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是一切的开始,它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最大的幸运就是在2011年遇见师父——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红梅。回忆多年来师父的谆谆教诲,幸福溢满
心头,美好的过往一幕幕浮现眼前。
一
2011年8月,我和师父初次相遇在校园里。她,雅致清丽,眼如点漆,大眼睛里闪烁着满满的智慧。得知她29岁就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那年9月,学校举行“青蓝结对”,我很荣幸地成了她的徒弟,从此幸福地、零距离地跟随她左右,享受着她的指导与帮助。
那年的10月,“南京市全脑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室典礼如期举行。28名优秀的南京知名小语人怀揣着同样的教育梦想齐聚在工作室。师父推荐我加入。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激动与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惶恐:他们都是名师,而我,资历尚浅,能力不足,能行吗?师父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慧,不要有太多顾虑,只要你肯努力,还怕跟不上吗?相信在工作室的日子,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一晃六个年头过去,在跟随师父学习的岁月里,我成长得很快。有近百篇论文、案例和教育教学随笔在省、市、区各类评比中荣获一、二等奖,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连续三次个人课题在市级立项,两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或开设讲座,还应邀前往外省上观摩展示课并讲述成长故事……六年后的我已是南京市优秀教研组长,连续三届被评为区教科研带头人。不论是个人专业素养还是教育教学水平,我都实现了从教以来跨越式的飞跃。
二
工作室的成员常常询问师父成功的秘诀,她总是笑着说:“万事成功源于勤奋,有时候压力即是动力。我之所以能够实现梦想,其实是在任务群中磨砺出来的。工作的第二年,我就开始不断地进行公开课展示,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和各级基本功大赛,每次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其中的艰辛与酸楚只有自己体会。压力也是动力,我在这些任务的驱使下不断成长起来。”
我们的工作室有严格的学习制度,研修活动每月至少一次,从不间断。即使遇到师父外出或临时有事,她也会调整时间以确保活动正常开展。每一次研修,我们都要撰写学习心得,不仅要在下一次研修活动中进行分享,还要挂在工作室网站中展示。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阅读理论书籍,开展读书沙龙,举行命题大赛,每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实录与评析、教育随笔和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要有一篇论文获得一等奖或发表。要是遇到寒暑假,任务只会更多,要求也只会更高。师父总是会带头写好“作业”,和我们一起分享交流。每一期的成员文章都会有专人汇编整理,每学年结束纳入成员考核,优秀的成员会给予表彰。
刚开始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这样的研修方式。工作室两周一次的“预约挂牌课”、每月一次的“抽奖展示课”已经忙得我焦头烂额,招架不过来,还要写这么多要求甚高的文章,感觉自己的神经每天都处在紧绷状态。重压之下萌生了退出工作室的念头,师父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丫头,你坚持一年,如果还感觉压力这么大,师父同意你退出。”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上公开课了。因为每一次成员们给我提出精准的修改建议,在伙伴们的鼓励下上出更高质量的展示课,获得一致称赞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文章写多了,好似变得文思泉涌,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或是阅读收获,宛如行云流水,常常得到工作室成员和同事们的夸奖。当一篇篇文章获奖或发表的时候,那份激动之情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
一年后,师父如约问我压力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大,还想不想退出工作室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想!因为我找到了成长的幸福感。压力不再是压力,变为我成长的动力了,师父,让压力来得更猛烈些吧!”师父笑着摸摸我的头:“傻丫头,看到你现在的状态,师父很欣慰,我们一起继续加油!”
三
教师的成长要有科学的引领,全脑语文就是引领我成长的风帆。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是全脑语文的核心理念。工作室所有成员六年来跟随师父致力于全脑语文教学研究,潜心研究如何利用教材教语文,如何借助教材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2015年,工作室应邀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我执教了展示课《水》,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借助文本感悟极端环境下的极端体验,学习慢镜头写感受的写作方法。课堂上通过音乐、健脑操、冥想等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左右脑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体会雨中洗澡的“狂”和夏日冲凉的“爽”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我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是基于真实语言情境的自主言語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整个设计体现了全脑语文教育思想,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称赞。
回想当初,得知师父要带我一人外出参加这样高级别的展示活动,短暂的兴奋过后便投入了紧张的备课磨课环节。这篇课文自己早在2010年就上过市级展示课,所以第一次试教时,如几年前一样我引领学生品读文字,体会缺水环境的苦与乐。整节课学生一起纠缠在“缺水”的文字里,自觉学生读有所获,我暗自得意。可是下课后,师父只跟我说了一句话:“慧,你先反思一下今天的教学,以此篇课文为例培养了学生什么语文思维?提升了学生哪些语文能力?想好后咱们再交流。”静心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直到下课也只是获得了少许缺水的感悟而已,这样的课堂何以体现“启动智慧全脑,改变思维习惯,唤醒学习潜能”?
深思熟虑后,我将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教学目标直接切入语用,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品悟文字,体会极端环境里的极端体验——缺水时得水的“狂”与“爽”,学习作者慢镜头写感受的方法。师父听了我的试讲,满意地点点头,建议我第二天再次试教。第二天的课堂上,我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说、团队展示,让学生在文字的辨析与比较中充分感悟到了缺水时作者的极端体验,学会了文章的写作方法。endprint
清楚地记得刚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那会儿,因为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底气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我畏难推辞。师父找我谈心,给我鼓劲儿,她亲切的话语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慧,不要怕,大胆干!记住,师父永远站在你身后!”师父真的很忙,学校里的事儿和工作室里的事儿多如牛毛,可她总会如她所说,只要我需要她帮助,她都会放下手里所有的活计耐心指导我。一次,工作室成员研课,她上一年级的儿子发高烧,她只能让家人帮忙照看,懂事的儿子自己吃完了饭,还打电话来问:“妈妈,我吃过饭了,身体好多了,您要按时吃饭啊!”那天,我们一起在师父的办公室研讨到晚上9点多。研讨结束后,师父不放心,还一个个打电话追问是否安全到家。为了做好一次省级教研观摩活动,我捧着电脑一次次来到她的办公室,师父帮我修改研讨主题,审阅活动方案,甚至细微到每一处:活动现场的布置、安排,话筒的摆放。活动的前一晚,我离开她的办公室时,已是晚上7点半,而她还要准备第二天观摩活动的发言稿……其实,我们承办全国展示活动已经多次,但师父每一次都是要求每个环节井然有序,追求高效率、高品质。我们的语文教研组也因为工作特色明显、工作成效突出,在2015年7月荣获“南京市优秀语文教研组”,而我也光荣地被评为市优秀语文教研组长。
每当我有困惑的时候,总能在师父那儿找到答案;每当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师父总会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她不论有多忙,从不推辞。我明白,年轻的我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是因为我幸运地能与她同行,能得到她的帮助和指导。一次参加市级比赛,准备时间只有一天,而师父当天还在外忙着公务抽不开身,我以为她那天没法指导我了。谁知道晚上7点26分的时候,手机铃声响起,师父连晚饭都顾不上吃,风尘仆仆地从活动地点赶回来,在办公室等我。那天晚上,我们一起研读教材,理清思路,确定方案,一遍遍地进行演课和修改,直到确定满意的教学设计为止。接着,她又陪着我制作课件、修改课件。当课件制作好后,又让我进行演课。这一次演课,从课堂教学的语言到教师的教态,再到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事无巨细,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都尽可能地想了一遍。经历了多次打磨,师父终于对我的表现满意地点点头,说:“回家好好睡个觉,明天正常发挥,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走吧,我送你回家。”我一抬头,看见办公室里的钟表,竟然已是凌晨2点48分……
在师父的不断提携、指导和帮助下,几年来我快速成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区级教科研带头人、市优秀教研组长。如今作为学校的部门负责人,我也能出色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做教育科研工作。我是如此幸运,因为我有这样一位优秀而无私的师父。
四
六年匆匆而逝。今日,我再一次聆听师父给新成员们讲述“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谋略”,再次确信六年来我的改变,是因为有师父的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个人品格的影響。六年里我跟随着师父,学到了很多很多,学习她的智慧与勤奋,学习她的热心与无私,学习她的豁达与自信,更懂得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拥有高远的信念、不变的激情、坚强的内心、持久的努力与永恒的童心。这种影响一定是长远的,且必将是我漫漫教学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是呀,有缘遇见某个人,你的命运就会因他而改变。而我,因为遇见师父,有了专业的成长与人生的蜕变。
我是如此幸福,因为我的师父是王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