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
10月18日,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发表封面文章,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基因检测,发现中国大陆47%、中国台湾78%的肝癌样品都明确显示与马兜铃酸诱导的细胞突变相关。
19日,@迈德森思达的庄园发布微博称,祸害完肾脏祸害肝,马兜铃酸祸患何时休。并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重磅!亚洲地区肝癌高发可能与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的文章。两则信息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首先在微博掀起舆论浪潮。
20日,《研究发现台湾近八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等文章的出现,在新闻媒体拉开争论的序幕。随后,“马兜铃酸是否会直接导致肝癌”“马兜铃酸该禁用还是限用”成为舆论焦点。为此,医学界和药学界专家纷纷发表观点回应社会关切。专家表示,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证据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中药。
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下简称国家总局)回应“马兜铃酸是否会导致肝癌”问题时表示,尚无直接有力的数据支撑肝癌与马兜铃酸有直接关系,并强调将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采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以10月19日~11月2日为监测时间段,无论是媒体关注度还是网民关注度,与“马兜铃酸是否会导致肝癌”相关的舆情均呈“波浪式”的发展特征。
10月19日,@迈德森思达的庄园发布的微博颇受关注,当日便出现舆情高峰。20日,新华网发表《研究发现台湾近八成肝癌与马兜铃酸有关》,人民网、中国网等转载,新闻媒体介入话题讨论。
21~22日,微博热度下降,新闻媒体的舆情热度开始缓慢上升。财经网发表《重磅论文再指马兜铃酸为强致癌物 该限用还是禁用?》,文称最新研究已确证马兜铃酸具强致癌性,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在大陆地区仍在销售。
图1 “马兜铃酸导致肝癌”舆情关注走势
23日,@刀剑爱好者发布微博,列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名单和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名单,并称马兜铃酸毫无安全剂量可言。该微博受到网民强烈关注,当日微博舆情达到最高点。在新闻媒体,舆情热度呈上升趋势,上观新闻发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肝癌高发?专家:无法定论,更不能全盘否定中药》,专家表示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是“相关性推测”,并非直接的因果性。由此,将网民对中药单方面的抨击转化为一场对“马兜铃酸是否导致肝癌”的科学讨论。
24~28日,微博热度在峰值后下降,但网民仍在讨论。26日,有网民发布微博爆料称“马兜铃酸有毒”的帖子被删,激起网民不满情绪,舆情出现反弹。随后,微博热度一直处于低潮。在此段时间内,许多业内专家发表见解和评论,并对中药的发展提出建议。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和转发,因此,舆情在微信和新闻媒体平台处于高潮期。
10月31日,国家总局做出回应,新华网、人民网等进行报道和转载,舆情在经历周末效应之后出现反弹并达到监测期内舆情热度最高点。但微博平台的舆情热度并未出现回升,一直处于低潮。
相关媒体报道和评论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业内专家讨论“马兜铃酸是否导致肝癌”的问题。新华网发表《记者调查:马兜铃酸致肝癌事件来龙去脉》,专家称不同程度的马兜铃酸暴露怎样增加肝癌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上海交大教授、中医科学院专家等专业人士均认为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证据不足。同时,也有评论呼吁及早禁止类似马兜铃酸的使用。
(2)对中药发展的探讨。如《新京报》发表《“马兜铃酸致癌”:中药现代化需拥抱科学,清理“门户”》,文称中药必须主动接受现代医学标准的检验。其另一文《“马兜铃酸”之争也是中医药发展契机》认为,马兜铃酸引发的争议,从业界到学界再到研发机构与监管部门都应主动介入行动,以务实科学的态度对中草药的安全性加以研究和评估。
(3)呼吁回归理性。科技日报《谈“马兜铃酸”色变 大可不必》,认为正视传统中医药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才是清醒的理性表现。对研究结果应当客观对待,不要盲目过度解读。
从舆情走势可以看到,微博成为事件的首发平台,也是最主要的传播平台。微博传播主要集中在“马兜铃酸可能致癌”“中医药可不可信”等信息上,可以说是一场网络的口水式分享,但并未形成真正的话题式探讨。此后,随着事件向科学、理性探讨的方向发展,微博热度持续走低。
相比之下,事件在微信平台上的传播趋势则与新闻媒体相同,二者表现出与微博不同的走势。10月19~25日期间,随着事件热度不断升温,微信、新闻媒体的走势也呈上升趋势,;国家总局回应后,两平台上的事件热度再度升温,并双双于11月1日达到最高峰。在传播中,不乏医药行业、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参与。
实际上,不同媒介平台上的传播趋势,也反映出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从事件的性质来看,这应属于科学话题的专业讨论。只是,当“权威医学期刊”“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研究团队”“基因检测”等象征着“国际权威”“专业团队”“高科技”的词语,与“致癌”“肝癌”等容易引发公众恐慌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时,公众便将“可能致癌”视为“一定致癌”,且将马兜铃酸与癌症之间的相关关系直接等同于因果关系。科学讨论被部分网民滥用、误用,甚至利用。随之,微博上掀起了一场没有成本、不计后果的传播。
然而,随着话题从新闻消息向科学探讨回归时,微博上的网民关注度逐渐降低。尤其是国家总局回应后,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医药行业类、媒体机构、食药监管系统及其他政府部门为主的微信公众号,都纷纷转发这一客观权威的信息,并广泛传播国家总局发布的《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科药材名单》。可以说,国家总局及时务实的回应,既充分警示了用药风险,又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而且其秉承的科学探讨精神、鼓励科学研究的态度,引导媒体和公众回归了科学话题的专业讨论上来,并将事件热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且并未引发次生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