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赵丽蓉老师有个小品叫《如此包装》,讽刺的是一些行业里名不副实的现象,比如180元一杯的“宫廷玉液酒”,其实就是二锅头兑白开水。网络社交时代,这种过度包装的现象更加普遍。
前段时间有个挺火的新闻,标题是《心塞!医生抢救时剪坏患者衣物,遭索赔千元》,现在不看新闻看标题的人也多,网友发问:以后医生应该事先问一下患者家属,保人还是保衣服?然而点进去细看,患者家属并没有质疑医生剪衣服的正当性,而是质疑未妥善处理衣物导致的财物丢失。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标题党还这么扯,那颗10万+的心也是“醉”到飞起。
新闻的过度包装不只标题党,记者有次采访一个热门作家,前期自然要做好准备,查阅了一些已有的报道。当见到这名作家,再三追问之下,才知道以前的所谓深度报道很多并非他的真实经历和想法。当时采访他的媒体说得很明白,我们就是需要塑造这么一个角度:历经苦难的成长。
如此一包装,就打造出了一個小人物逆袭的心灵鸡汤故事,稿件就有了“付费玩家”的优势。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包装,因为对方是家大媒体,他们“懂行”。
到底是因为媒体“懂行”还是采访对象被“包装”得太多了,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反问我,“你们媒体不都这样吗?”记者说,别的不清楚,至少我们的媒体可以拍胸口说:绝不会。他那怀疑的眼神掠过,很扎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