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这将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并且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将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工作的必要性以及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思政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所影响,给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学生之间缺乏心灵沟通,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思政教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不仅教会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解决目前存在的人才紧缺的问题[1]。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的速度逐渐加快,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同时,一些不良思想也随之进入校园,例如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这些不良思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工作,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思政教育
在新时期背景下,由于受到新的国际形势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让辅导员工作与高校教育工作相结合,并且积极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
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目前市场所缺乏的是具有高素质、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把握目前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此外,辅导员应明确目前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并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较强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以此为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想在新时期下加强思政教育则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所进行的一切工作的核心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第二,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权威姿态,要与学生平等的相处,努力构建全方位人才的培养体系;第三,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由封闭式教学管理转变为开放式教学管理,由单一的管理形式转变为综合式的管理形式,由统一管理转变为因材施教;第四,学校应经常組织辅导员进行培训,并且进入到企业当中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更好地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群体而服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宽严相济、刚柔适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2]。
(三)利用多种渠道,增加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想更好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增加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与新型信息技术的结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逐渐增强,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也应积极加强与新型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信息网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应该利用网络找准进行学生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实施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最佳方案,从而达到科技与人文的充分结合。
2.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辅导员在加强思政教育时,应将严格管理与耐心引导相结合,真正做到在教育中严格要求但不苛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而又不迁就放任。从思想方面着手,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还要伴随着严格的制度管理,以达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
3.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要求辅导员向学生渗透法治观念,加强普法宣传。同时,规范学生的管理程序,融入人文关怀精神。打破传统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作为人才评定标准的观念,主张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特长和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此外,辅导员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给高职院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每一位辅导员都应积极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进行探索和创新,树立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利用多种渠道,增加工作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而使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显著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灿.浅论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思政教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3):188-189.
[2]方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
作者简介:朱锦华(1984.08-),女,本科学历,长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