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文章从对两例人际关系问题学生的处理入手,具体阐述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问题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过程,通过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过程得出对待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问题学生的方式方法,争取做好学生的事务管理师、学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用爱助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爱;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人际交往问题 大一学生小鱼(化名)
小鱼,女,19岁,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属于放松溺爱型,中学期间从未担任过班委,无任何兴趣爱好和特长。来到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住校。新生报到那天,小鱼与其父母一同前来,全程包括交纳学费、登记、入住宿舍等全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不与人沟通,语言表达不是特别清晰流利,说话时眼睛不敢看人,躲闪,表情痛苦。不愿意参加军训,军训结束刚返校的一段时间在宿舍和大家相处得不是特别顺利,经常偷偷哭泣,平时基本不和别人交流,集体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学习、生活基本正常。
案例二:严重的思想行为不符导致情感和交往问题 大一学生小卫(化名)
小卫,男,18岁,独生子女,家里是典型的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属于严厉溺爱型。178cm,背微驼,眼神迷离,生活中有家族洁癖症。中学在校都在父母的严密监控和保护下,性格孤僻,无礼貌,无任何兴趣爱好和特长,无朋友,有自认为别人理解不了的远大志向。来到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呵护,第一次住校,有其他同学理解不了的种种行为。在宿舍最晚睡,痴迷网络,最早醒却拖到所有同学都离开,踩着铃声进教室,跟着老师下课走,平时不和本班同学有任何交往,在宿舍和室友也没有任何沟通。上课睡觉,随便拿或者使用别人的任何东西,不主动归还,但自己的东西别人万万碰不得。鄙视其他同学的种种行为,自己的行为和规划严重不符。
二、解决方案及实施过程
鉴于班内出现两个有着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所以我加大了对同学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主要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扮演好事务管理师、学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四重角色。要扮演好这四个角色,就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做好“听”“说”“读”“写”“做”。“听”即倾听,在倾听中交流,摸清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向,引导学生找到情绪宣泄的通道,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说”即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困惑、迷茫和焦虑,及时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作出关注与鼓励,引导学生正确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促使其情绪情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读”即读心,细心地观察留意并掌握学生最新行为、思想和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恰当地处理,使潜在问题消失于萌芽状态。“写”即文字交流,青春期女生情感细腻、敏感,有些不适合交流和沟通的话题可以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也更容易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做”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做好道德楷模。在做好所有同学的工作的同时,给予小鱼和小卫更多的关爱,并引导班级同学相互关心,互帮互助,我相信关心关爱是心理问题学生走出困境的良药。
(一)随时关注,及时鼓励
案例中的小鱼,去军训基地的当天早上,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安慰劝导,勉强上车。到了军训基地,安排好其他学生后随即和她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得知她在初中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交往上的挫折,导致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以后的每天早上我都会主动找小鱼聊一会天,表扬她前一天的努力和坚持,并鼓励她勇敢表达自己。同时安排她们宿舍的学生不要因为她不爱说话就孤立了她,要主动和她交往。军训她很勇敢地坚持了下来,中间没有任何和其他同学不同的地方,相反她默默的比别人更努力。
对于小卫,考虑到是男生,如果只是关心和鼓励他,会让原本就无主见,无男子汉气概的他更加依赖别人。所以我会时不时地给他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不得不主动和别人交流,不管最终他完成得怎么样,我都会找到一些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并给他提出下一次需要提高的地方,明确提出要求。一开始他总是以不怀好意的反驳回应我的表扬,但每次的要求他都会放在心上,虽然每次进步不明显,但是我能感觉到他在努力地做,只是少了很多灵活的变通和方法。
(二)定时沟通,及时疏导
军训结束回到学校开始真正的学习,在大家的积极关注和影响下,小鱼逐渐
主动寻找朋友。我也定期在班里给大家做一些关于适应、交往方面的座谈,不定时找她聊天,给她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并鼓励她积极参与班委竞选。那一段时间是她最开心的日子,后来她告诉我,是我提出让她参与竞选班委,她很吃惊,因为她觉得我这样说是肯定她的能力,她自己也更加努力,积极与大家进行融合。
对于小卫,我给他安排一些任务他努力做而不得法,这种情况下,我总会让班里的女同学有意识地以无意的形式告诉他。有的时候有些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思维,对于班里女生他一开始也是很拒绝的,但是他没有对男生那么厉害,虽然也总是打断别人的话,但一旦女生厉害一点他就会坚持听。一次次的关注、引导,他开始关注班级事务了,班委竞选时他还积极竞选了副班长和劳动委员两个职位,后成功竞选上劳动委员。
(三)适时引导,及时提升
可能是因为我的专业的缘故,对我们班这两个学生多了很多耐心,少了一些要求,同时更能留意看到他们身上别人觉察不了的优点。小鱼一直都很努力,也很坚毅,她身上有独生子女没有的坚定。我相信只要她一直坚持,一定会越来越好。随着大家的熟识,班级活动的增多,小鱼有了自己的朋友,人变得开朗活跃了,和别人交流起来更加自信,脸上也多了笑容。看着小鱼的变化,大家对待小卫也更积极,他们说看到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的同学,感觉很骄傲。现在小卫在班里不再沉默,有时候还会主動帮助同学做些劳动,班级的事情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虽然他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身边的同学乱发脾气,但是大家都能包容他,不管他说什么都一笑而过。endprint
三、案例启示
某校的论坛,偶尔看学生写的一个东西,很有意思,也是现实,难得有这么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学生。摘录如下:学生被打,保卫处问:你辅导员是谁;学生盖章找错部门,领导问:你辅导员是谁;学生家长咨询报到事情,领导问:他辅导员是谁;学生借书没还,领导说:让他们辅导员去负责;学生不上课?找辅导员!学生不交学费?找辅导员!学生宿舍有问题?找辅导员!学生寝室矛盾?找辅导员!学生心理困惑?找辅导员……
作为辅导员,除了要处理和解决学生的日常琐碎的事务性问题,心理问题学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要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辅导员不仅需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知识和一定的咨询技巧,以正确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表现和转化过程,集合家长、班干部、班级同学的力量,做好这类学生的工作[1]。在面对有着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学生时,我认为爱是帮助心理问题学生,尤其是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问题学生走出困境的良药,适时的鼓励、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关键时刻的引导提升,能够让他们坚定脚步向前进。
90后学生是一群个性张扬、依赖性比较强、比较自我的孩子[2]。丰厚的物质生活使得他们衣食无忧,随时处于被无条件关注和满足的状况,在集体中也希望随时被关注,但又不想通过自身努力去吸引更多的目光,集体中受冷落的现状让他们空虚的心灵更加落寞。他们很多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敢于承担责任、缺乏团队意识、缺乏与人分享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父母的过度保护,让他们缺乏基本的独立能力,他们对周遭充满了陌生和迷茫,对集体生活和自己将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充满了恐惧。
鉴于90后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他们发展与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与规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特别关注心理问题的学生外,还要及时关注班级同学的思想和心理发展动态,我认为我们辅导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明确自身职业角色定位:做学生的事务管理师
进入大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高中时期,每
天处在教室、宿舍和餐厅的三点一线,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就是学习,同学之间话说得都很少,更别说有过多的情感交流了。到了大学这样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课业负担的减轻,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变多,日常需要处理和解决的琐碎事务增加,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外面的世界和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转变生活和学习方式,掌握更多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变化也正是很多同学初入大学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作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老师,首先要做好他们的事务管理师,引导学生做好调整与转变的思想准备,做好时间规划和生活安排。同时,在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同学或者同学主动提出帮助时,要及时给予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建议,并随时督促学生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成长规划。
(二)提高自身教育引导能力:做学生的学业指导师
进入大学,学习模式和生活节奏有所变化,但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
引导学生做好时间和生活等事务性的规划的同时,学习目标设置和学习过程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辅导员,要想给予学生专业的引领,就需要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学习,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做好学生的学业发展指导师。
(三)掌握心理辅导技术与技巧:做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当学生之间有矛盾,学生自身有困惑,成长有烦恼找到你的时候,能不能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能不能做好心理咨询师,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在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多接触和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个性和未来发展规划,以便于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够全面细致地给予引导。
要做到以上三点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用心地观察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的行为,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宽容和悦纳的态度,主动走进学生,必能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华.道德情感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一种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許志红.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压力与应对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