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石
京味儿影视的味道
夯石
味道,是每一个人不分时间地点年龄都会泛起涟漪的生命体验。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爱情的味道,离别的味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电视剧也有味道,更有一种味道叫京味儿。
我想起老舍先生。他无疑是京味儿的奠基者,没人敢与他争高低。老舍笔下的老张,大哥味儿那叫足实,连他父亲见了他仿佛都要叫一声大哥。这是原汁原味的京味儿语言,俏皮、夸张、活泼、深刻。我想起老张遵循节令买的各类吃食,那叫一个琐碎,琐碎里又透着美,透着滋润和舒坦。这是老北京生活的原生味道:自足、自尊、自乐、自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热播的《四世同堂》,算是揭开了京味儿影视的大幕,此后不论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大宅门》,还是叫好兼叫座的《小井胡同》、《五月槐花香》、《前门楼子九丈九》,抑或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老炮》等,直至近两年,《情满四合院》、《平凡岁月》、《正阳门下》、《风车》以及近期北京卫视热播的《生逢灿烂的日子》,京派影视作品可谓花开四十载,独树一帜、自成一格,令观众喜闻乐见;京腔京韵京味儿的各色小人物成了观众精神享受的“香饽饽”,喜忧悲欢,莫不与共。
的确,“京味儿”是这些作品共同的文化底色,但在不同作品中,“京味儿”又是常写常新的情感味道、文化味道、人生味道、尘世味道、情怀味道、家国味道。《大宅门》的“京味儿”是商场上的奋进和悬壶济世的道义担当;《五月槐花香》的“京味儿”是浓厚的古玩行文化气息;《正阳门下》的“京味儿”是民间收藏的“厚德”、“爱国”;《平凡岁月》的“京味儿”是温暖人心的锅碗瓢盆交响;《风车》的“京味儿”是笑看人生悲喜的老北京情怀;《情满四合院》的“京味儿”是敬老、亲情;《生逢灿烂的日子》的“京味儿”是这座城市中一代人的“不服输”精神。
尽管大多数作品都斥巨资力图还原老北京的街景、物件儿、穿戴、小吃等“物质存在”,但“精神存在”也即“味道”才是京味儿影视能否成功、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收视统计显示,有21%的观众来自广东和苏浙沪地区。由此可见,“京味儿”中的情感味道、文化味道、人生味道、尘世味道、情怀味道、家国味道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是超越时空、地域所限的,这才是可以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推倒重来。京味儿戏过不了长江的“戏码儿”已经成为过去时,笔者不禁要为京味儿影视剧的创作者们叫好、喝彩。他们紧扣时代和观众需求的脉搏,着力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细致描绘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家长里短和日常琐碎中“提纯”着生活的诗意、文化的韵味和时代的精神,从而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的京味儿作品全部都是在北京卫视播出。这就不能不提到北京卫视在电视剧选播上强调的“温暖的现实主义”,它强调立足人民创作、根植现实生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在气质上与这些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不谋而合”。因此,创作者与播出平台、广大观众,做到了气味相投,进而情投意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观众看了几十年京味儿戏,看了几十年长辈们的唠叨、邻里间的八卦、兄妹之间的争吵、夫妻间的冲突,却越看越有瘾,因为这些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勾勒出北京人生活与思想状态的与时俱进,也润物细无声地反映了这几十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音希声,大美无形,大“味”在人心。
果靖霖讲述一代人的“诗与远方”
2009年,39岁的果靖霖凭借电影《袁隆平》一举拿下第13届华表奖最佳男演员。有人将他归类为“大器晚成”的男演员之一。事实上,这位实力派演员在影视、话剧舞台上一直佳作频出,无论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那个玩世不恭、潇洒义气的“高洋”;或是张爱玲经典名作《半生缘》中温润如玉却郁郁悲情的“张豫瑾”;还是此后在柏林电影节获奖作品《狗十三》中威严隐忍的中国式父亲“李玩”;抑或是《新亮剑》中儒雅睿智风度翩翩的“楚云飞”,果靖霖塑造的角色饱满生动又细腻深刻,他在一个个形象各异的角色间自如切换。在北京卫视热播的京味儿大戏《生逢灿烂的日子》中,果靖霖身兼编剧、艺术总监、主演数职,为观众讲述了一段老北京胡同普通人家酸甜苦辣的故事。近日,果靖霖接受了北京卫视的独家专访。
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剧本写了8年。作为这部戏的编剧,果靖霖表示,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很早就在自己心里了,一直在一点点地琢磨、酝酿,“每个人,不管到什么年纪,总会有一个阶段会去忆青春,想稍微停一下脚步思考一下过去、现在和将来。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日子还剩多少年,所以先自己总结一下。”除了对过去的缅怀,对当下急速发展的时代的“不适”也是这位70后编剧想要表达的一代人的“痛点”。社会日新月异,新生事物让人应接不暇。果靖霖感叹道:“对于我们来说,时代是一辆列车,它已经启程、已经鸣笛,你得赶紧赶上,要不然就来不及了,我和身边许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从小在老北京胡同长大的果靖霖对年代情怀的处理可谓是游刃有余。“剧里面老二(张嘉译饰)总是自称‘钧座’,我们那个年代就这么说话,深受小时候那些老电影的影响,剧本里肯定会体现出这样的时代特色。”在对一众演员精湛演技赞不绝口的同时,网友也开起了该剧选角年龄普遍偏大的玩笑。果靖霖坦言筹拍此剧时资金并不充裕,确实都是请了老朋友过来帮忙,“首先我们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确实能拿捏得比较到位。再有,像我们这拨老演员,功夫我都了解,我们能集体赖在这儿演,相信大家通过表演还是可以让观众认可这个角色的。”
已经毕业二十余年,直到现在果靖霖都不会穿着T恤、短裤进剧场,而是总要正儿八经的穿上长裤、衬衫。这种敬畏与尊重也让他的创作中不时出现一些电视剧少见的表达。例如,在与同事提及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时,老三以一大段慷慨激昂的话语作答;剧中独立女性的代表叶琪一直都看重情感而不在乎婚姻,但当她最终明白了自己对老三的心意时,镜头一转:一片黑暗中,一束追光打来,叶琪独坐在一张红沙发上,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些台词处理方式和镜头语言,显然不那么“电视剧化”。果靖霖坦陈,“我觉得电视剧需要一些技术上的进步,不能老是家长里短那些‘水词’,是要有这样一个提高或者改变的,我希望在这方面也做一下尝试……这也算是我的一种‘诗与远方’吧。”
本刊记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