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伤害了谁

2017-12-18 20:33张信宇
读者 2018年1期
关键词:无现金纸币支付宝

张信宇

支付宝在2017年8月1日至8月8日举办“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推出“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等一系列优惠活动。其实,早在2017年2月,支付宝就号称要用5年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面对支付宝的“无现金移动支付体验活动”,另一家移動支付巨头微信支付也立刻跟进,推出直接对标的“鼓励金”活动。在互联网大并购时代之后,这样“薅羊毛”的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越来越少了。当然,有鼓励就难免带来歧视,拒收现金便是例子。

商家拒收现金的新闻其实早已见诸报端,只是未受重视。随着这几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概念,要用技术重构线下零售形态、重构超市,于是办起了盒马鲜生会员店。这种不收现金,只能通过App付款的超市新业态,却在上海等地被碰壁老人屡屡投诉。很多老人别说使用盒马鲜生的App了,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他们或与子女同行购物,或付现金给其他顾客,再由其他顾客通过盒马鲜生App结账付款。

目前,虽然中国绝大多数人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但这个“绝大多数人”主要指的是中国的劳动人口。在劳动人口之外,还有占总人口数35%的接近5亿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很难享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尽管学习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对于老人们来说很难,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试图努力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只是这并不容易。一位同事的母亲用支付宝的时候,指纹支付帮助她免去记密码的负担,但新的烦恼又产生了:由于支付宝这类App更新迭代太快,每更新一个版本,她就要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账单和余额选项换了入口需要重新找,很多老人就连版本更新后的开屏介绍广告都不知道怎么跳过。

这让我想起2004年第5套人民币1元纸币刚发行的时候,一些小摊贩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完全不知道新发行了橄榄绿色的1元纸币。有那么一段时间,你用新版的1元纸币是买不到菜的,摊贩们会认为你使用的是假币。纸币也需要更新换代,但其更新频率一般是几十年一次,学习成本没那么高。但十天半个月就更新的App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不方便”,移动支付常年的支付补贴也让不会使用它的人在“经济上”处于不平等地位。以电影票为例,线上购票渠道的价格受补贴影响一直大幅度低于线下售票渠道的价格。马云曾说,2014年打车软件集体大战时,的士司机为了获得各打车软件提供的补贴优惠,只接通过软件打车的乘客,这导致像他母亲这样的老年人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害,连基本的打车服务都享受不到。

在年轻人看来无限美好的移动支付,在老年人和一些不会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眼里,是一道道的门槛、歧视和障碍。老人可以不去盒马鲜生买东西,但移动支付的目标不只是新潮的商场和便利店。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包括公交、地铁、社保、银行都会成为“无现金化”的目标。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曾经是横空出世的技术创新者,肩负着挑战僵化而强大的银行系统、建立完善的新型信用制度的重任。但到了近几年,由于移动支付发展太快,在社会总支付交易笔数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移动支付已经显得过于强大,甚至在挤压老人群体的支付生存空间。

技术越是进步,越要尊重人们的选择权。技术要服务于人的需求,而不能反过来推着大家快步向前走。受商业利益驱动,“无现金”便捷的一面早已被广而告之,但是它的另一面——收入不平等、数字鸿沟、消费数据隐私被窃取等问题,却往往被忽视。

2017年8月,作为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领先者的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率先呼吁:“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或电子钱包的消费者,都应被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服务。我们提倡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平等机会,也包括每个人在支付选择上的平等。”

消费者想要的“无现金社会”,不是拒收现金的社会,也不是数据无保障的社会,而是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社会。正如井贤栋所说:“我们一直相信,技术的进步不会剥夺这个世界的温暖。”

(锦渔灯摘自微信公众号“PingWest品玩”,勾 犇图)

猜你喜欢
无现金纸币支付宝
带了多少钱
零花钱
无现金时代
无现金时代,安全监管要跟上
无现金社会慢慢来
“无现金城市”
猜纸币
Value
有诚意的话
支付宝用户数达到两亿