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
亚太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严峻的挑战不少,但希望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进的思维居上位,多重合作机制还在运行,特别是中国成为推动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坚力量,因此,亚太地区维护稳定、和平与合作的大局,维护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都是可期的。
2017年就要过去了,又是不平静的一年,其间发生了许多大事,不仅对当前,对未来也影响极大。本文着重分析和认识亚太地区的大事及其对未来形势的影响。
亚太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改善,稳中趋好,似乎走出自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的阴影,开始走向复苏,而地区关系与安全形势动荡,乱中趋稳,看似尚未走出危机的阴影,令人担忧。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尽管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期终结,处于转型期的“新常态”,但仍然是亚太地区经济的最大亮点,预计全年增长率可以达到6.9%;美国经济表现不凡,消费、投资和贸易显著增长,预计增长率3%以上;东盟经济平稳,预计会维持5%以上的增长率,可能会比上一年略微提升;日本经济仍然处在低增长状态,维持在1%左右。总的来看,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提升,投资增加,国际贸易出现回升势头。
亞太地区的经济相互依赖度强,大多数经济体参与区域生产网络,互动性很强。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导致亚太地区的产业链条断裂,致使亚太地区的经济陷入整体性衰退,影响之大使得抗力很强的中国经济也结束高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东亚地区的经济进入重大调整期,目前仍在结构性调整之中。其中,重要的是通过改善综合发展环境,提高内生发展驱动力,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摆脱传统的单一加工出口结构。这方面已经出现好势头,结构性改革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积淀了新的能量。2017年APEC非正式领导人声明中强调,将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包括竞争性政策、营商便利化、规制改革、强化经济和法律基本框架,加强公司和公共部门治理,以及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实现平衡、可持续、创新、包容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对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亚太是一个经济上紧密相连的地区,维护和推进亚太地区的市场开放,是实现亚太地区发展和繁荣的关键。为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制定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茂物目标”。不过,实现这个目标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其中,发达经济体不作为,美国另起炉灶,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影响很大。特朗普当选,他执意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不支持区域开放与合作安排,只强调双边,强调平衡,宣布不搞大贸易协定。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经济顾问科恩甚至明言,世界不是地球村,而是国家、非政府参与者和企业交战争夺优势的场所。美国采取这样的政策对亚太地区的开放合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参加APEC会议期间,特朗普不讲亚太,大讲印太(印度太平洋),看起来似乎要以后者替代前者,实际上后者只是着眼于政治和安全战略的考虑,并没有要推动该地区经济开放与合作的考虑,在亚太地区合作上美国的负能量作用是值得重视的。不过,利好消息是,2017年11月6日,在岘港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领导人们就继续推进亚太地区开放与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将继续推动亚太地区开放与合作,推动茂物目标落实,推进互联互通网络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当然,也应该看到,当前和今后,各国对市场开放的环境也有新的要求,总起来看,各国更加注重市场开放的均衡性、渐进性和可持续性。在2017年东亚领导人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构建的声明中,就强调了开放的渐进性,对落后经济体提供差别待遇和加强发展合作。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深化新型发展合作的平台,所推动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也将会大大加强各国间发展的相互依存,利益与价值认同。显然,中国作为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不仅本身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在引领地区和世界坚持走开放、合作、共赢的道路中也在发挥巨大的作用。
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
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令人担忧的事情很多。其中特别令人忧虑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政走向及其带来的影响。特朗普所改变的不仅是经济政策,而且也改变了政治与安全博弈规则。总的来看,特朗普政府要重新打造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是要通过优势延续美国在地区和世界的安全战略布局,二是利用优势拓展新战略部署,因此,美国没有准备进行战略收缩,更不认可战略衰退。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中美之间的大战略竞争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美国战略压制中国的部署没有改变,但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的大局稳定了下来,维护了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的基本态势。在经济领域、地区问题等方面的沟通、协商与合作性也在增加。经贸领域是特朗普总统最多谈及的,也说了不少狠话。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就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和推动合作达成共识,双方利用对话平台取得了成效,特别是特朗普总统访问中国期间,双方达成2500多亿美元的经贸大单。并且是特朗普总统自己发出了贸易不平衡不怨中国,怨美国自己不作为的言论,虽然这个说法有些言不由衷,但也有助于减少对抗性。
特朗普在访问亚洲期间一直把印太挂在嘴边。印太战略尽管有着鲜明的、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但是,要美国放弃亚太,搞印太,也有些不现实。且不说印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配合,澳大利亚能出多大的力,日本能帮助美国实现什么战略目标,美国自身的定位和投入也堪质疑。在新的形势下,再搞新的结盟是难以如愿的。在笔者看来,中国不必对此太过担忧,一方面,可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基于和平、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进程。
南海地区曾是最易摩擦起火的热点区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折腾之后,已经相对稳定下来。尽管美国还在进行所谓“自由航行”进行示威,但应者寥寥。重要的是,在中国与东盟存有争端的国家中,原来菲律宾和越南积极活跃,不时掀起争斗的波澜,特别是菲律宾的阿基诺政府,把争端提交海牙国际仲裁庭,一时局势非常紧张。但在杜特尔特当选总统后,他改变了政策,采取了搁置争议、推进合作的方略,让中菲关系转圜,也让喧闹的南海争端平静下来;越南在经历了国内所谓“反华动乱”之后,也大幅度调整了政策,让争端降温,大力推动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使中越关系得到新的发展,也有助于南海地区形势稳定。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越南的正式访问,进一步增加了两国间的合作共识。可以预计,顺着这个方向,南海地区稳定、合作的氛围会增加,不仅大局可控,而且还可以有新作为。
当然,最令人担心的是朝鲜半岛局势。2017年,朝鲜先后进行核试验和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极大地恶化了东北亚局势,特朗普的强硬表态则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危险。问题在于,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局势就难以控制,任何后果都可能出现,由此带来的灾难难以预料。对于朝鲜拥核和进行核导弹试验,国际社会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为此通过了多项制裁,一次比一次严厉。但是,仅仅制裁不能解决朝鲜半岛和平的根本问题,而战争更不能是选项。在此情况下,首要的是止战,这符合包括朝鲜在内的相关国家的利益。为此,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今,盡管加剧局势紧张的言语有所减少,但对抗的结构犹在,战争的风云没有散去,解决根本问题的突破口还没有找到。
朝鲜半岛是战是和事关重大,需要各方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只要能往前走一小步,就是进步就有希望。不过,很难期盼出现美国改弦易辙,率先改变对朝政策的局面;希望朝鲜采取大的改变,主动宣布停止新的核弹试验难度也很大;韩国新政府虽已采取对朝鲜制裁与接触并行的政策,但效果有限。同时,也难以要求日本、俄罗斯能有新的贡献。在此情况下,中国是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采取更有进取性的行动,推动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拥核的立场不会松动,在落实联合国框架下的制裁方面也会非常认真,但作为近邻和长期积累的关系基础,中国在扭转对抗局势,特别是制止生战方面有着特殊的利益和责任,也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有必要让这种影响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访问朝鲜,向朝方介绍中共十九大,让朝鲜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方略,了解中美在朝半岛问题上的共识,这无疑是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特殊影响力的一种努力,希望这样的努力能够有助于推动朝鲜走出“安全困境”,改变战略思维方式,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入共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行列。面向未来,无论是朝鲜半岛,还是东北亚地区,对抗不能再继续下去,需要走出“困境思维”“零和游戏”的思维,中国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动这个地区的和平发展与合作。
在东北亚地区,一个向好的发展是在经历了“暂时搁置”之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终于恢复。中日韩三国关系如何发展影响极大,一则,三国经济分量大,相互依赖度强,合则利,分则损。二则,三国经济关系处于转型期,需要重构面向未来的新结构。因此,中日韩合作是东北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还是在推进局势转圜方面都至关重要。如今,中日韩有着新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刚刚开完具有新时代意义的十九大,习近平继续担任党的总书记,日本完成新一届选举,安倍续任首相,韩国实现政权更替,支持和解与合作的文在寅总统当政,如果中日韩能够开启新的合作进程,东北亚的局势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严峻的挑战不少,但希望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进的思维居上位,多重合作机制还在运行,特别是中国成为推动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坚力量。因此,亚太地区维护稳定、和平与合作的大局,维护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都是可期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责任编辑: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