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的愈后观察

2017-12-22 09:32南滋妮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性个体

南滋妮

(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的愈后观察

南滋妮

(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的愈后观察。方法 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8例,发病均无意识障碍,按照是否早期联合康复治疗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9例未早期联合康复治疗,实验组39例患者早期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间段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同一时间段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个体脑组织血供障碍,从而导致个体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脑组织损伤可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1]。一般情况下患者可出现肢体感觉、活动障碍以及语言表达障碍、情感认知障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个体,对于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2]。本次论证早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在(63.2±1.2)岁,患者头晕、言语不利、颜面部麻木、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至入院诊疗时间最短为1小时,患者发病至入院诊疗时间最长为24小时,平均病程(12.5±0.2)小时,其中有6例患者给予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在(63.6±1.3)岁,患者头晕、言语不利、颜面部麻木、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至入院诊疗时间最短为1小时,患者发病至入院诊疗时间最长为12小时,平均病程(12.5±0.2)小时,其中有5例患者给予早期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溶栓、脑保护以及抗凝等常规治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6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1次/d,在早期用药基础上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详细康复评定。(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床上自主翻身训练,从床上坐起、穿衣、梳头,从床上到轮椅以及从轮椅到床上的转移,防止个体由于长期卧床出现肺部感染、压疮、心血管机体减退等症状,并给予给予患肢中药搓包、及熏蒸治疗。(3)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主动训练、作业治疗以及针灸、物理治疗等。(4)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言语治疗师对患者听觉以及言语功能进行刺激,教授患者单词,通过与患者语言沟通、交流的方式鼓励患者争取发音,不断提高个体患者发音清晰度以及准确性。(5)在进行肢体活动、肌力及肌张力锻炼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阶段进行,并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临床康复锻炼方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诊疗2周、4周、6周、8周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局部症状、睡眠状况、心理情绪、行动功能以及医药依从性等维度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得分越低表示个体生活质量越高。

(2)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诊疗2周、4周、6周、8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与个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成正比,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生活活动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诊疗2周、4周、6周、8周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具体情况(见表1),随着个体临床诊疗时间的推移,个体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同一时间段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比较(±s)

实验组 39 81.2±5.2 55.2±3.5 36.8±2.822.5±2.1 14.1±1.2对照组 39 81.3±5.3 64.2±4.4 54.2±3.8 45.8±3.2 32.4±2.5 t 2.642 2.541 2.495 2.382 2.156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诊疗2周、4周、6周、8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随着个体临床诊疗时间的推移,个体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同一时间段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缺血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影像表现不同,临床症状常见于视物模糊、头晕、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影像检查颅脑CT提示可有基底节区稍低密度影,脑沟、脑裂变浅,脑回肥大,侧脑室轻度受压,颅脑MRI检查显示个体患者颅脑局部病灶组织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3]。近些年临床研究显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后患者仍可出现多种后遗症,后遗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体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积极介入康复治疗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本次实验收录的患者均有肢体的活动障碍,部分合并言语障碍,实验显示在早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诊疗,第8周其生活质量评估(QLQ-52)评分得分为14.1±1.2,明显低于对照组。第8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得分为84.2±4.2,明显高于对照组第8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得分。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可有效刺激个体神经元,对残存脑神经进行有效刺激,从而提高残存脑神经代偿功能,有效提高个体日常生活自理活动能力,对改善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全身机能,改善患肢活动功能,语言表达能力,有效预防长期卧床导致肌张力增高、关节畸形、肌肉废用性萎缩,降低了肺部感染、压疮等的形成,进食、穿衣、转移部分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自信心,部分患者再次回归社会。

[1] 艾德军.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9(5):116-117.

[2] 管大平.脑梗塞伴抑郁、焦虑症状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1):8142.

[3] 关靖宇.眼针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脑梗塞偏瘫92例[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21):398.

R743.3

B

ISSN.2095-6681.2017.29.99.02

吴宏艳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缺血性个体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