视——基于社会心态的分析视角.政法学刊.2012(10).

[3]晋一.网络时代政府如何树立良好形象.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

[4]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5]朱丽峰.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网络舆情新媒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