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
42岁,其实才只有一只脚跨进中年。但深圳一位就职于某著名公司的员工欧某,却在这个年纪因可能被裁员而跳楼,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把前段时间揶揄、自嘲“中年油腻男”的中产们,从轻松的调侃模式迅速切换为沉重的思考和感同身受的焦虑。
欧某这个群体,虽然大体可以过上与“中年油腻男”差不多水准的生活,但对意外打击的承受能力却要差得多。在职场上为了和“菜鸟”“老鸟”的称呼相配,他们被称为“骨灰鸟”。不久前,“BOSS直聘”进行过一个求职意愿调查,把“骨灰鸟”定义为40-45岁,或在企业中低层担任管理岗位,或是企业技术骨干(或者曾经是)的群体。
和22岁到32岁的年轻求职者相比,他们的跳槽意愿从平均22个月升高到平均48个月到60个月,而搞定一份工作的时间从年轻求职者的平均4-6周,上升至平均12到22周。这项求职意愿调查显示:“骨灰鸟”的跳槽意愿大大降低而求职难度大幅增加。这两个数字互为因果,让他们从“野生状态”转化为“家养状态”。
“骨灰鸟”在跳槽这件事上之所以畏头畏尾,除了年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过早给自己的生活加上了“杠杆”。
他们买了不小的房子,却有数额庞大的贷款压力;他们赶上了二孩放开,却对生活成本的骤然上升缺少准备。不少人家中并没有补贴他们生活的能力,父母的医药费、生活费还需要他们补贴。不幸的是,欧先生赶上了所有这些条件,这时裁员来了,天就塌了。
在职场,裁员往往会从公司认为业绩和薪酬不匹配的员工开始,你被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薪酬太高,被裁也就意味着你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找到同样收入的岗位,而你的所有生活支出都是按照原来的高收入安排的,你工作敬业、与世无争,以为会一直安稳地领这份高薪,却低估了竞争的残酷性。
中产阶层、中年人群的集体焦虑是一个国家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这是因为,在这个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年人都在童年、青少年时期经历过短缺甚至贫瘠社会,在这种背景下,每一顿饭、每一件衣服都显得昂贵。希望能无限量地获得基本生存和生活保障,进而争夺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一种“思维基因”,也就是对所谓“财务自由”的渴望。这种惯性,需要完全在丰裕社会长大的一代成为中年人之后才能减弱。
这种思维基因时刻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绝大多数中产阶层都会给自己的人生加杠杆,把自己打造成一家“上市公司”,不断用自己越挣越多的美妙前景,为自己的现实“融资”,却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当遇到整体经济环境下行或行业危机的时候,被裁员就相当于公司债务到期、注册资金不实、现金流断裂同时来袭。个别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甚至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退市”。
最后,给那些不得不裁人的公司提个忠告:小心面对裁员这件事。我看过一个从艺术角度看比较平庸的美国电影,名字叫《在云端》,主角是一位“解聘专家”,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美国各地飞来飞去,帮助各家公司和被裁员工进行谈话。他装了一肚子不同配比的鸡汤,总能让面临崩溃、绝望的被裁员工感到安慰。这种看似“虚伪”的专业水准,可以让那些被裁者至少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只有记住“被裁员可能是他一辈子中最灰暗的一天”这句话,才是一家大型国际化公司在裁员时应有的态度。▲
(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