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共同负责同一群学生的教学;通过协同教学教师相互交流、合作、对擅长的内容再深入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协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协同教学;分站式教学;电容器的电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7-0053-03
【作者简介】郑慧玉,江苏省泗洪中学(江苏泗洪,223900)校长助理,高级教师。
一、协同教学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1.协同教学的定义。
协同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在两个以上教师的合作下,担任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主要部分教学。时至今日,协同教学在美国、德国、我国台湾等区域已经广泛运用于多种层次的教学活动中。
协同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协作性”,即采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中分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协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做法,教师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协同教学是从教师、学生角度出发,实现教师协同、学生乐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协同教学的模式。
教师协同的组织形式分为下列几种。(1)典型模式:一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其他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课堂观察。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负有平等的责任,教师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支持模式: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轮流在课堂上进行个人专长的教学。(3)嘉宾模式:一名教师作为主持人对内容设计和评价负责,定期邀请专家作为嘉宾、合作者参与呈现。(4)分站式教学:按照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站点,学生选择去不同的站点进行学习,每一个站点都有相对应的教师进行引导。分站式教学是各个站点同时进行,教师以平行的方式从事教学活动,而支持模式是轮流进行。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协同教学要取得实效,就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加以调适,课堂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协同教学模式之间的转换,即同一课时中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协同教学。
为了更好地让广大同仁理解运用协同教学,笔者拟以“电容器的电容”一课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协同教学提升物理课堂成效。
二、“电容器的电容”案例设计
1.教材分析。
“电容器的电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3-1中“静电场”一章的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在学习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新物理量之后的又一新知识点。一般在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后学习。相对来说,本节内容较为独立,较为抽象,是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存在较大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实验学习充满兴趣。所以教学中可以用探究实验作为教学的支撑,小组合作完成。
3.模式选择。
在本节教学中采取典型式和分站式相结合的协同教学模式,在电容器的构造、电容概念、电容器的充放电的学习中,采取典型式协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采用分站式协同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关系”,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4.站点设置。
分站式教学是按照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站点,本节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因素确定四个站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到不同的站点学习,每一个站点都有相对应的教师进行指导。各个站点同时进行,教师以平行的方式从事教学活动。
各站点的设计如下:站点一是探究电容器的形状、体积大小因素,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用数据说话,探索不同的形状、不同体积大小与电容器的电容有无规律;站點二是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间距因素,这个实验利用了静电计,但是静电计本身也是会损失电量的,实验中注意考虑误差因素,操作要快,可先拉大间距,再减小间距,观察静电计张角的变化,即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的变化,从而判断电容的变化;站点三是探究平行板间插入介质情况,主要是通过改变两板间的介质,从而改变电容;站点四的设计是探究平行板正对面积对电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两板间的正对面积,观察电容的变化情况。
三、教学过程
1.典型式协同教学。
首先由一名教师Z主讲介绍电容器及其构造、引入电容的概念。
辅导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主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上,同时维持课堂纪律。
2.分站式教学: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相关因素的实验。
将班级学生按学习小组整体分成A站、B站、C站和D站四部分,各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自由选择实验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各站点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A站: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的形状、体积大小关系。实验器材:洗衣机、电视、日光灯等用电器上不同形状的电容器若干、导线若干、鳄鱼夹、数字电容表等。
B站: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的平行板间距关系。实验器材:静电计、平行板电容演示器、导线若干、感应起电机等。教师介绍静电计的原理,并演示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引导学生猜测两平行板之间距离增大,观察到静电计张角变化,电容器的电容的变化情况。
C站: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间的介质关系。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演示器、导线若干、数字电容表。
D站: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正对面积的关系。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演示器、导线若干、数字电容表等。endprint
3.小组讨论分析结果:总结影响电容器的电容的相关因素。
A站:根据实验数据,电容器的形状、体积大小与其电容大小没有关系。
B站:实验中控制了电量不变,静电计的张角增大说明两板间电势差U增大,据公式判断电容变小。这说明间距越大,电容越小,两者间可能成反比关系。
C站:有介质的电容器,比同条件下的没介质的电容器的电容大。
D站:由实验数据可知,正对面积越小,电容越小;正对面积越大,电容越大,两者间可能成正比关系。
4.游戏体验:检验影响电容器的电容的相关因素。
请12名同学参加游戏,站成平行两队,通过学生队伍(人体构成特殊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移动改变间距、正对面积、插入介质,直接观察数字电容表数值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验学生间的协作。
四、教学反思
1.实施协同教学后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协同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学生而言,首先,协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名教师同时进入课堂,团队的关注力远甚平常教学中的单个教师,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逐步克服惧怕物理的心理,学生因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动而产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其次,协同教学促进了小组合作。在分站式教学中,学生均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前往,共同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之间更加默契,操作效率、实践效果都大大提高,为今后的更多合作奠定了基础。最后,协同教学推动了深度探究。在实施协同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到站点进行实验探究,各个站点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教师事先对负责的站点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得出正确结论,有利于学生个体构建知识的体系。
(2)对教师而言,首先,协同教学彰显教师特长。每次协同教学,由教师自己选择擅长的项目,充分展示自身的优点,使每名教师将最佳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其次,协同教学助推教师团队成长。协同教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之间互相观摩教学,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也可得到其他教师的协助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研合一,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2.协同教学实施的不足。
当然,协同教学依然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我们发现的不足之处有:(1)在实施协同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知道完成分配任务,主动意识不够,课堂上关注自己分内的事务,协作精神还需提升;(2)协同教学实施的空间、时间不足,普通的教室的空间小,在一个教室里同时开展多个活动,难免互相有些影响,再者,中学课堂时间只有40或45分钟,每个学生都到几个站点学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有的站点内容可能没弄清楚理解不到位。因此,建议在实践中选择部分主题带学生到阶梯教室,运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开展协同教学活动。
3.展望。
实施协同教学的过程,不仅僅是教师之间的协同,也体现师生间的协同。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引导,同时也要关注生生间的协作讨论,相互配合,使学生感受到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而是小组集体求知探索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协同教学,犹如行驶的列车载着乘客去不同站点领略不同的风景,引领学生体验不同的收获,感受精彩的物理世界。希望有更多教师能够关注并参与协同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探索和总结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规律,发挥各人所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少非.协同教学模式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3).
[2]张世忠,罗慧英.协同教学对国中学生所知觉的科学教师PCK之影响[J].科学教育学刊,2009(01).
[3]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05).
[4]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05).
[5]郝志方,何花.高中物理协同教学方式的探讨[J].物理通报,2013(06).
[6]刘涛,徐世鼎.对中小学教师“协同教学”效能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