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高中生物教材《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对比和启示

2017-12-21 20:53张腾陈晓霞易国栋
现代交际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德对比研究

张腾 陈晓霞 易国栋

摘要:本文对比中德教材《种群数量的变化》编写异同。《NATURA》注重教学与当地社会生活相联系,有利于STS教学的开展。知识水平上,《NATURA》涵盖了此部分四大类重要知识点,要求知识水平高。借鉴《NATURA》实例引证并考虑中国自然生态条件,不仅可以丰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能给本节课的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中德 生物教材 种群数量的变化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63-01

一、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结果

(1)知识点比较。表1中,德版《NATURA》以种群变化基本模型、R-对策和K-对策生物种群发展特点、集合种群的概念和特征以及Lotka-Volterra-Modell模型的批判性反思作为知识框架进行编写,对比人教版教材编写得更加深入。人教版以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方法作为引例,着重阐述描绘种群数量的变化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各自特点,简要叙述了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

(2)实例引证比较。人教版教材编写系统、具体、逻辑强,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NATURA》在其他三个知识点中所引证的实例同样遵循对于知识点一的编排,引证具体实例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辩证的分析所构建的关于种群数量模型。《NATURA》优势在于从实际入手->分析因素->提炼知识内容->回归实际->解决问题,实例引证服务于生产实践是其主流特点。

(3)探究性课题比较。《NATURA》编排的探究性课题的数量多于人教版教材。从探究性课题的实践性操作角度比较,人教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更易操作,而《NATURA》中的四个探究性实践则偏向于生物科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发现与应用,米象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探究性课题应用于我国的教学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新颖度。

二、结论与讨论

(1)知识水平。通过对比两版教材,德版教材适应于当地教育教学条件,并融入了当地自然知识,尤其是结合西欧多岛的地理条件,加入了集合种群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启发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适应于当地地理人文条件的研究有积极意义。德版教材中加入了R-对策和K-对策生物种群变化这一知识点,加深对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深入研究,启发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入对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讨论。德版教材加入种间竞争种群数量波动,总结Lotka-Volterra-Modell模型,并对模型批判性进行反思。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种间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波动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能力水平。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编写更具有逻辑思维的特点,安排的探究性试验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得到有效开展。而《NATURA》中安排的生物素材探究则倾向于社会生活。在实際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并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同时借鉴不同教材中的优秀实践素材来丰富我们的教学设计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践行STS教学思想。

(3)情感水平。人教版与《NATURA》同样阐述了这节课的知识与植保工作密切联系。人教版列举植保员对夏蝗的监测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说明这节课所学知识关乎国家、农民的利益,关注保护濒危动物、防治有害物种。《NATURA》中列举两个病虫害防治工作来解读植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并结合自身条件设计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在对比两国教材在《种群数量的变化》这节内容的编排上可以看出,两国在教材编写的逻辑上有相似之处,且在教材编写中依据自身国情各有优势。借鉴他国教材的优势可以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中德对比研究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德艺术歌曲之间的差异性及启示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对比与借鉴谈改进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中德两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比较研究
国际双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