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辅导新尝试

2017-12-19 22:06黄晓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4期

黄晓夏

〔摘要〕文章对比传统学习心理辅导的弊端,提出学习心理辅导的新尝试——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阐述这一新兴学习心理辅导模式的三层意涵和四大特点;结合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聘请台湾心理专家林培雄开展的四川成都—自贡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冬令营,探讨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最后,提出自己的观察、思考以及本土化建议。

〔关键词〕学习心理辅导;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12-04

学习心理辅导是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加以辅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主要被学习所占领,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受教育者施教的影响,也受自身能动性的影响;既受客观环境的制约,也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

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面对众多学生,很难做到个性化学习辅导,只能抓大放小带着大多数学生“赶进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习困难、后进者,教师虽然意识到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但往往力不从心,简单的积极关注、激励鼓励并不能持久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归学习大军。市面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多简单地以学习方法为导向,重方法轻动机,治标不治本。这样的学习心理辅导势必变得“机械式”——学习材料未经过“预处理”,无意义;学习者的旧有认知结构无法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联结;学习者被动,缺乏有意义学习的意愿,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这一新兴的学习心理辅导模式,针对上述三个主要问题进行改进,基于对学习者学习问题的诊断和分析,结合实境,设计引发动机、强化技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者建立学习自信,进行有效学习。

一、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

“减法旅行”的普遍理解是给旅行做个减法,少些“占有”和“抢夺”,多些欣赏和自在,把心交给大自然,要求最少,放下负担,尤其是心理上的负担。

(一)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的三层意涵

1.资源、保护的“减法”

现今大多数的学习者拥有过多的现代文明舒适圈和父母的过度保护圈,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进行实境创设,有意“减去”学习者过度的抚育资源和过度保护,脱离安全舒适圈,激发其生命的无穷潜力,学习自主独立的人生态度。在不处罚、不接受借口、不放弃的“三不原则”下对自己负责,在符合现实的条件中选择更正确的方式满足需求。

2.“減法”激发学习本能

大脑是为了生存适应而存在的,当学习历程越接近生存情境时学习者越容易学习。当资源、保护“减”到最少的情况时,生存需求凸显,大脑启动本能学习的动力。

3.少即是多,“减”即是“加”

资源、保护被做“减法”的同时许多方面在做“加法”,即“成长性”的体现,包括学习动机和技巧、学习自信心、亲社会行为、独立自主能力等。

(二)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的特点

1.遵循个体差异的多元智能学习

学生成长性减法旅行运用有趣活泼的实境体验与诱导课程,重现学科学习教材的精焠过程,引发大脑的学习联结,开发八大多元智能,生成学习技巧,为学科学习暖身准备。在个体与自然情境、地理变化、历史人文等的互动中,扩大认知理解架构,释放压抑情绪,跳出自我盲点,觉察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实境、联结学与用的情境学习

与传统的去自我、去情境、抽象学习不同,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建构了学习的意义,创设回归到真实、融合状态的学习情境,通过同伴互助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中,教育者结合实境,将学习题材“预处理”成生存情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3.起点出发、梯度递进的个性学习

不同学生的学习现有水平是有差别的,针对传统学习的统一而教,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考虑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探测、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提前处理学习材料,设置细化的目标和梯度,增强学习自信,层层递进。

4.有效动力驱使下的自主学习

结合“减法旅行构思图”(见图1),我们可以发现,知识探究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循环:从地球形成开始,研究地壳变动造成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由此孕育出的生态如何影响人类活动,引发文明的出现,经过时间变迁留下历史遗迹。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就是从访问历史遗迹开始逆推,探究整个循环,层层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化被动为主动,为学校学习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二、新尝试——成都—自贡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冬令营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聘请台湾心理专家林培雄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心理培训,并尝试开发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四川成都—自贡的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冬令营(以下简称为“冬令营”)是我们的第一次实践。

(一)冬令营涵盖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的三层意涵:

其一,借机剥夺孩子资源,脱离父母过度保护圈(没有代劳、没有保护),远离现代化文明舒适圈(没有空调、电视、网络,没有手机,没有零食饮料),让其能抗拒的借口和方法减少。

其二,因为无法逃避,孩子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考验;新环境的刺激容易吸引大量的心理注意,孩子无法聚焦心理防卫机制,让辅导教师有机会介入。

其三,主题性的实境让孩子了解学科知识(教科书)的形成,有助于将来学校学习时的融合,提升学习效果,渐进式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行为选择前的评估,体验行为结果的代价,学会更成熟的行为)。

(二)冬令营符合学生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的四个特点

1.因人而异,探索多元智能优势endprint

冬令营的多元智能探索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减法旅行的多元智能学习旨在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学习智力是正常的,见证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天生具有的,示范符合心理学且更有趣的学习引导方式(技巧),训练孩子的学习力,以实境体验带动抽象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历程专注力,活化大脑认知建构能力(新旧知识联结),建立学习的自信,超越消极自我暗示,提升学科(符号式)学习的效果。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就提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某一两方面智能特别突出。冬令营课程涵盖八项多元智能的大多数,其中以逻辑数学、自然观察为主,试图探测每个学员的多元智能优势和水平,课程以贴近智能优势的角度切入,为今后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互动互助的实境学习

冬令营选取四川这一具有地理、历史、文化等优势的区域进行发散,设计以自贡井盐、自贡恐龙为主,武侯祠三国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金沙遗址、蜀南仙市古镇、川蜀表演等为辅的主题,营造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互动,将学习题材“预处理”成生存情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如在参观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前,孩子们和教师、家长一起逐个说出一种盐的用途;发散思考盐为何常被称作“盐巴”;讨论自贡的井盐为何洞很小,为什么不挖大一些……在尝试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实现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和实体教室相比,实境演练缺少多媒体演示和教具,冬令营特别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辅助道具:有讲解地质变化的地质模型(可用超轻纸粘土、橡皮泥等制作);有让学生动手开挖的化石模具;有盐水导电实验所需的材料;有盐祈愿瓶制作所需的工具等。这些辅助道具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提供了学习后再实践的机会,还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见图2)认为,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学习形式,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冬令营符合学习金字塔底部“主动学习”的三个层级,在逐步建立学习自信的过程中,通过同伴讨论、实境探究、互帮互教等方式,回溯知识源头、探究原因,实践运用尝试、反馈修正。

3.评估起点,设计递进的挑战任务

冬令营引导重点是重建学习者的自信,试着让实境主题与学科对接,让学习者先具备“先备知识”(即准备好认知架构),帮助理解学科教学,同时让学习者有信心走出“习得性无助”,愿意尝试。

出发前半个月发放特别编制的《研习手册》,以出题、自问自答的方式,让学员提取旧的知识架构内容(知其然),在与其他学员讨论互动中,联结新的知识架构内容(知其所以然)。学员可以根据手册中的问题进行学习议题的准备、学会自己寻找资源(图书馆、网络)解决问题,创造亲子讨论学习的机会,同时为实境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如自行查找四川地名(别名)的由来;尝试回答“四川离海很远,为什么会有盐”;探索为何四川的恐龙化石都集中在自贡。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研习手册填写状况,在课程引导过程中观察孩子们的状态,探索他们的认知架构和学习问题的可能成因,作为引导的修正和方向。如在自贡恐龙博物馆化石挖掘现场展厅,用拼图来简化类比科学家们将零散的骨架拼接成完整的恐龙造型的工序;让学生对比观察恐龙骨架,学会分辨食肉和食草恐龙的差异,延伸讨论为何有外形和功能上的差异,逆推探索地理环境特点和生物进化原因。学习引导过程坚持科学的精神,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用大脑思考理解,内化知识。

冬令营的评估起点、梯度递进的课程引导设计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水平”类似“起点”,“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类似“目标”。朝着目标,根据学生的起点,引发其动机,在教育者引导下辅以技巧和训练,完成学习的进阶。

4.创设情境,诱发学习本能

冬令营利用异地环境资源极减的情境,激发学生亲社会行为,训练独立自主生活能力,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适应环境的过程正是促进学习者智慧增长的契机,学习者因为环境限制而不断改变认知架构,通过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以保持内外平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智力、认知能力会有显著性提升。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在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中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以适应环境。从行前自行打包行李到出发时进出机场自理,再到酒店住宿安全检查和交通接驳挑战,由此建立的自我效能感迁移到学习中,帮助建立学习自信。通过实境的体验、反思、领悟,让孩子理解自己是有能力学习的。

三、反思与改进

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依循个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利用最近发展区及学习的本能,带领学习者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索式的学习。教育者通过探索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架构起点,设计适合学习者进行探索的问题及情景,引导学习者自己找答案,并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发展自己的认知架构。从好玩有趣的探索开始,摆脱“教学—考试—学习”的枯燥无味,在有计划性的小成功中逐步建立自信,让学习者产生持续探索学习的兴趣,建立“好奇—探索—求知”的主动学习习惯。这种新的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尊重人的本能,多角度多方位帮助学生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结,通过体验帮助学生将知识存储到自己的记忆系统,由此形成的记忆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可以深刻持久。

笔者全程参与成都—自贡成长性学习减法旅行冬令营,深切感受到冬令营在学习内容、课程设计、训练目标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前期筹备、家长沟通、过程调整、安全因素的细致考虑,以及设计者庞大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迁移调控能力。加上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经费),活动才得以成功圆满。

冬令营是由台湾心理专家林培雄老师研发的新兴学习引导课程,异地减法旅行容易吸引大量的心理注意,激发动机,但需提前做好细致的行前考察和繁复的各项准备,且成本较大。笔者思考开发本土化课程的可能性,如以“温泉”“三坊七巷”“茶”等主题为主线,契合“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热点,结合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联结未来学校学科学习的知识背景,训练学生整合大量资料的学习能力,引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兴趣。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二等奖。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州,350399)

编辑/丁 堯 终校/王 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