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

2017-12-19 08:08张建伟王新文冯颖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张建伟+王新文+冯颖

摘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药物提取液的净化除杂是中药生产技术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常用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絮凝法用于中药液净化除杂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絮凝技术;净化除杂

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同的加深与关注,以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研究人员对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絮凝法、水提醇沉法、陶瓷微滤膜微滤法、高速离心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均有应用。现将各种方法应用及优缺点介绍如下[1-6]:

水提醇沉法:通过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将中药提取液中的杂质去除,缺点是有效成分保留率不高

高速离心分离法:通过高速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中药药液中的杂质同时被加速,随之沉淀并去除。缺点是胶体粒子难以去除,处理成本高

陶瓷膜微滤法:中药液中的物料选择性地透过陶瓷膜,以达到分离纯化。缺点是容易二次污染

大孔树脂吸附法:吸附容量大,对于分离纯化黄酮类成分效果明显。缺点价格较贵,吸附效果易受影响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使得被萃取物质析出,从而达到纯化。缺点是操作条件严格,成本较高

絮凝分离技术:利用絮凝法处理中药液具有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清度高、药液品质稳定可控、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时间较短,设备简单易维护,投资低。缺点是机理不明确

二、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研究现状

(一)絮凝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操作中,中药絮凝技术在各方面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孙泽沾、康勇等[7]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的分离纯化,通过考察多种因素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得出了絮凝中药复方水提液技术比水提醇沉法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沈芹芹[8]采用壳聚糖絮凝精制金钱草等水提液,得出三味药材的壳聚糖絮凝澄清法干膏得率明显高于醇沉法,同时,絮凝技术对糖类、氨基酸的保留、鞣质的去除效果优于醇沉法。

此外,与高速离心分离技术相比,絮凝法设备投资低,成本低,且能除去水溶性和脂溶性杂质;与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相比,不会引起药液的二次污染,不涉及树脂的规格和质量问题等[9];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相比,絮凝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费用和维护费用,同时对大分子物质的净化能力超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二)絮凝法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保留

絮凝法能够在去除中药液中杂质和无效成分的同时,选择性的保留有效成分。杨伟平等[10]研究了壳聚糖对健脑益智胶囊水提液的分离纯化效果,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葛根素转移率可达到90%以上。李桂水等[11]为有效地去除中药蒲地蓝三味水提液中的杂质,保留有效成分,提高澄清度,达到了较高的絮凝澄清率。彭智聪[12]等将壳聚糖应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法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张文清[13]等以壳聚糖为絮凝剂,对丹参口服液进行了絮凝除杂研究,结果表明,絮凝法有效的保留了指标成分以及多糖类有效成分。

(三)絮凝法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中药絮凝技术既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者深度处理的手段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14]。王晴等[15]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中,采用壳聚糖絮凝进行预处理,后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表明,该法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有良好的效果。王国荣[16]采用先絮凝再超滤的方法,对三味和黄芩水提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保证有效物质含量相同时,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30.4%和15.4%。

三、展望

絮凝技术作为中药水提液净化除杂的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和很大的利用空间,但这种方法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还应深入研究絮凝机理、工艺条件、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絮体形态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絮体形态及结构影响絮凝效果、沉降性能以及胶体体系的ζ电位,中药絮凝技术也需要对絮体形态及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的提高中药絮凝的效果以及沉降速度等指标;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破碎与再絮凝有助于形成更加致密的絮体,有助于提高絮凝以及沉降效果,其破碎-再絮凝机理以及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拓展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中药絮凝技术,如沉淀絮体粒径分布(PSD)的测定,以及絮体沉淀速度、雷诺数的精准测定。

参考文献:

[1]孟根达莱,刘拴娣,青格乐等.醇沉工艺对中成药质量的影响[J].中成药,1996,18(3):51

[2]董洁,郭立玮.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40-42.

[3]李鹏,彭修娟,杨新杰.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0,2:17-120.

[4]王春民,刘刚.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黄芩总黄酮工艺的研究[J].中草药,2010,41(1):58-60.

[5]王锋.番茄红素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6]王晓清.现代中药中药生产新技术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83-85.

[7]孙泽沾,孙姣,秦莉等.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咳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絮凝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9.

[8]沈芹芹.絮凝澄清与醇沉工艺纯化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川楝子水提液的对比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9]BratskayaS,warzS,ChervonetskyD.Comparative study of humicacids flocculation with chitosan hydro chlordide and chitosan glutamate[J].Water Research,2004,38(12):2995-2961.

[10]杨伟平,郭东艳,赵晓平等.壳聚糖澄清剂对健脑益智胶囊水提部位的纯化工艺研究[J].现代中医药,2014,34(6):72-78.

[11]李桂水,王國荣,任博平,陶思佚.絮凝和超滤耦合用于蒲地蓝中药水提液的除杂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5,30(3):62-66.

[12]彭智聪,张少文,刘德焱等.壳聚糖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J].中成药,2000,22(4):299-300.

[13]张文清,凌宏军等.壳聚糖对鞣酸絮凝作用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9:375 -378.

[14]王北樱,苏刚强,王跃生等.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中需推广的高新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18-23.

[15]王晴,郭立玮.絮凝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痛安水提液的精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1):51-53.

[16]王国荣.絮凝与膜分离结合的技术在中药除杂净化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