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云
千古风流看今朝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再奋进
记者 丁云
粉墙黛瓦和波光流转,并采用穿针引线的表达方式,将苏绣小镇和太湖碧波紧紧的串联在一起,展现出苏绣小镇独具一格的自然和人文等美好特色。
这既是最终选定的小镇LOGO的设计解读,又是对小镇最简洁、最形象的勾勒,更为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未来前景留下美妙前瞻。
备受关注的苏绣小镇LOGO甄选,终于尘埃落定。自2017年9月15日征集大赛正式启动,10月8日征集结束,11月3日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到最后正式选定小镇LOGO,过程也是备受关注。
以针为笔,以丝为线;以镇为心,以湖为源,就是苏绣小镇。苏绣自古闻名天下,镇湖更是苏绣刺绣之乡,前有太湖柔波,后有群山苍翠,一代又一代的巧手绣娘们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舞动乾坤,绣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绣品,为小镇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以一根绣花针为主题进行深化设计,彩线勾勒出
苏绣小镇实为一个由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和苏高新集团携手打造的3.8平方公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将突出展示最有标志性特色的苏绣产业,独具韵味的苏绣生活,以及充满魅力的山水生态,全方位呈现“苏绣小镇”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产业特色。
小镇位于高新区西部生态城(镇湖街道),规划范围西至东城路、南至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至渚镇路、东至纵一路。苏州西部生态城总经理严惟玮曾说,刺绣小镇有点特殊,“因为它不是在一块空地上建造一个新城,而是集聚了一个原本就存在的特色小镇,通过江苏省的政策扶持,把刺绣产业进一步带动起来,强调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
在苏州,一针一线与8000绣娘早已声震江湖,传承了苏州引以为豪的苏绣艺术,也支撑着整个镇湖滚滚向前。3.8平方公里,实际指绣品街和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生产”围绕着原本的绣品一条街。那里是镇湖8000绣娘自发形成的集聚,支撑起了刺绣产业。而今,建设苏绣特色小镇,从硬件、软件方面都要对“生产”做提升。
硬件上,增建小镇客厅,未来承担展陈、商务、科普、会务、招商等功能;绣品街改造为步行街,提升景观、形象的同时,添置商业服务配套,更便于人流驻足、停留,整条街会焕然一新。
软件设置上,把刺绣产业原本稀缺的一些短板,如文化会展、产业创新孵化、职业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质量产品认证等补齐,对苏绣文化和技艺进行创新性传承,丰富小镇的“宜业”属性,使得这个原来由民间自发聚合的产业能更加健康发展,更好地走向市场。
绣品街
中国刺绣艺术馆
小镇“生活”则围绕着镇湖街道的老城区而展开,几乎没有拆迁,也没有大拆大建。严惟玮说,镇湖本身处于高新区较偏远的位置,又承担着生态保护的功能,没有工业,也没有较好的服务业,生活社区配套不全,影院、餐饮、酒店、银行等都有所缺失,老百姓生活不方便。借助特色小镇建设,将填补这些不足,建设邻里中心,引入高中低各层次酒店,添补社区娱乐设施,令当地老百姓更好地生活,丰富小镇的“宜居”属性。
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
杵山生态公园垂钓比赛
苏绣小镇所属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镇湖古名叫“西华”,即姑苏西部繁华之地。相传为古渡通衢。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集散地之一。秦国建置吴县后,西华之名就渐显。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设乡建制。清朝后期西华形成集镇。民国20年建置西华镇,属吴县管辖。历史真是悠久了。这里南、北、西三面环太湖,成为苏州市西部伸入太湖中的一个半岛,太湖中的大贡山、小贡山、乌龟山、小连山等岛屿属镇湖所辖。
2009年,经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苏州西部生态城开发建设指挥部。2012年,成立了苏州西部生态城管理委员会。2014年,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17年,为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撤销了苏州西部生态城开发建设指挥部,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全面进入了“区街合一”管理的新阶段。
多年的开发建设,让这里已有了显著的变化。公共服务配套显著改善。累计投入100余亿元,建设了太湖大道、太湖大堤、贡山路等骨干路网体系,实施了镇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的异地提档升级重建工程,打造了集社区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等配套于一体的秀岸花园动迁安置小区,基本形成了“行有通路,病有良医,学有幼教,住有好房”的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提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的建设深入开展,杵山太湖退圩还湖和总规划面积100万m2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环境治理工程被大力推广。度假区内先后完成了太湖大道生态城段2.5公里和近10万平方米太湖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实施了贡山路、马山游客中心和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景观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营造了绿色生态的环境面貌。
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镇湖苏绣文化影响力,在海内外进一步提升。度假区设立600万文化发展基金,启动了高新区首个省级特色小镇——苏绣小镇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创意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开展镇湖苏绣“一带一路”海外行宣传活动。截至目前,170余件镇湖苏绣精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或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2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名人和56名高级工艺美术师组成的苏绣大师集群,令“苏绣之乡”的美名熠熠生辉。
还有度假区的生态旅游品牌,越做越响。中国刺绣艺术馆、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2个国家4A景区,太湖一号房车露营公园、杵山生态公园、西京湾生态农场等一批高品质环湖旅游景点,是吸引长三角,甚至国内其他区域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房车露营大会、全国垂钓俱乐部争霸赛、环太湖马拉松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节庆和赛事活动,进一步打响了“赏湖光山色,品锦绣人生”的生态旅游品牌。12月16日,2017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赛又热力开赛。
度假区总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户籍人口2.3万,农村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此方面,近年也得到了显著强化。深入推进“红色引擎”计划,推进机关优秀青年党员农村轮岗锻炼,积极推行“工作在一线,展示在一线,提拔在一线”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一系列办法逐步优化配强了村(社区)干部队伍,并逐步探索尝试把农村党建任务融入到组建劳务合作社,建设“一村二楼宇”、打造镇湖苏绣电商网络等实体化项目中,以强村富民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
得益于开发建设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效,苏州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相继获批了高新区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文旅融合先导区。
未来,这里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文明示范区。一手抓绿色生态产业的营造。按照“一路一景”要求,高保准、严要求常态化做好太湖大道太湖大堤植绿、护绿工作。按 “河长制”要求,构建更为有效的蓝藻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绿色生态产业的打造,加大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绿色环保4大主体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丰富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杵山生态公园等特色生态产业内涵,强化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拉动力,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的含金量。
度假区将紧紧抓住苏绣小镇建设的契机,加强与高新区区规划局、浙江南方设计院的对接,对现有开发框架进行深入细致地再优化提升,力争项目建设今早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依托高新区与文化部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谋划成立国家级的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苏绣)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苏绣小镇的品味档次。
为顺应苏绣小镇建设,度假区将不断巩固和提升“一街一馆一中心”,即绣品街、刺绣艺术馆、刺绣艺术展示中心的产业集群优势,着力彰显“绣品长街贯南北,八千绣娘做东西”的富民效应,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积极引导相关村参与新建服务于环太湖旅游度假项目的“一村两楼宇”工程,着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镇湖农民股金分红水平。顺应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道路养护、保洁保安、物业管理等劳动力需求,积极开发相关季节性、临时性用功,让镇湖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成为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鲜明特征。
万佛寺万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