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昭秀
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已引起我国和世界的注意与重视,并确立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日”。谁能想到我国现已有1000多万的患者,并且每年增加30万~40万人;家中有此患病老人,就成为一个严重的家庭问题,也成为社会问题。
我二姐患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失智状态,我与患者家人都很焦虑,也很无奈。读了《新天地》的《为了失智老人有尊严的生活》,给予了启迪,使我与家人得以修正我们的认识和给予重视,并进一步探索失智的病因。
大脑用进废退
我的大姐二姐是孪生姐妹,今年都93岁。85岁以前,她们身体头脑都还不错,能看书报、打麻将,洗衣、做饭、买菜都还行。
进入高龄后,两人情况发生了很大差异,大姐比二姐显得面容苍老,背也驼了,腿脚也不灵便了。大姐一辈子住在平房区,有6个孩子,生活负担重,但头脑清醒,90岁前还能看报、做活,并负担前后两院几户人家的水电费计算、收取。不过因为到女儿家住了半年,期间没有水电费的事了,家务活也少了,等回到自己住处后,水电费也不会算了。
可见,人的大脑不使用就要衰退,人老了更是如此,这与人、动物的器官“用进废退”的规律是相符的。长期不用而衰退,这与人脑的生理老化和损伤是有区别的。人老了也要用脑,虽然记忆力差了,能多看、多用几遍也就记住了,但不要疲劳。
小病引发大患
我的二姐原先是妇科医师,只有1个孩子,生活负担小。与大姐虽是孪生姐妹,但显年轻、形体好、不驼背、手脚灵便。她老伴已过世,独自在楼房居住,每日晨练,主持家务,为人精明能干。
但在87岁时,她患上带状疱疹。这本是疥癣之疾,但前后两年多才基本治愈。
带状疱疹虽不是什么绝症,但发作起来十分疼痛。特别是二姐得病初期的几个月,有时疼痛得难以忍受,每天吃大量镇痛和止痛药。加之一开始对此病没有重视,转为慢性带状疱疹后,时常疼痛,人也变得急躁焦虑,不得不长期服用止疼药物。
在疾病困扰和药物副作用的双重影响下,二姐的精神状态一落千丈。二姐病中寂寞,除治病休养外,平日消遣就是一个人看看电视看看报刊。得病1年后,她开始失智遗忘,出了院门回不了家。很快,失智失忆的症状逐渐加重,发展到讲话语言不清,答非所问。进而字不认识了,也不会写了,子孙、亲友的名字都说不出来,数数只能数到10。现在,她连儿子的名字都叫不出,还出现幻觉,总怕有人来偷她的东西,家里窗户用双层窗帘昼夜遮挡着,每隔几天哭闹一次。
保护脑健康,早治疗早防范
科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根源感到困惑不已。2016年,全球31名科学家联名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在特定的易感人群中——例如那些携带APOE ε4基因突变的个体(该突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已知危险因素)——常见的微生物感染便能侵入逐渐老化的大脑并且致其功能损伤。这些微生物可能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一种常见的导致唇疱疹的病毒,以及肺炎衣原体和博氏疏螺旋体。科学家认为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疱疹病毒或者真菌進入大脑的风险增大,导致老年痴呆症危险进一步增加。其具体机理是,大脑中噬菌斑形成,最终导致大脑细胞凋亡,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中断,因而导致记忆丧失和思考能力下降(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症状)。
尽管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但是结合我二姐的亲身经历,特别提醒老年人要尽早注重保护脑健康。
二姐的带状疱疹如何得的呢?有人说是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二姐86岁时于金秋10月去外地游玩,因为交通拥堵,疲劳而归,几天后就出现了带状疱疹。初次发作未及时治疗,康复时间漫长,造成遗患不浅。
此事警示老人,在生活中,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精神状况去进行一些活动,不要过限、不要勉强、不要劳累;有病要尽快治疗,不要拖延。老人身体不舒服,忌急躁、忌焦虑,家人要尽可能多见面、拉家常,减少老人的思想负担,以免除老人的寂寞、孤单和孤独感,对减轻老人的神智衰退是有作用的。
二姐虽失智失忆严重,说不出他儿子、孙女与姊妹的名字,但知道这是儿子、孙女和姊妹,看见离世几十年的父母的照片,知道那是爸爸,那是妈妈。年轻人对失智老人要多一些理解,因为时光可以遗忘,生命可以远离,唯有爱维系血脉,生生不息。
(责编:孙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