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虹荐
实现从传统医药到大健康产业跨越
■ 裴虹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现在的实际销售产能达到了1000万吨,经过技术改造后,我们的实际产能能达到4000万吨。”在通化玉圣药业的针剂车间,副总经理李铁英说,企业正在实施注射剂扩产增效项目,3至5年后,产值将达到40亿元。这是通化市科技创新振兴药企的一个缩影。
通化市实施“医药城”发展战略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全市医药产业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发展、从膏丸散丹到生物制药、从传统线下销售到o2o线上交易的巨大跨越。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222.2亿元。近五年的医药产业年均增速为21.2%,总量和效益一直占全省的60%左右。数据表明,科技含量的提升、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引领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素有“药济天下,酒香万家”之美誉的通化,按着《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要求,提出打造“一个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了《通化市加快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通化市大健康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六大产业发展板块,高站位、全方位推动着通化国际医药健康名城的建设,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2015年,通化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造一个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育集群、建园区、搭平台,不断强化科技服务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推动国际医药健康名城建设。
科技创新一直是通化前行的源动力。2016年,全市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9项,有51个项目获得立项支持,争取资金4165万元。“双十”工程实施项目总数达到14项,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申报的15项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有13项获得奖励。
支稳牢,动力足,为培育企业集群,建设特色园区,打造转型升级载体夯实了基础。去年,围绕长白山中药健康和特色资源深加工两大产业建设的吉林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列入我省首批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通化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复审,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成功引进26个医药健康成果转化项目落户,修正医药产业园、紫鑫医药产业园、通化人参科技产业园、通化台湾生物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园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围绕医药这一支柱产业的创新发展,通化市开展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点工程,致使绿色转型发展动力不竭,活力不息。列入我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化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功晋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孵化;我省首家旨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通化医药高新区院士工作站,推动企业亿元大品种提质升级;吉林省科技大市场通化分市场挂牌运营,达成转化成果近百项,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
实现医药科技创新,通化市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强化科技服务,厚植“双创”文化,营造万众创新的局面。“借智”发展,通化市政府“走出去、请进来”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十四校三所一院”建立高层互访、科技巡诊等合作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与院校达成科技成果转让协议,同时校地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合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为创造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该市建立了集成果推介、技术服务、交流交易、科技融资、孵化培育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通化市技术转移中心,重点推介了吉林大学科技成果105项,有4项成果初步达成合作转化意向。同时,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打造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