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爸爸照例要看新闻节目,素素也跟着一起看。这是父女俩一直以来养成的好习惯,边看新闻边聊天,素素还真是从爸爸那里知道了不少时事典故呢,当然,素素的评论也越来越让爸爸感叹:“素素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现在,电视中的新闻频道正在播放战争画面。熊熊的大火,炸毁的房屋,血流满面的人们,呼天抢地的母亲……悲惨的画面让两人不约而同地叹了一口气。
素素伤感地说:“战争真是太坏了,上次我看到,有个小男孩的双手被炸没了,真可怜,他以后的生活怎么过呀!”
爸爸说:“是的,你看的《安妮日记》不就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小女孩被纳粹德军杀害的事么?”
“安妮文章写得那么好,要是她能活到现在,一定会是一个好作家。”
“战争毁灭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不光是作家……有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或许他会成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呢!”爸爸惋惜地说。
“还有数学家去当兵的?”素素问道。
“是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多布林刚刚成为巴黎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数学博士,是整个欧洲最前途无量的数学家。可是1940年希特勒对法国的入侵中断了他的数学研究,面对侵略者,他决定投笔从戎,于是参加了法国陆军,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素素评论了一句:“让这样的人才去打仗,真是一种浪费呀!”
爸爸思考了一会儿,似乎在想着怎样回答这句话:“在战争面前,许多时候人们是无法选择的。最开始的几个月,多布林还在阵地上继续着自己的数学研究。可是到了夏天,情况变得危急起来,德军粉碎了法军的抵抗,多布林所在的步兵团眼看就要陷入敌人的包围。许多士兵都纷纷撤退了,多布林自愿和另外两个战友留下阻击敌人。”
“这种选择是值得的吗?爸爸,如果多布林撤退了,那不就为世界留下了一个大数学家么?”
爸爸似乎也很赞同这样的猜想,可是他说:“历史上的事往往没有‘如果,6月21日,25岁的多布林在包围上来的德军面前开枪自杀,宁死不当俘虏。”
说到这里,大厅里响起一声“啊”的惊呼声,那是素素发出的。她见到爸爸似乎不想继续说下去了,就找了个问题:“那么是不是德军发现了他的数学研究手稿,才让多布林的成就流传于天下呢?”
“嗯……不是的,在德国人打上来的时候,多布林烧毁了自己手里的研究论文,他不能容忍侵略者剽窃自己的思想。”
“那奇怪了,多布林的研究成果怎么被现在的人知道的呢?”
爸爸微微笑了笑,说:“要说起来,还是蛮有趣的。多布林在上战场之前,就用一个信封把自己的数学理论密封起来,藏在法国科学院的地下室里。并且,他还制定了一个规则,信封要作者本人才能开启。”
“多布林不是牺牲了吗?那天底下不是就没人有资格开启信封了?”素素问道。
“是的,不过还有一个规则是,如果作者去世了的话,那就应该在密封之后100年才能開启。”
“100年?多布林在1940年密封的数学成果,如果过100年,那不是要等到2040年了吗?离现在还有二十多年呢。”
“确实是这样,而且到那时才打开,那么就只能当作文物看待了,对数学研究的推动价值就失去了。所以后来,在许多数学家的劝说下,多布林的弟弟终于在2000年同意打开密藏了60年的信封。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多布林在战场上写下的论文,这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并且确立了多布林在现代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虽然素素已经知道,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她现在掌握的数学水平来说,是不容易理解,但她还是问:“爸爸,你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多布林放在这个神秘的信封里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呢?”
爸爸想了想,说:“多布林研究的主要是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盐、糖在流淌的水里溶解之后,是怎样运动的。”
素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数学家,多布林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可是,在战场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轻易地被一颗子弹夺去了生命。他的遇难,是数学界的损失,更是人类的悲哀。你觉得:数学家多布林应该参加战争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