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检测产业高峰论坛如何思想碰撞?

2017-12-20 01:19许欢
中国纤检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验室机构检验

许欢

6月29日—30日,2017中国检验检测产业高峰论坛,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召开。本届论坛重点聚焦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趋势,并围绕当下检验检测行业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讨论。本届论坛,到底有哪些行业问题值得关注?

检验检测产业的未来,如何变化?

本届论坛,对于国内一些中小型实验室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现状,引发了嘉宾的担忧。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在发言中表示:现在企业70%的实验室是虚设的,根本没有运行,行业机制问题很关键,这些实验室该怎样激活?如何让这些实验室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共创共享共赢是检验检测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企业重视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水准,把检测风险降到最低,推动检测产业发展。

在回答场下代表关于该如何激活国内形同虚设的实验室时,周骏贵指出,虽然一些小微企业没有经验也没有资金购买设备,即使建成实验室使用率也不高,但以这些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却能够满足其日常需要。检测能力以外的,可以和其他平台共享,让企业之间的实验室联合起来或共同打造品牌。另外,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实验室也在思考战略问题,认为没必要再做第三方实验室,但他们的实验室资源可以共享。如果打通这个环节,就可以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服务。

2016年,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从今后发展方向看,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做大做强是发展方向。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2407家,较2014年度增长9.82%,近3年年均增长11.92%。中国总体上已处于国际认证认可发展的第二阵营,正加快迈入认证认可强国行列。

针对上述数据,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副总裁李丰勇坦言,从前检验检测行业主要服务于中型企业,但自2015年开始,内需型检验检测开始快速发展。比如食品、环境、汽车等领域,而原来消费品、纺织、玩具等领域,相对于内销型产业却有所减缓,行业成本危机正逐步显现,未来会是资本的天下,共享商业模式有待开发。

事实上,检验检测行业是朝阳产业,非常值得投入精力发展,但现在也是竞争最激烈时期,到底谁能够存活、谁能够坚持、谁能够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重视基础数据建设和数据综合利用,而在现有资源过剩、共享模式有待开发的情况下,资本巨头开始涉足检验检测行业,并在相关产业跨界,未来会是大数据对商业模式的颠覆。但真正颠覆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的会是谁?现在没人知道,我们将拭目以待。

SGS中国战略发展部总监朱海俊从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检验检测、中国检验检测的国际化机遇及国际化之路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表示,目前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有 3万多家,全年营收约2000亿元,市场容量以每年约10%的增速发展。而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有近100万从业人员,但人均产出较低,国际检验检测巨头、区域性及行业性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入,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和民营检验检测企业数据量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化、区域化的特点明显,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的采信机制有待完善,从业检验检测机构以小、微型机构为主体,规模化服务商较少,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走出去的不多,多为小规模的绿地投资为主,但有跨界者率先以并购方式走出国门。

此外,在2015年,中国资本净输出1456.7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0783.3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流向发展中经济体70.9%、发达经济体25.1%、其他4.0%。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中国检验检测供给侧改革、中国检验检测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传统市场存在能力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及产业和市场新需或高端检验检测能力缺失或不够的现象。

中国检验检測行业国际化之路,需要资本市场与中国检验检测行业打通,做到本地全球化、全球本地化,并加速内部整合和海外检验检测机构的并购。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要走出去,把中国检验检测的技术和标准输出到海外。

投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我们关注什么?

“在IPO这条路上,投资第三方检测是非常寂寞的,长时间看不到回报。在入行前两年,我们什么都投不出来,什么也没做。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势必要充分发展检验检测行业,但大环境还不成熟只能耐心等待。所以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案例和做行业分析。”钛和资本董事长潘晶,在回忆刚入行时的情况感慨道。

然而,正是由于最初非常细致、深入、扎实的行业研究,才给钛和后来的快速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潘晶透露,其实在中国投资第三方检测的投资机构非常少,这些年她所经历过的投资,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是因为不了解而陷入A轮投资陷阱的机构。实验室通常在5000万以下收入时发展最快,所以后面步子迈得很大。但这时也是瓶颈期很容易做不下去,就会和投资人吵架,双方僵持在那里,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二是国内上市检测机构和外资检测机构的产业投资并购。三是私募股权投资,也是现在在全球最活跃的。虽然全球私募股权机构产业资本的最终估值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在某些单项上,产业私募股权给出的价格可能略高一些。四是有若干产业背景的专业人士离职后设立的人和型基金,而且这个领域的投资现在越来越多,大多小型基金合伙人都来自知名投资机构。

在潘晶看来,检测行业已经越来越难投了,好的实验室非常难找。多年来,潘晶和她的团队也向国外私募基金学习了很多,私募投资领域产业整合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成长中,整合是不可缺少的力量,而资本是非常重要的力量。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光投是没用的,必须先投平台型的公司,然后整合,再去建设。在中国投资市场中,投资人都是很难退出的,如果没有长期战略,几年以后可能又回到了起点。所以,在投资中如果找不到一家平台型的公司就不要投,停在那里,否则投到最后会非常痛苦。”endprint

这些年,在经历了几番投资后,潘晶承认赚到了钱,却也让她有了一些思考。钛和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什么?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投?在谈到最近钛和投资的计量校准领域时,潘晶强调,没有一个投资是容易的,为了投资计量校准行业,他们努力奋斗了整整3年。

早些时候,曾经有一位投资人向潘晶抛出过一个问题:你们投资团队有6个注册会计师,招这么多财务,根本不了解行业,能做投资吗?当时,这个问题在她看来太过尖锐,让她一时无法作答,但如果放在今天,潘晶却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其实钛和直到现在也有很多注册会计师,都是我们花很大的代价,让他们以合伙人的身份过来创业。现在我非常感谢他们,因为每一次整合,都是财务先行。”

作为在投融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载的业内资深人士,潘晶也得出了自己的经验,她认为,在投资检测实验室时,有几个重要因素非常关键:

一是品牌的核心业务的驱动力。如果一个检测机构在食品、环境、汽车等领域,做得都非常好,便看不出究竟是哪个做得更好,行业不同客户驱动就不同,因为是不同的技术门类。所以核心业务很重要,不能在所有领域都出色,只能选择在某一细分领域做得特别好。另外,要看它的业务驱动力是资源型还是市场型,如果是市场型拿到的价格会很低,却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二是实验室的现金能力。实验室的现金能力并不在于它赚多少钱,而是是否处于良性运作。在有业务完成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还有多少现金流回流储备。正常情况下,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它的投资需要三年才有现金回流,因此良性运营的实验室,现金流应该是非常好的,不能总缺钱,总是缺钱的实验室经营一定有问题。

三是对人才的关注。拿围棋举例,如果是围棋5段的人,卻用了一批围棋3段的人,就不会有太大进步,应该让8段的人为你做事。此外,领导是否愿意去学习,也决定了实验室的发展前途。

潘晶不讳言道:“其实投资检测机构最怕的是不谈利益只谈理想。你不知道他要什么。利益不讲清楚是没法做事的。我们喜欢投既谈理想又谈利益的机构。”

在专场访谈的互动环节中,场下代表踊跃提出了从业中的一些困惑和看法。远方检测陈聪在发言时谈道,“关于中小实验室该如何生存的问题,我认为‘特色非常重要。比如远方检测就只做光电领域。再有合作也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一个实验室能把所有项目做全。只要具备这两点,我相信不管外面的环境多么艰难,总能在瞄准的细分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CNT中诺检测的杨加尚,对于检测机构该怎样形成共创共享和共赢?小微型检测机构怎么去突破?提出了疑问。朱海俊表示,小微机构要突破首先要明确心态,是自己做还是和大型机构一起做,看你怎么想。是小池里的大鱼,还是大池里的小鱼?

刚入检测业不久的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缪冬塬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检测业属于服务业。从目前来看,业务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检测机构。但是检测业又是非常属地化、有服务范围的业务,也一定会有分布式的划分。比如,沃尔玛和7-11虽同属超市,却不是一个发展方向。此外,小微企业做到最后也会形成品牌,但需要把品质做好,提到一定标准上来。

还有代表对华测检测提出了问题:华测作为上市检测公司有大量业务来自政府抽检,要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李丰勇表示,“完全靠政府的检测机构是没有前途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帮助企业产业升级,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因为我们的团队也一直在从技术、产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企业做改进,而不仅只是告诉企业产品是合格或不合格,这也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国内上市检测机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些事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室机构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