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
读陈奕纯的散文,无疑是在跟他进行一次次带有色彩的旅行。我觉得因为他画家的天性和与生俱来对文字的喜爱,一次普通寻常的旅行,在他笔下往往都幻化成了一种自然、浪漫和艺术的心灵之旅。
不止绘画。他说,像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说的那样,找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所能组成的绝妙的搭配”,他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愉快。因此在他散文里,我们不仅读到一些美妙的词语,还能读到一片丰饶与斑斓的颜色。
我首先读到的是一种赤红。站在丹霞山上,他面前的丹霞如火,他仿佛看见唐代大散文家韩愈被抛在生命的火焰里。这是一个伟大灵魂在命运的熔炉冶炼的颜色……他的语言汪洋恣意,纵横捭阖,有一种生命宣泄之后的淋漓和对历史山河“沉雄”般品格的生命拷问(《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
接着,我读到一个生命的由灰到黑的色调。在饥饿的年代,药房管理员“小周阿姨”因丢了公家的“三块钱”,最后竟寻了短见。没想到多年以后,我随母亲回到那里寻找故友,故友的儿子却吐露出三块钱的最终去向。迟到的忏悔和生命救赎,其中展露出的那人性之暗,让人肝肠寸断,欲说已无言(《大地的皱纹》)。
他的《月下狗声》营造的是一幅虚幻、缥渺的白色画卷。淡淡的白汽在升腾。现实村庄里的陈八成、陈子善,充满诗意的山月、白雪、狗吠、人影……真实的动物与人性一起在山村月夜的雪地一起行走,作品犹如一幅充满温馨和梦呓的月下小品……
而散文《看油菜花的人睡着了》铺就的便是一片金黄的色彩。花非花,人非人,梦非梦。他看似睡着了,却清醒走在金黄色的世界,他看到油菜花那“亭亭玉立的顾盼流传的一种黄,从眼前一直铺向天边”,感受到一种更为强大的美丽和浓浓的香气……
融画家与散文家于一身,又天生的具有敏锐而细腻的艺术感觉。在他的眼里,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海总每每与众不同。譬如看石,他看的是石头伟岸的肌理之美。一棵树、一朵花在他的面前,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就将自己融入其中,甚或变成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朵花,重新返回或绽放……绿色、红色、鹅黄和草青,这些颜色在他的笔下,就是他内在心灵情感的一种折射。他说只要有了颜色,他就能感觉到林林总总的故事在萌动。当一种颜色在向另一种颜色过渡,他心里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在这部散文集里,他还写了一组关于画牡丹、莲、玉兰、泡桐花、梅、芍药等花朵的艺术散文……这当然是他绘画的艺术笔记和心得。读着这些散发着奇异的艺术芬芳的文字,就让人感觉如同穿行在美丽无边的花园里,或者畅游在一个带有色彩的河流中……在《清气溢乾坤》这篇散文里,他说了自己的一个小秘密。他说,有一天,他忽然发觉他多年画的荷花竟然没有一朵花是红色的。但摊开纸和笔,他准备画一幅色彩绚丽的荷花时,纸上显现的却仍然是一朵清绝疏朗的白荷……在所有的颜色里,他对白色有着天然的喜爱。在他眼里,白色象征着清澈透明、自然坦荡和无欲无求……白色不算色彩,却是他心灵里的一個密码。
自然,也有他的真实人生行走的文字。
他有一篇题目叫《丽江不哭》的散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真实的行旅记录,也可以说是他一次浪漫的爱情之旅。雪山、青稞酒、木楼、石板路、古镇……行走在如梦如幻的丽江古城,他眼前朦朦胧胧,如此朦胧中就有他与小禾邂逅之后的懵懵懂懂,就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就有他对丽江古城强烈的思念之情……他相信,只要玉龙雪山那一座圣山在旁边巨大存在着,即便黑夜来临,古城的人就会忘记黑暗,重获阳光、空气和幸福……这篇散文就像一篇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小说,丰盈充沛,充满艺术的张力和感染力;又像一部过旧的黑白电影,布满了深情与温馨。让人感觉踏进丽江古城,就如同踏进一个真实而虚幻的梦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如此,读他的散文,我便认定他早年从故乡的花草树木中走出,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行囊装满绚丽的色彩。现在,他就是在用这些色彩,呈现着他的生命之根和人间大美,呈现他对生命、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呈现着他站在散文艺术“一毫米的高度”上的欣喜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