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背后的“不平衡不充分”

2017-12-22 19:42万喆
环球人物 2017年22期
关键词:日益增长电视机产业结构

万喆

36年前,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6年后,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新的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是什么概念?

先看两组数据:1981年,中国GDP为2753亿美元,美国为3.2109万亿美元,是我们的11.66倍;中国人均GDP为196美元,美国为1.3993万美元,是我们的71.39倍。到了2016年,中国GDP达到11.2182万亿美元,美国为18.5691万亿美元,是我们的1.66倍;中国人均GDP为8113美元,美国为5.7436万美元,是我们的7倍。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美经济的差距一直在缩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36年前的主要矛盾也逐渐被消解。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收入水平相比,大部分生活物资的价格基本稳定,如白糖、自来水等,而像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价格则是一路下降。1985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20英寸彩色电视机每台进口的1650

元、本市产的1500元、外埠产的1345元—1380元。这在当时简直是天价,没有几个家庭买得起,而现在这些商品对普通人来说毫无压力。

总体而言,大家的生活变好了,物质更丰富、收入更高、选择更多。但也有一些商品,价格不仅没降,反而涨幅巨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房价。从这方面说,旧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老百姓感受得到,国家政策制定者也感受得到。究其原因,有的是陈旧观念造成的,比如前些年地方政府过分地、单一地

追求GDP增速,忽視可持续发展,加重了产业结构不平衡;有的是旧手段造成的,比如过分依靠货币政策的单一效果和短期效应,加重了收入分配不平衡;有的是旧机制造成的,比如财政分权加上刚性兑付,使不少地方政府和国企暗含信用危机、效率危机,加重了区域发展和经济结构不平衡。总之,对市场的理解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造成了结构性扭曲。

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无止境的,就像人们吃饱后又开始嫌弃“油腻”一样。而且,今天中国人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其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在不断加大,而供给系统却有些跟不上了。因此,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是

解决新时代新矛盾的良药。

进入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要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这种改革不是表面的,而是有深度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的。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更需要勇往直前的气魄。

猜你喜欢
日益增长电视机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粮食损失发生在哪里
欧盟
闭眼睛的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建国后历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